成人也要施打百日咳疫苗? 醫:保護家中嬰幼兒


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可以防止重症,不過醫師建議民眾,也應施打「百日咳三合一疫苗」,避免將百日咳病毒傳染給嬰幼兒與孩童,接種完新冠疫苗後,間隔7天即可施打。

新竹市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醫師張益豪在臉書粉專「張益豪醫師/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發文分享,成人罹患百日咳症狀輕微,容易忽略,但5歲以下兒童確診時會咳嗽持續超過2週至數月,6個月以下嬰幼兒則是重症高危險群,症狀有肺炎、呼吸停止、缺氧、癲癇等,嚴重甚至死亡,傳染方式為飛沫傳染,由同住家人帶回家傳給免疫力較差的嬰幼兒。

百日咳疫苗副作用低
張益豪指出,百日咳疫苗全名為破傷風類毒素/減量白喉類毒素/非細胞性百日咳三合一疫苗,保護效果大約維持5-10年,主要用於青少年或成人的追加接種,可同時提高對於破傷風、白喉及百日咳的免疫力;不僅保護個人,亦可降低罹患百日咳傳染嬰幼兒與孩童,造成嚴重併發症之機率。

目前的三合一疫苗中百日咳的成分為「非細胞性百日咳」,和傳統的全細胞性百日咳疫苗相比,不良反應減少許多,副作用如發燒、注射部位腫痛的發生率約10-20%以下,且仍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以下8大類族群適合接種百日咳疫苗:

1、滿11歲兒童建議自費補打(新版寶寶手冊有寫)。
2、孕婦每一胎都建議打,懷孕28~36週時(孕婦手冊有寫)。
3、常下廚,有風險被菜刀或海產誤傷的煮夫煮婦。
4、要去美國照顧孫子的長輩(國外相當重視)。
5、新手爸媽,防止將百日咳傳染給嬰幼兒。
6、要去美國念書的小孩,學校通常會要求施打此疫苗。
7、等不到「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民眾(廠商表示缺貨到11月),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呼吸道被百日咳感染,減少新冠病毒與百日咳交叉感染的情況。
8、10年內未施打過此疫苗的成人,都可以考慮追加施打一劑。

孕婦接種可幫助胎兒獲得保護力

張益豪建議,成人原則上每10年接種一次,尤其是嬰幼兒照顧者及孕婦,不論過去的疫苗接種史,每次懷孕應接種1劑Tdap疫苗,可在任何孕程接種,為使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效益最大化,建議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若懷孕時未接種,則應於生產後立即接種,「一人施打、兩人受惠」,可降低新生兒感染百日咳的機會,降低敗血症的風險。

張益豪表示,就算曾經感染過百日咳,也無法終生免疫,近年統計,部分已開發國家的成人百日咳病例有增加現象,2019年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建議11歲以上民眾追加接種一劑Tdap混合疫苗,且每10年接種一次,此三合一疫苗可以同時預防破傷風、白喉疾病。



資料:SKYPOST


百日咳疫苗只有十年效力 家有老人、新生兒更要留意定期補打


百日咳是一種細菌性的疾病,因為感染範圍在氣管、肺部,造成這些組織的傷害,患者會不停咳嗽,透過飛沫再傳染給周遭的人。根據統計,1個人感染百日咳,就能成功傳染給14-17個人,超強的傳染力是新冠病毒的6倍,流感的15倍。

「百日咳是一種很常見、而且有一定嚴重程度的疾病。」感染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提醒,老人和小孩是感染百日咳最危險的族群,未施打疫苗的新生兒感染後死亡率更高達10%以上,「我們最怕一歲以下的小孩感染百日咳,因為會引起肺炎、呼吸中止、缺氧、癲癇,甚至導致死亡。另一種會比較嚴重的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可能造成肺炎需要住院。」

如果是青少年或成人感染百日咳,每個人症狀嚴重程度不同,大部分人屬於中等的嚴重程度,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不停,雖然沒有生命之憂,但可能會連續咳上兩三個月,夜裡睡不好,白天上班、上課也沒精神,咳嗽聲還會吵到旁人,依舊會帶來不小的困擾。國外曾經做過統計,小學階段學童感染百日咳後,平均要請假在家休息一周以上,有些甚至是被老師「勒令休息」,因為咳嗽聲會影響課堂進行。更嚴重的情況,黃立民說,還有的患者會咳到眼睛出血、椎間盤突出、更年期後婦女施進加劇,雖然是少數較嚴重的案例,但誰都沒辦法確保自己不是那少數的「幸運兒」。

 
整間辦公室都咳不停?小心百日咳就在你身邊

雖然百日咳對大部分成年人而言風險不高,但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民眾、甚至醫師都容易失去警覺,沒有作進一步採檢。根據全球統計,百日咳沒被通報出來的病患「黑數」高達100倍,也就是只要有100個百日咳通報案例,實際至少有10,000個。

因為成人感染百日咳不太會發燒,只有咳嗽症狀,依舊可以照常工作生活、四處走動,也就讓百日咳桿菌有持續「擴張領域」的機會。就算患者因為咳嗽到診所就醫,也經常會被當作氣管不好、氣管發炎、氣管過敏處理,病人回去吃止咳藥後沒有改善,又去看其他醫生。「所以很多百日咳的病人就在醫生間跑來跑去,然後等到一兩個月時間到慢慢就好了,一直沒有被診斷出來。」不自知的患者,加上百日咳的高傳染力,才造成百日咳桿菌持續在社區裡橫行。

百日咳疫苗只有十年效力  家有老人、新生兒更要留意定期補打

黃立民說明,目前使用的是第二代百日咳疫苗,保護力佳,施打後超過90%的人都能成功產生抗體,也沒有嚴重副作用,但缺點是持續時間不長,保護力在打完3年左右效果就開始下降,「10年後基本上就沒效了。」黃立民說。目前臺灣的疫苗政策是新生兒從出生後到小學前要施打5劑,目的是讓學齡前的「脆弱期」儘量不要感染,「入學之前打完,到小四的時候免疫力又慢慢不見了,所以很多在小學中高年級又開始出現感染百日咳。」近年也開始建議孕婦在懷孕中期就施打百日咳疫苗,經過胎盤把抗體傳給胎兒,讓新生兒在初生的期間也得到保護。

資料:

康健




產婦接種疫苗,母胎等同受保護!


孕期接種相關疫苗,可降低孕媽咪罹患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也能將抗體傳給胎兒,提供保護力,並延續到出生後。然而,許多孕媽咪擔心注射疫苗,是否對自身及胎兒造成不良的影響,若能了解施打的原因及適合接種的時期,可有助於減少內心的不安,而提高接種願意。




任一孕期皆可打.8~40週
流感疫苗

孕媽咪及產後6個月內的新手媽媽,為我國公費補助的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3月,是流感高峰期,因懷孕期間會產生荷爾蒙的變化、營養素的改變及產前壓力等,身體的抵抗力會相對脆弱,所以施打流感疫苗,能避免成為死亡的高風險群、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減少胎兒流產、早產的機率。

新冠肺炎疫苗

張伊醫師說明,依目前全球施打疫苗的趨勢,已建議孕婦可以在懷孕任何週數注射新冠疫苗,能降低孕婦感染新冠肺炎進而引發重症及死亡的機率,不用擔心會增加胎兒先天畸形、流產、早產的風險。不過,建議孕婦以mRNA類型疫苗為主,如:BNT、莫德納,能減少血栓風險的併發症。


懷孕後期.29~40週
白喉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會藉由飛沫傳染,是高度傳染性的急性細菌性疾病,症狀為嚴重的咳嗽,連帶造成呼吸困難、睡眠問題等。施打目的為預防嬰幼兒百日咳,因此,建議孕媽咪於懷孕後期接種,於28週過後施打,孕婦狀況相對穩定,在36週前接種完,還能由胎盤傳輸抗體給胎兒。另外,新生兒滿2個月後,應接種五合一疫苗,以獲得完整的保護。

產後是接種HPV疫苗好時機

現今,子宮頸癌能透夠過定期抹片檢查篩檢,好發機率逐漸下降,張伊醫師表示,接種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能預防子宮頸癌,男性接種可預防菜花、陰莖癌等。因HPV為活性病毒疫苗,不能在孕期間接種,因此,產後為最佳施打時機,建議產後6個月內完成三劑注射。




資料:

《媽媽寶寶》





只有嬰兒害怕百日咳?研究顯示:青少年為第二高風險族群 快追加疫苗!


新冠疫情從社區蔓延校園,班級學童天天直接面對風險,在「停課、復學」無奈循環之中,終於迎接暑假。然而醫師還不敢鬆懈,因為社區環境還存在其它高傳染力病菌,像是長久潛伏社區的百日咳,不只威脅新生嬰幼兒健康,更悄悄伸入青少年族群,傳播鏈恐怕在家庭與校園間擴散。

百日咳高度潛伏社區 青少年風險僅次嬰幼兒
「百日咳的實際發病率可能遠高於確診案例」專長疫苗、兒童感染症的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幼童入學前會陸續接種4劑五合一公費疫苗、1劑四合一疫苗,「但畢竟疫苗不是終生保護」,抗體保護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導致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一旦接觸百日咳桿菌,仍有很高機率染病。

的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傳染病統計,2010-2020年台灣百日咳確診案例中,11歲至19歲青少年有75例、占15%,僅次於高風險族群10歲以下嬰幼童的321例、64%。台灣2002-2003年臨床研究更指出,咳嗽超過一週的病患,百日咳發生率高達7.2%至21%。

對此,邱政洵醫師表示,青少年確診百日咳,常以慢性咳嗽表現症狀,很容易與感冒混淆,導致診斷確診困難,只能確定的是,高度傳染性的百日咳桿菌確實存在社區,且R0值接近10-12,「代表在沒防護的情況下,1人確診可能傳染12人。」傳染力不輸新冠肺炎。

學童染病百日咳 中斷學習、家庭暴露風險
臨床指出,百日咳桿菌主要經由飛沫傳染,全年均可能發生病例,且只要高風險族群接觸致病飛沫,一般而言,百日咳桿菌潛伏期為9至10天後,幾乎難逃確診發病,還沒辦法避免二次感染風險。

百日咳會破壞纖毛運動,衍生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風險,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炎、氣喘等患者而言,呼吸道症狀更容易加劇咳嗽反應,劇烈到可能出現癲癇、抽筋,甚至常會併發鼻竇炎、肺炎、中耳炎。

雖然與嬰幼兒染病致命風險相比,青少年慢性咳嗽症狀較為和緩,但美、加研究指出,學童感染百日咳,38%的患者平均咳嗽天數長達106天,意味著染病後三個月內都擺脫不了久咳不適,且有83%學童因染病而被迫停學5.5天,惱人症狀間接影響學童作息、干擾學習。


青少年需定期接種疫苗
延續疫苗保護力 兒科醫籲:11歲自費追加接種1劑Tdap
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曾估計,全球約有68萬7千人受惠百日咳疫苗而免於死亡。按照台灣現行疫苗接種做法,新生兒在出生18個月內陸續接種4劑五合一公費疫苗,入學前再追加1劑四合一疫苗,預防百日咳發生。

但疫苗保護力畢竟不是永久,因此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青少年自費接種1 劑減量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2021年兒童手冊、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正式建議,11歲-18歲兒童再追加接種1劑Tdap,最佳年齡為11歲-12歲,可維持疫苗保護力。


資料:

EDH


百日咳|高傳染隱形傳播鏈威脅50齡人士 嚴重可致肺炎


新冠肺炎襲港,至今已令香港陷入共五波的疫情,曾單日錄得近8萬宗確診。新冠肺炎令港人深深體會到高傳播力病毒的可怕之處。事實上,不少早已存在的病毒細菌同樣具有高傳染力  ,部分同樣可引致肺炎,嚴重更會導致生命危險;而百日咳就是其中一種。值得留意的是,本港於 1957年前尚未引入百日咳疫苗到兒童免疫接種計劃 。現年65歲以上長者很可能從未接種百日咳疫苗、50歲以上長者即使曾經接種亦因抗體保護下降,容易受這種經飛沫傳播的病毒感染,後果可大可小。


經飛沫傳播 百日咳近年現捲土重來趨勢
百日咳又名「雞咳」,病原體稱為「百日咳博德氏桿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黃慶琳醫生指,百日咳經由飛沫傳播,傳染力極高,後果不容忽視。「這個病本身亦是法定呈報傳染病,因此衞生防護中心一直有監測香港的感染情況。 」百日咳的潛伏期由4至21天不等,通常為7至10天。患者初時未必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之後咳嗽會日益加劇,嚴重至妨礙飲食和呼吸。「病菌能夠令肺部受感染,引發肺炎等併發症,嚴重會導致抽搐。」

黃醫生指在1997年至2014年間,香港的百日咳病例不超過50宗,其中1998年更只有3宗,「感染人數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人都傾向輕視這個病。」然而,百日咳近年在香港以至全球不少國家都有捲土重來的跡象。

自2014年至2019年,香港的百日咳個案數字幾乎逐年上升,這幾年的個案數字一度接近百宗。


從未曾接種百日咳疫苗 年長人士屬高危
百日咳有機會出現在任何年齡人士身上;但與新冠肺炎及不少疾病一樣,百日咳對於體弱人士的傷害力更大,黃醫生指「嬰幼兒」和「五十歲以上人士」這兩個群組屬最高危。「六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容易因感染而引致併發症,例如肺炎、痙攣或嚴重腦病變,甚至死亡;其中新生兒的發病率高、症狀較嚴重,出現併發症和死亡風險亦相當高。」

不過香港的嬰幼兒其實早已受到疫苗的保護,因為現行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規定嬰兒必須在出生後二、四及六個月時接受混合疫苗「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注射,並在18個月、6歲及12歲時接受加強劑。

然而,黃醫生指另一個高危群組「五十歲以上人士」的情況卻需要重新審視。「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是在1957年開始實行,即1957年前出生、現時約65歲的人士,很大機會從來未曾接種百日咳疫苗,加上有些長者於內地出生,未曾接種百日咳疫苗的可能性更高。」

而50至65歲、在港出生的長者或許曾受惠於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但疫苗是有時效,即體內抗體會隨時間而消失。而百日咳疫苗的有效保護期為十年。」他補充,年紀漸長使長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令百日咳病菌乘虛而入。他更強調,一旦長者感染百日咳,重症比例會較其他年齡層高,因為不少長者都患有三高、心臟病、哮喘等慢性疾病,免疫力和心肺呼吸功能都較減,會令百日咳的呼吸道症狀加劇,甚至引致肺炎等嚴重併發症。

1957年前出生、現時約65歲的人士,很大機會在過去從來未曾接種百日咳疫苗。年紀漸長使長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令百日咳病菌乘虛而入。


預防百日咳 降低嚴重併發症風險
除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外,接種疫苗是其中一個有效方法預防百日咳 。因此黃醫生高度建議50歲以上接種或補種百日咳疫苗。「接種百日咳疫苗可為長者提供保護,減低肺部併發症的風險。」

此外,長者接種百日咳疫苗不止可保護自己,同時也可避免將百日咳傳染給家中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身上。最後,黃醫生提醒,除了接種疫苗,其他預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經常保持雙手清潔、保持家居環境空氣流通,以及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資料:

香港01 

百日咳传染力劲过新冠 50岁以上高危


新冠肺炎持续近3年,卫生防护中心数据显示,不少国家如日本的百日咳个案也有上升趋势,今年中国个案升势更是3年来最高。有医生指百日咳传染力比新冠肺炎高,严重者可致肺炎或肋骨骨折等并发症;1成至1成半新冠患者更同时患百日咳。

惟1956年或之前出生人士,或从未接种百日咳疫苗,欠缺免疫力,或更易感染及传染家人。医生倡成人每10年应补打疫苗,甚至同时接种流感和百日咳疫苗,以获得双重保护。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王君玲表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氏杆菌引发、由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并因患者往往有尖锐的咳嗽声,被称为「鸡咳」。患者初时仅会流鼻水、打喷嚏、轻微发烧和咳嗽,惟咳嗽会日渐加剧,甚至导致肺炎,严重者或因血氧低而抽搐及昏迷不醒。

王续指,百日咳没有季节性高峰期,传染力比流感、新冠肺炎和肺炎链球菌等也要高,1人可传染14至17人,吸入相关飞沫后的发病率近乎100%,而且「大人细路都会中招」;潜伏期一般为9至10天。

本港及邻近地区 近年个案趋升

近年香港邻近地区的百日咳个案持续上升,中国今年首两个月的累积个案已超过去年一半,达4,800宗,本港个案亦由2016年的31宗,逐年攀升至2018年的110宗。

王君玲医生引述外国研究指,85%的婴儿百日咳个案是由家人传染,但香港儿童的免疫接种计划于1957年才实施,即1956年或之前出生人士,或从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分析2014至2019的本地百日咳个案后亦发现,近9成成人个案从未接种百日咳疫苗或接种纪录不明,可见不少港人欠缺免疫力,或易受感染及传染家人,特别是未够年龄接种疫苗的婴儿。

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曾祈殷亦称,由于免疫系统会随年纪增长而减弱,故50岁以上为百日咳高危人士。成人感染后平均会咳嗽5至12周,且多为机关枪般密集、难以回气的严重咳嗽;40%老年患者会出现尿失禁、肋骨骨折和昏厥等并发症,12%人更要住院。曾续说,百日咳毒素会影响先天性免疫系统,使患者对流感等抵抗力大打折扣;有研究更发现,1成至1成半新冠患者会同时患有百日咳,不可掉以轻心。

至于如何识别百日咳,曾说,除了听咳嗽声,最准确的方法是在首次咳嗽后的4周内,做细菌血液培养和核酸测试。惟相关测试动辄要上千元,且成人较少出现典型「呼哮声」症状,故常错过诊断黄金期,令真实个案远高于呈报个案,例如中国个案比通知率高43倍,美国更高42至105倍。

倡成人每10年 补打百日咳疫苗

曾祈殷料百日咳等传染病传播必会在疫后急升,但儿童现仅需在12岁接种最后一针百日咳疫苗,而疫苗效力只维持5至10年,故倡政府参考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建议,让市民在19岁接种成人百日咳混合疫苗,并每10年再补打,甚至推资助和推广「左流右咳」,即左手打流感针,右手打百日咳针,以获双重保护。


资料: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369953/



百日咳飞沫传染 吁免疫力弱者尽快打疫苗


百日咳是主要经由飞沫传播的高度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旦婴儿受到感染,甚至有可能暂停呼吸,非常危险。保护孩子健康,建议孕妇在孕期内施打百日咳疫苗,提供孩子完整的保护。免疫力较弱以及肺部功能较差的人,更应该积极接种百日咳疫苗,避免严重并发症。

咳嗽咳不停,别认为只是单纯感冒而轻忽,看不见的病毒敌人,有可能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百日咳。

高医妇产部主治医师詹德富表示,「有些人得到百日咳后可能咳一两个月,都还持续在咳咳到有人说,咳到上下不接下气咳到要断气。」

百日咳主要经由飞沬传播,而且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同住家人染病不但可能造成群聚感染,一旦传染给家中婴幼儿,严重时可能致命。

高医妇产部主治医师詹德富提及,「最容易被传染的其实就是六个月以下,尤其是三个月以下的小朋友,咳嗽反应会比较强烈会咳到忘记呼吸,所以会发绀可能整个人就停止呼吸,在两个月以下他其实没有抗体,也是最脆弱的一段时间。」

不到2个月婴幼儿没有疫苗能施打,得靠周遭大人积极建起防护网,尤其孕妇更该把握孕期28~36周施打疫苗,提供宝贝完整保护。


高医妇产部主治医师詹德富指出,「28周到36周之间我们去施打的时候,百日咳抗体会在妈妈身体产生,然后把抗体传给小朋友,照顾他的人全都做一个全面性的施打,做一个保护网把他包覆起来。」

医生提醒,除了一般民众,免疫力较弱以及肺部功能较差的人,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更应该积极接种百日咳疫苗,建构多重保护力。


资料:民视新闻网


全球民調:香港呼吸道傳染病調查 發現民眾認知度高但憂慮情緒低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了民眾的呼吸道傳染病認知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港人都對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認知明確,但真正對這些疾病懷有憂慮情緒的香港市民卻偏少,顯示自從疫情趨緩後,香港民眾對傳染病的擔憂也跟著下降了許多,但認知度未減。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於2020年爆發後,全球各國便因此陷入了惶惑憂急的情緒當中,然隨著防疫政策落實,疫苗普及率並不斷上升後,大多數港人對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染疫擔憂度」便也下降了許多,甚至未來也還有持續回落的趨勢,值得關注。


調查顯示,當前在港,共有45%的市民都表示,自己現在已經不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並有47%的港人同步表明不擔憂自己或家人染上流感,加上另有55%的香港市民大膽表示他們絲毫不覺自己有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可能,顯示大多數港人都對這些呼吸道傳染病不再憂慮,原先的負面情緒已降。


此外,當被問及對各呼吸道傳染病的認知程度時,也有35%的港人感覺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機率是「一半半」,加上另有高達75%的市民清楚認知到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易染肺炎鏈球菌的群體,顯示港人對部份呼吸道傳染病的認知度高,與憂急情緒不同。


本次香港民眾的呼吸道傳染病認知調查,是香港民意研究所於4月25日公佈、3月2日至8日執行的民意調查,針對香港18歲以上的成年民眾進行電話訪談,共完成3600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1.6個百分點。



資料:

https://tw.news.yahoo.com/%E8%87%BA%E7%81%A3%E8%AA%BF%E6%9F%A5%E7%B6%B2-%E5%85%A8%E7%90%83%E6%B0%91%E8%AA%BF-%E9%A6%99%E6%B8%AF-%E6%B8%AF%E6%9B%9D%E5%91%BC%E5%90%B8%E9%81%93%E5%82%B3%E6%9F%93%E7%97%85%E8%AA%BF%E6%9F%A5-%E7%99%BC%E7%8F%BE%E6%B0%91%E7%9C%BE%E8%AA%8D%E7%9F%A5%E5%BA%A6%E9%AB%98%E4%BD%86%E6%86%82%E6%85%AE%E6%83%85%E7%B7%92%E4%BD%8E-095153447.html

疫後上呼吸道感染增 孕婦成高危群組 專科醫生提醒兩種疫苗極重要

自本港防疫措施解除,市民毋需強制戴口罩,各種上呼吸道感染橫行,孕婦是罹患傳染病高危群組,婦產科專科醫生建議,孕婦懷孕期間接種百日咳及流感疫苗,可將抗體傳給胎兒,讓嬰兒出世後獲得保護屏障,平安度過未適齡接種的空窗期。孕婦產後若餵哺母乳,更可降低嬰兒感染風險。坊間常對孕婦打針有迷思,憂慮有畸胎,醫生指事實正好相反,孕婦若感染流感或百日咳後得重症,反增加早產或流產風險。

 

孕婦針後嬰兒百日咳感染率急跌

 

「孕婦可否接種疫苗?」、「打針會影響胎兒發育?」坊間一直對孕婦打針存有迷思,擔心接種疫苗對胎兒有安全性問題。世衞及國外已有研究指出,孕婦可接種百日咳及流感疫苗,而孕婦更被列為接種流感針的優先對象。當孕婦抗體不足,嬰兒隨時成為中招族群。根據衞生署回覆《Yahoo 新聞》的數字,百日咳於 2017 年起有上升趨勢,該年錄得 69 宗感染個案,歲以下嬰幼兒佔近半,錄得 31 宗。2018 年整體個案大幅升至 110 宗,嬰幼兒佔 46 宗。

 

衞生署母嬰健康院由 2020  7  2 日起向合資格的孕婦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種服務,於 2021  2022 年接種疫苗的孕婦分別佔整體 94%  96%。計劃推行後感染個案大幅下降,2021 年錄得的百日咳個案僅 2 宗,沒有任何嬰兒受感染。2022 年錄得 3 宗,嬰兒佔 1 宗。

 

嬰兒染百日咳易現重症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嬰兒多數透過照顧者的直接接觸或飛沫感染百日咳,初時病徵可能不明顯,出現流鼻水、打噴嚏、發燒及咳嗽等一般呼吸道疾病症狀,嚴重可引致肺炎、窒息、腦部損傷或呼吸衰竭等。嬰幼兒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但本港嬰幼兒要在兩個月大時才適齡接種第一劑含百日咳的疫苗,變相出世後有2個月空窗期。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孕婦無論過去有否接種過百日咳疫苗或受感染,均應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抗體可傳給胎兒,為嬰兒出世後的數個月內提供保護。一般建議孕婦在妊娠第 2  3 期接種,並以懷孕 35 周前為佳。目前醫管局的產科門診及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會為懷孕 26  34 周的孕婦提供百日咳疫苗接種。

 

懷孕後期及產後 2 周染流感最高危

 

除了百日咳,另一個更常見的傳染病威脅是季節性流感。靳嘉仁醫生指出,孕婦懷孕時荷爾蒙變化令免疫力下降、心肺功能負荷上升,較易患上流感,並增加重症發生率,令胎兒早產、流產及死產風險相繼上升。有研究更顯示,孕婦在妊娠後期及產後 2 周,患流感後出現併發症及死亡風險較高。

 

最多人關心是孕婦打針後會否有副作用,靳嘉仁醫生表示,有少數孕婦由於體質關係,打針後可能有輕微發燒,但一般而言,懷孕中後期接種疫苗,幾乎已不會出現副作用。若果懷孕時遇上流感高峰期,最好及早接種流感針,因為注射後仍需 2  4 周始能產生抗體,待懷孕中後期才接種可能太遲。此外,本身有接種疫苗的禁忌症、對疫苗成分過敏、曾因接種疫苗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等,均不建議接種。

 

餵母乳助增強嬰兒抗體

 

嬰兒出世至少 6 個月後才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因此透過母體輸送抗體是最能保護嬰兒免於中招的最佳方法。孕婦除了接種疫苗,亦可於產後餵哺母乳,有助將更多抗體傳給嬰兒,減低嬰兒的感染風險。百日咳疫苗及流感疫苗可同時接種;雖市面有噴鼻式流感疫苗,但不適合孕婦接種。

 

孕婦接種疫苗迷思 Q&A

問:是否所有孕婦均要接種百日咳疫苗?

答:孕婦無論過往是否曾接種百日咳疫苗或受感染,均應在每次懷孕時接種一劑含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讓抗體傳送給胎兒。


問:孕婦什麼時候接種百日咳疫苗為佳?

答:孕婦可在妊娠第 2  3 期的任何時間接種,並以懷孕35周前為佳。孕婦最好在妊娠期完結前至少15日打針,以讓抗體有夠時間產生。


問:百日咳疫苗有副作用嗎?會否影響胎兒?

答:百日咳疫苗對胎兒沒有負面影響,而孕婦接種後的副作用一般較輕微,如注射部位腫脹、發紅或輕微痛楚等,嚴重副作用極為罕見。只有少部分人士不適宜接種,包括對任何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過去接種百日咳疫苗曾出現嚴重反應、過去接種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曾有未知原因的腦病變。


問: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後,嬰兒出世後需否接種?

答:需要。孕婦體內傳給嬰兒的抗體會隨時間減少,嬰兒仍需按照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在兩個月大時接種疫苗。


問:是否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答:可以,百日咳疫苗可與流感針同時接種。若孕婦最近接種破傷風 (TT) 或含白喉類毒素 (Td) 疫苗,可在安全接種百日咳疫苗 (dTap) 


問:孕婦什麼時候接種流感針為佳?

答:任何懷孕階段均可接種流感針,愈早打愈好,因流感針需時 2  4 周產生抗體。


問:孕婦打流感針會否有副作用?

答:流感針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痕癢或疼痛,其他較少見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發燒、肌肉疲勞、流鼻水或喉嚨痛等,一般 1  2 日就會恢復。


問:打流感針會影響胎兒發育?

答:孕婦打流感針並不會對胎兒造成健康問題,眾多研究反而指出,接種疫苗的孕婦,其胎兒對疾病抵抗力較佳。


問:接種疫苗後,可否餵哺母乳?

答:可以,餵母乳有助傳送抗體給嬰兒,更有效保護寶寶健康。


問:孕婦可否接種噴鼻式流感疫苗?

答:孕婦並不適合接種噴鼻式流感疫苗,需要接種針劑。


資料來源: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

 

 

資料:https://hk.news.yahoo.com/%E4%B8%8A%E5%91%BC%E5%90%B8%E9%81%93-%E6%84%9F%E6%9F%93-%E5%AD%95%E5%A9%A6-%E9%AB%98%E5%8D%B1%E7%BE%A4%E7%B5%84-%E5%B0%88%E7%A7%91-%E9%86%AB%E7%94%9F-%E7%96%AB%E8%8B%97-%E5%A9%A6%E7%94%A2%E7%A7%91-%E7%99%BE%E6%97%A5%E5%92%B3-%E6%B5%81%E6%84%9F-%E8%83%8E%E5%85%92-010012601.html

 

全球首部宮內兒科學英文專著在上海發布


從生命初始那刻起,胎寶的健康狀況蘊含著將決定其一生的健康密碼。很多疾病其實可以追溯到胎兒期,但問題是,胎兒生病了,誰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呢?如今,胎兒的專科醫生來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將兒科團隊的診治范圍向前延伸,與產科交叉,形成新的學科——宮內兒科學。

 

昨天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婦兒健康發展促進高峰論壇上,全球首部宮內兒科學英文專著正式發布,該專著主編、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表示,團隊將直面最小年齡“病人”,專注起源於子宮的兒科疾病,包括所有胎兒結構畸形、生長發育異常和先天性器官功能缺陷。從受精卵到青春期,將連續性地圍繞疾病進行篩查、診斷、治療和預防。

 

胚胎(胎兒)發育是遺傳信息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編程過程。新華醫院宮內兒科團隊認為,健康和疾病的發育起源理論強調了生命早期事件對后期健康的重要性。這一概念促使兒科醫生關注胎兒的健康,並將兒科的前沿推向了胎兒、胚胎階段。例如,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妊娠並發症,影響世界上10%以上的孕婦,是兒童肥胖和神經發育障礙的重要風險因素。早期干預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避免對后代長期健康的有害影響。

 

這樣的干預措施同樣可以應用於在子宮內開始免疫接種。新華醫院宮內兒科團隊張軍教授介紹,比如,為母親接種破傷風、白喉和百日咳疫苗,可以保護兒童免受百日咳的侵害。

 

另一方面,胎兒期的發育特性決定了一些特殊疾病如果從胎兒期就干預甚至手術,可以提高治療成功的效率和概率。孫錕帶領宮內兒科醫生們自2018年完成亞洲首例單中心重度主動脈瓣狹窄胎兒介入治療后,持續為在媽媽肚子裡的重症先天性心臟病胎兒治療,實現了單中心重症先心宮內介入治療病種全國之最,孕母均足月分娩,胎兒零死亡,打破該技術歐美近20年的壟斷。而及時干預胎兒主動脈瓣狹窄,不僅可以改善心肌發育和心室功能,也增加了出生后寶寶雙心室修復的可能性。

 

同時,新華醫院近年已在胎兒巨大頸部腫塊、胎兒膈疝、胎兒嚴重肺部病變、胎兒嚴重胸腔積液等疾病的分娩中,廣泛應用不斷臍胎兒手術(EXIT)、子宮外產時治療等。兒科醫生越來越多地參與胎兒期的基因咨詢、多學科診療,並制定早期治療計劃,更精准地在保障母胎安全的前提下,參與胎兒的疾病管理,讓更多寶貝健康出生。

 

放眼未來,如何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新華醫院宮內兒科團隊認為,宮內兒科就是胎兒的專科醫生。宮內兒科專家們將無縫銜接兒科現有體系,打通從胚胎到青春期的健康閉環管理,集預防、治療、康復等學科優勢於一體。

 

 

資料:http://sh.people.com.cn/BIG5/n2/2023/0618/c134768-40461253.html

支氣管擴張清痰之必要


大家或也知道氣管收縮會引致咳嗽、氣喘。但為何當支氣管擴張,這些症狀卻會持續並且惡化,而不是令氣管更暢順?趁著71日「世界支氣管擴張日」即將來臨,是時候對此病多些認識,萬一患上也可及早就診控病,減慢肺功能衰弱的速度。

 

其實支氣管擴張症在香港並非罕見,根據本地公營醫院的臨床數據,因呼吸系統科疾病而求診的人士之中,逾兩成是支氣管擴張症的患者。

 

支氣管是主氣管左右分支的部分。當出現支氣管擴張,呈現的是單一或多處不規則的擴張,令支氣管變形,而這些不規則擴張位置,內壁會增厚,並隨日子積存大量痰涎,導致炎症或細菌感染。

 

因此,支氣管擴張最大的特性就是痰多且濃,濃痰量可達至一杯甚至一包,比患慢性氣管炎或肺氣腫還要多,以致患者每天早上都需要咳痰,尤其冬季,一早一晚「吹親」,或患感冒、流感時,反覆咳嗽及多痰的情況更甚。另約有四至七成的患者兼有氣促、喘鳴等症狀。當炎症惡化,弄傷支氣管旁邊的血管,更會容易咳出血絲或甚咳出血。

 

另一方面,支氣管擴張病人容易感染非結核性的分支桿菌,導致出現肺炎症狀,包括:發高燒、發冷、呼吸時胸口痛、疲累乏力、體溫低、消瘦等。

 

支氣管擴張症,確切成因仍未明,惟臨床上大多跟曾經感染有關,例如:幼年時曾患百日咳;或曾患感炎性肺炎而治療不不夠徹底,導致肺部留下疤痕、結節;又或進食時曾嗆倒。少數患者則可能跟先天免疫系統不足、球蛋白不足、缺乏某些酵素有關。

 

支氣管擴張症的擴張情況不可逆轉,所以肺功能衰退變差比-般人來得快。是以治療目標首要清除積存的痰,避免病情惡化。因為當痰積聚在肺部時,身體本能會想趕走污物(包括病菌),而產生大量抗炎細胞。惟這些抗炎細胞未必能有效清除污物,反而卻會攻擊自身器官,令炎症惡化。

 

治療需要服消炎藥醫好氣管發炎,從而有效減痰,並同時跟物理治療師學習咳痰動作和拍痰,讓痰更易吐出。有需要時按醫生指示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另亦強烈建議患者接種流感針及肺炎鏈球菌針。

 

此外,建議在症狀受控時,可做-些慢跑、急步行、游泳等不太劇烈的帶氧運動,透過吸氣、呼氣及深呼吸的動作,也能幫助痰涎自然排出。惟患者緊記須把痰吐在紙巾,然後包好丟進垃圾桶。

 

萬一不幸發現肺前葉位置遭徹底破壞,令濃痰、咳血加劇,或需要做手術切除遭破壞的位置。若咳血嚴重到血液浸著肺部,影響呼吸,則或需要做堵塞血管手術來制止咳血。

 


資料: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5%81%A5%E5%BA%B7/%E6%94%AF%E6%B0%A3%E7%AE%A1%E6%93%B4%E5%BC%B5%E6%B8%85%E7%97%B0%E4%B9%8B%E5%BF%85%E8%A6%81/384463


百日咳常被輕忽! 醫:建議成人每10年打一次疫苗


小時候打過疫苗、也很少聽醫生提及,很可能以為百日咳離我們很遙遠而輕忽。對此,台灣珈一診所院長李韋辛提醒,COVID-19防疫措施一過,百日咳個案快速增加,且因感染新冠,罹患百日咳機率大增。然多數民眾往往因成人症狀不明顯、好治療、無通報,而輕忽,但其實仍有重症、死亡可能,應每10年回診施打1劑百日咳疫苗,以供保護。

 

李韋辛在臉書專頁「林園海邊感染醫 李韋辛醫師」指出,百日咳主要是由百日咳桿菌(Bordetella pertussis)造成。通常症狀為咳嗽持續2週以上,且合併陣發性咳嗽、吸入性哮聲、或咳嗽後嘔吐。臨床上不易判斷,小於6個月之兒童和成人症狀較不典型。台灣2009-2015年為高峰,平均每年超過50個案例,直到COVID-19疫情防疫,才變成零星個案。

 

台灣染百日咳 6個月內嬰兒比例最高

 

需特別注意的是,台灣百日咳個案主要集中於一歲以下兒童,其中6個月內比例最高。恐因媽媽沒有留抗體,或接種五合一疫苗的時程不完整,罹病機率大增。據資料顯示,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比例自30-74%不等,至少有1/4以上新生兒,在出生後是無抗體對抗百日咳。再仔細想想,新生兒若都不出門,定是大人攜帶病菌回家而感染,只是大人症狀不明顯,而沒發現。

 

各地百日咳案例皆攀升

 

5年來,可發現太平洋附近國家,百日咳個案數有爬升趨勢,其中60歲以上患者大約10%,香港18歲以上患者也升至4成,可見成人罹患百日咳不在少數。另COVID-19疫情過後,不分區域各國都逐漸爆發百日咳疫情。其中美、加最為嚴重,另南非、西班牙、波利維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也都有群聚、兒童死亡個案;中國在2022年前半年,也累計24530例。

 

COVID-19疫情後,百日咳快速增加,除解禁是一因素外,根據研究指出,如感染新冠者發生肺炎,得到百日咳機率是未得新冠者的2.5倍,由此可見,感染新冠,對罹患百日咳有影響。

 

成人染百日咳常被忽略

 

李韋辛分析,成人症狀不明顯,很容易作一般感冒治療。通常是小孩確診,才回溯至大人。且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診所大多不會通報,容易低估。此外,若疫苗施打時間過10年,大多數成人早就失去保護力。而診所遇到成人久咳,常以黴漿菌解釋,使用日舒、紅黴素等藥物治療,當然還是會好,且太容易治療,卻不見得能找出真正病因。

 

疫苗非孕婦和小孩專利

 

不過,成人得百日咳並非無事,國外研究約仍有15-20%的老年百日咳患者住院,其中還是有少數會死亡(雖然死亡數遠低於小朋友),而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氣喘、慢性肺病、抽菸等更會加重疾病的嚴重度。因此打百日咳疫苗,並不是孕婦和小孩的專利。目前依國際上「成人疫苗施打建議」,建議成年人每10年施打1劑百日咳疫苗,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李韋辛指出,目前自費的百日咳疫苗,多為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費用大多不超過2000元。如果以10年保護力換算,每天不到1元,同時又保護破傷風,其實很划算的,與其花大錢買肺部保養品,不如戒煙、打疫苗,CP值較高。



資料: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04185


孕妇流感百日咳重症恐失胎儿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护力

后新冠疫情时代,民众逐渐脱下口罩回到正常生活,但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数却直线上升,尤其免疫力较低的孕妇族群,若罹患流感或百日咳等传染力强的呼吸道疾病,可能影响胎儿,严重甚至恐导致流产。妇产科专家呼吁,怀孕女性都应藉由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还能透过胎盘输将抗体送给胎儿,守护宝贝健康。当然最好的状况是全家都接种疫苗,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孕妇或新生儿。

怀孕免疫力下降 染呼吸道疾病重症机率增恐胎死腹中

台湾周产期医学会理事长.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詹德富表示,当女性怀胎时,身体会调整荷尔蒙降低免疫力,以免出现「排斥」胎儿的现象,但也会增加病菌入侵风险,发生重症风险也相对提高。

詹医师强调,据疾管署统计,怀孕女性罹患流感,重症率高出一般女性2.68倍;一旦孕妇遭到感染,除了可能引发孕妇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可能因高烧导致新生儿痉挛、脑性麻痹,严重者可能致腹中小生命早产或流产。而另一个具高传染力、且好发全年龄层的百日咳,虽然在成人症状轻微,但是如果新生儿不幸感染则容易引发新生儿严重肺炎住院甚或死亡。因此门诊建议每位怀孕女性施打相关疫苗,提升抵抗力同时保护自己与孩子。

孕妇打疫苗降低感染与重症危险 协助孩子应对「百日咳抗体空窗期」

高雄荣民总医院妇女医学部主任崔冠濠医师表示,美国妇产科协会建议孕妇应采用主动免疫方式,降低高传染性上呼吸道疾病如流感、百日咳等感染风险;研究证实,孕妇在接种流感或百日咳等疫苗约两周后会产生抗体,且同时藉由胎盘直接输送给胎儿,让孩子出生前就有百日咳保护力,可应对出生后的「抗体空窗期」。

何谓「抗体空窗期」? 崔医师说明,按卫福部疾管署规画,婴儿出生满2个月才能接种第1剂百日咳疫苗,出生六个月后接种流感疫苗,因此出生头几个月体内并无抗体保护,百日咳又好发6个月内新生儿,若此时不幸感染,经常诱发肺炎、脑病变等重症,甚至死亡,因此怀孕期间接种百日咳疫苗,才可让宝宝在有保护抗体的环境中长大。

母体百日咳抗体能借胎盘直送胎儿 宝宝周围成人应筑起防疫城墙

詹医师指出,准妈妈如果能在孕期28至32周,也就是生产前2到3个月,接种1剂百日咳疫苗,在孩子出生前后抗体浓度会达到最高,且出生后也能透过母乳喂养补充百日咳抗体。

崔医师提醒,虽然许多人小时候都曾打过百日咳疫苗,但抗体浓度仅约维持10年就开始下降,成年后能说几乎没有抵抗力,因此家中有幼儿的成人皆建议施打百日咳疫苗,除了降低自身百日咳感染机率,也能减少传染百日咳给小孩。

流感百日咳疫苗安全性高 同时保护妈妈与孩子健康

崔医师提到,门诊会有少数妈妈会担心疫苗会不会伤害到胎儿?事实上,国内长期使用的流感疫苗及百日咳疫苗皆为不活化疫苗,接种效益与安全性无虞,每年都有许多孕妇施打,鲜少有危险个案传出,且两者亦可同时施打,总体上不会对妈妈与孩子造成伤害。

詹德富补充,每年政府都会宣导民众接种流感疫苗,民众也多会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相较之下,百日咳症状容易被误会成感冒而被轻忽,甚至传染给家中宝贝而不自知,因此鼓励家有幼儿的成人及怀孕妈妈,除了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也可与医师充分讨论,接种百日咳疫苗,不仅保障自身健康,也能保护腹中胎儿,让孩子远离百日咳威胁。



原文网址: 孕妇流感百日咳重症恐失胎儿 孕期打疫苗增母子保护力 | ETtoday健康云 | ETtoday新闻云 

资源来自: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578432#ixzz8GfIAY6KS
冬季防治感染百日咳 做好疫苗接种等防护措施
冬季防治感染百日咳 做好疫苗接种等防护措施
纽约讯 2024-01-13 00:59 ET

戎爱珍儿科Jung
近期,纽约长岛一些地区出现百日咳疫情,大部分病患是就读当地学校的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纽约百康仁德医生集团提醒家长,百日咳一般不会导致儿童重症,但要做好疫苗接种等防护措施。

百康仁德医生集团的儿童及青少年专科医生戎爱珍(Josephine O. Jung, MD)介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各年龄段的民众都可能感染百日咳,但婴幼儿由于没有完成疫苗接种、免疫力不全等因素,感染率更为高,而且病情更为严重。 1岁以下的婴儿是百日咳的高风险人群,容易并发肺炎,引发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百日咳的症状可持续2到3个月,故百日咳也因此得名。这些症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包括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低热等,一般持续2周左右。

第二阶段:持续2到4周,甚至更久,症状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点。发作时,患者会连续咳嗽,直到咳出痰液或呕吐,同时发出类似鸡啼的吸气声。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情况。

第三阶段:患者的痉挛性咳嗽得以缓解,但遇到烟、油漆、香薰等气味刺激,或呼吸道感染,又可能诱发阵发性咳嗽。

戎爱珍医生表示,除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之外,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百白破」)三联疫苗。婴儿可在2、4、6个月时分别接种该疫苗,并在15至18个月,以及于4至6岁时接种加强针。 7到10岁的儿童如果没有完全接种三联疫苗,应该进行补种。此外,孕妇也应该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接种三联疫苗,以便将免疫力传递给新生儿。假如孩子不幸感染百日咳,应该咨询医生,也有药物可以治疗。

戎爱珍医生也提醒民众,秋冬时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百日咳之外,流感和新冠变种病毒感染的病例近期也有明显上升,必须注意预防交叉感染。鉴于这几种疾病症状相似,家长可考虑先使用退烧、止咳等药物,确保孩子充分休息,补充足够水分;如果两到三天内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有加重趋势,则应联系家庭医生及时就诊,使用适当处方药物。

戎爱珍医生目前在百康仁德旗下诊所看诊,地址:长岛新海德公园(New Hyde Park)山边大道(Hillside Ave)1575号302室;电话:(516)775-8000。戎爱珍医生可说国语、粤语及台语。

儿童及青少年专科医生戎爱珍(Josephine O. Jung, MD)提醒民众,秋冬时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防治百日咳外,更要注意流感和新冠变种病毒的预防交叉感染。

资料: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88/7705662
10年最严重! 英国百日咳疫情爆增20倍 黄立民揭1现象:3族群打疫苗
10年最严重! 英国百日咳疫情爆增20倍 黄立民揭1现象:3族群打疫苗

中天新闻网
2024年1月29日
记者黄韵涵/综合报导

英国正面临10年来最严重的百日咳疫情,根据英国健康安全局监测,自2024年到1月21日为止,已接获636例疑似百日咳个案,超过去年同期29例疑似个案将近20倍。

英国正面临10年来最严重的百日咳疫情。
据《三立新闻网》报导,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英国健康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UKHSA)监测,自2024年到1月21日为止,已接获636例疑似百日咳个案。 超过去年2023年同期的29倍;也高于新冠疫情期间2022年的26例、2021年的6例、2020年的244例。

当地认为,会造成疫情飙升,主要与准妈妈接受百日咳疫苗的接种率仅61.5%,创下7年来新低有关。 英国面临十年来最严重的百日咳疫情,但根据国内疾管署统计,到今年为止,确定病例数仍维持在0人,对国内可能造成影响吗? 对此,台大儿童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黄立民表示,通常国外出现疫情时,过一阵子,国内也会受到冲击。 百日咳由于症状与其他疾病太像,以咳嗽为主,很难以察觉,也不一定会去检验。 因此就算国内没有个案,也不代表真的没有疫情。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病患多半是5岁以下儿童,严重症状好发在6个月以下婴幼儿,其他年龄层病患大多症状轻微。 由于台湾疫苗接种率高,目前百日咳病患,大多是哥哥姊姊或父母等长辈带菌回家,传染给还没有免疫力的家中幼儿。

疾管署自目前已开放让出生满2个月、出生满4个月、出生满6个月、出生1岁6个月等阶段可以施打白喉、破伤风、百日咳、b型嗜血杆菌、小儿 麻痹5合一疫苗。

黄立民表示,目前百日咳疫苗的保护力大约3~6年会失效,因此会建议如小学生、青少年、或是50岁到60岁等感染百日咳后,容易引发重症的高危险群,可以与医师讨论 是否可再接种百日咳疫苗。

原文网址: https://tw.news.yahoo.com/10%E5%B9%B4%E6%9C%80%E5%9A%B4%E9%87%8D-%E8%8B%B1%E5% 9C%8B%E7%99%BE%E6%97%A5%E5%92%B3%E7%96%AB%E6%83%85%E7%88%86%E5%A2%9E20%E5%80% 8D-%E9%BB%83%E7%AB%8B%E6%B0%91%E6%8F%AD1%E7%8F%BE%E8%B1%A1-3%E6%97%8F%E7%BE %A4%E6%89%93%E7%96%AB%E8%8B%97-024605784.html
健康网》百日咳常被轻忽! 医:建议成人每10年打一次疫苗
健康网》百日咳常被轻忽! 医:建议成人每10年打一次疫苗
2023/08/23 10:42
  
国外研究指出,成人得百日咳并非无事,约仍有15-20%的老年百日咳患者住院,其中还是有少数会死亡;图为情境照。

〔健康频道/综合报导〕小时候打过疫苗、也很少听医师提及,很可能以为百日咳离我们很遥远而轻忽。 对此,珈一诊所院长李韦辛提醒,COVID-19防疫措施一过,百日咳个案快速增加,且因感染新冠,罹患百日咳机率大增。 然多数民众往往因成人症状不明显、好治疗、无通报,而轻忽,但其实仍有重症、死亡可能,应每10年回诊施打1剂百日咳疫苗,以供保护。

李韦辛在脸书专页「林园海边感染医 李韦辛医师」指出,百日咳主要是由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造成。 通常症状为咳嗽持续2周以上,且合并阵发性咳嗽、吸入性哮声、或咳嗽后呕吐。 临床上不易判断,小于6个月之儿童和成人症状较不典型。 台湾2009年-2015年为高峰,平均每年超过50个案例,直到COVID-19疫情防疫,才变成零星个案。

台湾染百日咳 6个月内婴儿比例最高
需特别注意的是,台湾百日咳个案主要集中于一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内比例最高。 恐因妈妈没有留抗体,或接种五合一疫苗的时程不完整,罹病机率大增。 据资料显示,孕妇接种百日咳疫苗比例自30-74%不等,至少有1/4以上新生儿,在出生后是无抗体对抗百日咳。 再仔细想想,新生儿若都不出门,定是大人携带病菌回家而感染,只是大人症状不明显,而没发现。

各地百日咳案例皆攀升
近5年来,可发现太平洋附近国家,百日咳个案数有爬升趋势,其中60岁以上患者大约10%,香港18岁以上患者也升至4成,可见成人罹患百日咳不在少数。 另COVID-19疫情过后,不分区域各国都逐渐爆发百日咳疫情。 其中美、加最为严重,另南非、西班牙、波利维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也都有群聚、儿童死亡个案;中国在2022年前半年,也累计24530例。

COVID-19疫情后,百日咳快速增加,除解禁是一因素外,根据研究指出,如感染新冠者发生肺炎,得到百日咳机率是未得新冠者的2.5倍,由此可见,感染新冠,对罹患百日咳 有影响。


成人染百日咳常被忽略
李韦辛分析,成人症状不明显,很容易作一般感冒治疗。 通常是小孩确诊,才回溯至大人。 且属于第三类法定传染病,诊所大多不会通报,容易低估。 此外,若疫苗施打时间过10年,大多数成人早就失去保护力。 而诊所遇到成人久咳,常以霉浆菌解释,使用日舒、红霉素等药物治疗,当然还是会好,且太容易治疗,却不见得能找出真正病因。

疫苗非孕妇和小孩专利
不过,成人得百日咳并非无事,国外研究约仍有15-20%的老年百日咳患者住院,其中还是有少数会死亡(虽然死亡数远低于小朋友),而肥胖、心脏病、糖尿病、气喘、 慢性肺病、抽烟等更会加重疾病的严重度。 因此打百日咳疫苗,并不是孕妇和小孩的专利。 目前依国际上「成人疫苗施打建议」,建议成年人每10年施打1剂百日咳疫苗,可以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

李韦辛指出,目前自费的百日咳疫苗,多为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合一疫苗,费用大多不超过2000元。 如果以10年保护力换算,每天不到1元,同时又保护破伤风,其实很划算的,与其花大钱买肺部保养品,不如戒烟、打疫苗,CP值较高。

原文网址: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04185
内地百日咳病例增 今年累计3.2万个案13死【附百日咳资讯】

内地百日咳病例增 今年累计3.2万个案13死

【附百日咳资讯】 

2024年4月1日星期一



内地传媒报道,今年百日咳发病有上升态势,其中青少年以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加。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由1月至今已有3.2万宗病例,其中13人死亡。

对于百日咳发病率上升,航空总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窦志芳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人体透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但无法持续终生 。 另一原因是近年诊断标准不断改进,目前百日咳的诊断纳入了核酸检测,这可能导致病例数增多。


百日咳是什么?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氏杆菌所引致。 由于病例可持续2至3个月的咳嗽,故称为「百日咳」。

病征:患者初期没有特别病征,一般会流鼻水、打喷嚏、轻微发烧和咳嗽,其中咳嗽会日益严重,妨碍病人饮食和呼吸。 细菌会令肺部受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传播途径:透过直接接触病人的飞沫传播
潜伏期:由4至21天不等,通常为7至10天

治疗: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百日咳。 如果儿童长时间发烧和咳嗽,且在咳嗽时出现严重的气喘情况,应立即送院接受治疗

预防方法:可接种百日咳疫苗,现时「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采用混合疫苗「白喉、破伤风、无细胞型百日咳及灭活小儿麻痹混合疫苗」为学前儿童及小一学童接种,曾接种的百日咳患者 病情会较轻微。 另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原文网址: https://news.mingpao.com/ins/%E7%86%B1%E9%BB%9E/article/20240401/s00024/1711958663823/%E5%85%A7%E5%9C%B0%E7 %99%BE%E6%97%A5%E5%92%B3%E7%97%85%E4%BE%8B%E5%A2%9E-%E4%BB%8A%E5%B9%B4%E7% B4%AF%E8%A8%883-2%E8%90%AC%E5%80%8B%E6%A1%8813%E6%AD%BB%E3%80%90%E9%99%84%E7% 99%BE%E6%97%A5%E5%92%B3%E8%B3%87%E8%A8%8A%E3%80%91
欧盟麻疹及百日咳病例增 促民众接种疫苗
欧盟麻疹及百日咳病例增 促民众接种疫苗
04月24日(三) 

世卫指全球疫苗接种进展呈下滑趋势。

总部设于瑞典的欧洲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ECDC)周二(23日)指,欧盟成员国录得麻疹及百日咳病例增加,呼吁民众遵循疫苗接种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周三(24日)表示,过去数年由于新冠疫情等问题,导致全球疫苗接种进展呈下滑趋势。

ECDC指,欧盟的麻疹确诊病例自去年开始增加,去年3月至今年2月底至少录得5,770宗确诊病例和5人死亡。 此外,去年中旬以来,百日咳确诊病例亦急剧上升,相较2021年及2022年,去年和今年的确诊数量增加10倍。 ECDC主任阿蒙(Andrea Ammon)形容全球面临新挑战,强调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世卫指出,2020至2021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卫生系统面对巨大压力,以麻疹疫苗为例,前年仍有2,200万名儿童错过常规第一剂疫苗接种,较2019年增加300万人 。



原文网址:欧盟麻疹及百日咳病例增 促民众接种疫苗 | on.cc东网 | 国际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40424/bkn-20240424144741105-0424_00992_001.html
百日咳常被轻忽! 医:建议成人每10年打一次疫苗
健康网》百日咳常被轻忽! 医:建议成人每10年打一次疫苗
2023/08/23

〔健康频道/综合报导〕小时候打过疫苗、也很少听医师提及,很可能以为百日咳离我们很遥远而轻忽。对此,珈一诊所院长李韦辛提醒,COVID-19防疫措施一过,百日咳个案快速增加,且因感染新冠,罹患百日咳机率大增。然多数民众往往因成人症状不明显、好治疗、无通报,而轻忽,但其实仍有重症、死亡可能,应每10年回诊施打1剂百日咳疫苗,以供保护。

李韦辛在脸书专页「林园海边感染医 李韦辛医师」指出,百日咳主要是由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造成。通常症状为咳嗽持续2周以上,且合并阵发性咳嗽、吸入性哮声、或咳嗽后呕吐。临床上不易判断,小于6个月之儿童和成人症状较不典型。台湾2009年-2015年为高峰,平均每年超过50个案例,直到COVID-19疫情防疫,才变成零星个案。

台湾染百日咳 6个月内婴儿比例最高
需特别注意的是,台湾百日咳个案主要集中于一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内比例最高。恐因妈妈没有留抗体,或接种五合一疫苗的时程不完整,罹病机率大增。据资料显示,孕妇接种百日咳疫苗比例自30-74%不等,至少有1/4以上新生儿,在出生后是无抗体对抗百日咳。再仔细想想,新生儿若都不出门,定是大人携带病菌回家而感染,只是大人症状不明显,而没发现。

各地百日咳案例皆攀升
近5年来,可发现太平洋附近国家,百日咳个案数有爬升趋势,其中60岁以上患者大约10%,香港18岁以上患者也升至4成,可见成人罹患百日咳不在少数。另COVID-19疫情过后,不分区域各国都逐渐爆发百日咳疫情。其中美、加最为严重,另南非、西班牙、波利维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也都有群聚、儿童死亡个案;中国在2022年前半年,也累计24530例。

COVID-19疫情后,百日咳快速增加,除解禁是一因素外,根据研究指出,如感染新冠者发生肺炎,得到百日咳机率是未得新冠者的2.5倍,由此可见,感染新冠,对罹患百日咳有影响。

成人染百日咳常被忽略
李韦辛分析,成人症状不明显,很容易作一般感冒治疗。通常是小孩确诊,才回溯至大人。且属于第三类法定传染病,诊所大多不会通报,容易低估。此外,若疫苗施打时间过10年,大多数成人早就失去保护力。而诊所遇到成人久咳,常以霉浆菌解释,使用日舒、红霉素等药物治疗,当然还是会好,且太容易治疗,却不见得能找出真正病因。

疫苗非孕妇和小孩专利
不过,成人得百日咳并非无事,国外研究约仍有15-20%的老年百日咳患者住院,其中还是有少数会死亡(虽然死亡数远低于小朋友),而肥胖、心脏病、糖尿病、气喘、慢性肺病、抽烟等更会加重疾病的严重度。因此打百日咳疫苗,并不是孕妇和小孩的专利。目前依国际上「成人疫苗施打建议」,建议成年人每10年施打1剂百日咳疫苗,可以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

李韦辛指出,目前自费的百日咳疫苗,多为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合一疫苗,费用大多不超过2000元。如果以10年保护力换算,每天不到1元,同时又保护破伤风,其实很划算的,与其花大钱买肺部保养品,不如戒烟、打疫苗,CP值较高。

原文网址: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04185
疫后百日咳恐复燃 今年已录28宗个案 当局吁警惕
疫后百日咳恐复燃 今年已录28宗个案 当局吁警惕
05月24日(五)

当局指,新冠疫情后全球百日咳个案增加,呼吁适龄儿童接种疫苗。
百日咳今年有复燃之势,内地首3个月录得近6万宗个案,在本港,截至昨日(23日)已录得28宗个案,其中6宗属外地输入,婴幼儿个案占整体个案的68%。卫生防护中心今日(24日)向医生发信,呼吁提高警觉,并建议适龄儿童接种百日咳疫苗,孕妇亦应于适当时段接种,为胎儿提供防护。

中心指,百日咳每3至5年会有复发潮,新冠疫情后全球个案增加,今年首3个月欧洲已录得超过32,000宗个案,内地更录得59,458宗个案、13人死亡,超越疫前数字,而菲律宾截至本月11日则录得2,521宗个案,当中96人死亡。至于本港,截至昨日录得28宗个案,婴幼儿占19宗,当中3宗是6个月以下婴儿,尚未完成接种3剂百日咳疫苗。

中心提醒医生,若病人持续剧烈咳嗽、喘鸣或咳嗽后呕吐至少2周而无明显原因,应安排百日咳检测,并采取适当感染控制措施。中心亦建议适龄儿童接种百日咳疫苗,孕妇亦应于怀孕26至34周接种1剂疫苗,以怀孕35周前接种为佳,确保将抗体藉由母体传给胎儿;未完成接种的孕妇和幼儿,则不宜到访百日咳爆发的地区。


原文网址:疫后百日咳恐复燃今年已录28宗个案当局吁警惕| on.cc东网| 港澳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524/bkn-20240524201855834- 0524_00822_001.html
纽市百日咳病例急增169%
纽市百日咳病例急增169%
SingTao
2024-09-07

随着许多未接种疫苗的移民继续涌入 纽约,令人震惊的新数据显示,纽约市的百日咳病例急剧增加。
《纽约邮报》报道,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发现,与2023年同期相比,今年迄今为止,纽约市的百日咳病例激增了169%,更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近500%。
数据显示,今年全州范围内该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例比去年增加300%以上,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214%。
帝国公共政策中心(Empire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卫生政策高级研究员哈蒙德(Bill Hammond)说,「如果你所在社区的疫苗接种率较低,百日咳爆发风险就会较高。」事实上,全国也有同样趋势,今年迄今为止,百日咳病例比去年增加了282%。
哈蒙德补充说,「任何社区和移民身分的儿童都应优先接种疫苗,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这种疾病是由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引起,并透过感染者在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咳嗽或打喷嚏传播,对于婴儿、幼儿、老年人或免疫系统受损人士来说,可能有致命风险。
市长亚当斯上月表示,自2022年中以来,已有超过20万移民经过纽约市,目前有6万3900人居住在市收容所。专家指出,收容所往往狭窄且通风不良,为百日咳的传播创造了完美环境。
专门研究儿科急诊医学的Northwell Health医生哈里斯(Matt Harris)表示,「任何人多、疫苗接种无法优化的公共环境,都面临百日咳爆发的风险」。他指出,移民收容所内由于不知道移民的疫苗接种情况,所以有爆发风险。
哈里斯补充说,如果是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即使已经接种了疫苗,仍然可能会感染百日咳。
市卫生局长瓦森(Ashwin Vasan)去年警告说,进入 纽约的移民中有一半没有接种具有传染性和潜在致命性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而且许多人来自或途经传染性结核病高发国家。
卫生局发言人承认,当局没有追踪有多少进入纽约市的移民未接种疫苗。

原文网址: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4-09-07/%E7%B4%90%E5%B8%82%E7%99%BE%E6%97%A5%E5%92%B3% E7%97%85%E4%BE%8B%E6%80%A5%E5%A2%9E169/4985534#page2
美国百日咳病例激增 CDC:比去年同期增加逾340%
美国百日咳病例激增 CDC:比去年同期增加逾340%
一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并发重症的风险最大
Oct. 14, 2024 15:22
朱明珠 台湾英文新闻-编辑


美国百日咳疫情升温,根据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截自10月5日统计,今年已有超过17,600例确诊,比去年10月同期的3,962例增加了340%以上。

Fox News、The Hill报导,美国CDC在官网上示警,今年百日咳病例数高于去年同期,甚至有恢复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模式。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每年新增确诊通常都超过10,000例,2019 年激增至18,600例。

CDC提醒,一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并发重症的风险最大,据统计,该年龄层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需要入院治疗,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暂停和肺炎。

据今年统计,病例最多的前十大州分别为宾州2,209例、纽约州1,228 例、伊利诺州1,153例、加州1,123例、威斯康辛州903例、华盛顿州844例、俄亥俄州814例、德州676例、奥勒冈州546例和亚利桑那州491例。

为何百日咳病例激增?专家表示,由于新冠疫情期间,人们落实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不仅有助于预防新冠肺炎,也降低了感染百日咳等传染病风险,但也因此造成人体较少机会接触到病毒和细菌,长期没有刺激之下,导致面对各种病原菌的免疫力下降。

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侵犯呼吸道、具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细菌性疾病。除了咳嗽之外,最初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包括鼻塞、流鼻涕、发烧、眼睛发红、流泪等。

专家提醒,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因此如果怀疑患有百日咳,应立即就医。另外,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时接种百日咳疫苗,但小于2个月的婴儿无法接种疫苗,因此建议孕妇可在孕期28-36周施打,藉由母体将抗体传给宝宝。

根据CDC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16万名5岁以下幼儿死于百日咳,每年约有 2,400万例新增病例。



原文网址:  https://www.taiwannews.com.tw/zh/news/5951795
韩国百日咳病例增逾100倍 2岁婴确诊5天丧命13年来首宗死亡案例
韩国百日咳病例增逾100倍 2岁婴确诊5天丧命13年来首宗死亡案例
撰文:刘耀洋
出版:2024-11-13

韩国疾病管理厅11月12日证实表示,当地出现2011年以来的首宗百日咳死亡病例,死者是一名年仅不到2个月的婴儿。韩媒报道,截至11月,韩国百日咳确诊病例已超过3万宗,较2023年的292宗,增幅逾100倍。

韩联社12日报道,这名死亡的婴儿在接种百日咳疫苗前,出现咳嗽、有痰等症状,随后确诊为百日咳,10月31日入院治疗。然而其症状未见改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4日不幸死亡。

韩国疾病管理厅称,韩国百日咳患者人数一直在持续增加,主要是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受感染,但这是2011年有统计百日咳死亡人数以来首次出现死亡病例。 2024年11月12日,韩国疾病管理厅证实,当地出现2011年以来的首宗百日咳死亡病例,死者是一名年仅不到2个月的婴儿。

韩国卫生部门表示,一岁以下的婴儿,是百日咳高风险族群。部门敦促孕妇及其家人和照护者积极接种疫苗。

原文网址: 韩国百日咳病例增逾100倍 2岁婴确诊5天丧命13年来首宗死亡案例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7564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加州百日咳病例增加
加州百日咳病例增加
2025-01-05

加州百日咳病例增加,卫生官员呼吁接种疫苗。美联社资料图片
加州卫生部门表示,近日全加州百日咳(whooping cough)病例不断增加。这种带有高度传染性的细菌性疾病对于婴儿尤其有害,可导致严重病症。

加州公共卫生局敦促加州民众,尤其是怀孕妇女或照料婴儿的护理人员,要及时接种破伤风、白喉、百日咳Tdap疫苗。

加州公共卫生局长阿拉贡(Tomas Aragon)表示,「自从新冠疫情消退后,很多有助降低百日咳发病率的措施已不再执行,因此我们看到这种疾病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

据专家指出,接种了百日咳疫苗的民众可以预防因此种细菌病毒感染而引发严重病症或产生并发症。百日咳有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可导致极危险的呼吸暂停,对于婴儿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

卫生官员表示,从去年1月至10月,全州已有超过2000宗百日咳病例的发病报告,其中62宗病例的感染者为不足4个月大的婴儿,其中一名婴儿患者不幸因此去世。同时,感染百日咳的民众咳嗽可能会持续数月。

卫生部门建议以下情况的民众尽快接受百日咳疫苗:怀孕27周至36周的女性,即使之前就接种过Tdap疫苗,也建议再次接种;成年人应该每10年就接种一次百日咳疫苗;11至12岁的青少年;婴幼儿和儿童,从2个月大到4至6岁的年龄,都可接受Tdap疫苗。

原文网址: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5-01-05/%E5%8A%A0%E5%B7%9E%E7%99%BE%E6%97%A5%E5%92%B3% E7%97%85%E4%BE%8B%E5%A2%9E%E5%8A%A0/5105358#google_vignette
百日咳︱南韩首现「百日咳」死亡个案 确诊病例激增100倍 2族群高危
百日咳︱南韩首现「百日咳」死亡个案 确诊病例激增100倍 2族群高危
发布时间: 2024/11/14 12:14

南韩首现「百日咳」死亡个案 确诊病例激增100倍 2族群高危

【百日咳/感冒/咳嗽/恙虫病/南韩旅游】游韩注意!南韩「百日咳」个案正在全国范围蔓延,近日更新增一例死亡个案,为全国首宗。南韩疾病管理厅提醒,百日咳确诊病例已较去年激增100倍,尤其2大族群要特别小心「类感冒」症状。

据韩国媒体报道,南韩一名出生不足2个月的婴儿因患百日咳身亡,成为国内首宗案例。南韩疾病管理厅公布,该名婴儿于上月31日确诊后住院治疗,虽已接种百日咳疫苗,但据悉在打疫苗前已出现咳嗽、有痰等症状,估计因此降低了疫苗效用。婴儿住院后症状持续恶化,延至本月4日死亡。


百日咳︱确诊病例激增100倍 2族群需慎防「类感冒」症状
当地媒体报道指出,南韩百日咳确诊个案数量在今年呈全国范围激增,截至11月首周,确诊病例已由去年292宗,增至今年超过3万宗,增幅达100倍。而百日咳主要会对儿童、尤其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威胁最大;其次是11至18岁青少年,亦容易中招。

据了解,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咳嗽可能持续百日而得名。相应疫苗出现并以免疫规划形式大规模使用后,便进入低流行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百日咳流行和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症状不明显的成人和青少年成为传染婴幼儿的主体,主因是11至18岁的青少年疫苗保护力逐渐消退,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又尚未获得足够的保护力。

症状早期表现与普通感冒并无太大区别,有时甚至没发热情况;初期症状包括流鼻涕和轻度咳嗽等,惟咳嗽的表现形式不同——百日咳会表现出严重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的吸气声。百日咳整个病程或几乎没有肺部体征,但一旦进展到急性期,尤其是婴儿一旦患上,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可引致并发症,造成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原文网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857227/%E7%99%BE%E6%97%A5%E5%92%B3%EF%B8%B1%E5%8D%97%E9%9F%93%E9%A6%96%E7%8F%BE%E3%80%8C%E7%99%BE%E6%97%A5%E5%92%B3%E3%80 %8D%E6%AD%BB%E4%BA%A1%E5%80%8B%E6%A1%88%E3%80%80%E7%A2%BA%E8%A8%BA%E7%97%85%E4%BE%8B%E6%BF%80%E5%A2%9E100%E5%80%8D%202%E6%97%8F%E7%BE%A4%E9%AB%98%E5%8D%B1
百日咳肆虐日本 百日咳症状、预防方法一文看清 又名鸡咳有原因
百日咳肆虐日本 百日咳症状、预防方法一文看清 又名鸡咳有原因
撰文:石国威
出版:2025-05-03

日本百日咳疫情肆虐,感染人数连续三周创新高,今年患者总数已逾七千人,比去年全年多约三千人,更出现婴儿死亡或重症个案。很快将是5.1假期,外游日本市民须防中招,百日咳又名「鸡咳」,原因为何?百日咳症状及预防方法是什么,卫生防护中心资讯一文看清。

百日咳|病原体
.百日咳由百日咳博德氏杆菌所引致

百日咳|又名「鸡咳」原因
.患者咳嗽时候会不能自控地大力吸气,发出像鸡啼声音

百日咳|病征
.患者初时可能没有特别病征,只会流鼻水、打喷嚏、轻微发烧和咳嗽
.之后咳嗽会日益严重和加剧,妨碍病人饮食和呼吸
.细菌会令肺部受感染
.严重者可导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日本国立健康危机管理研究机构,截至4月13日的一星期有1,222人感染百日咳,创下自2018年来的最高记录。

百日咳|传播途径
.透过直接接触病人的飞沫传播

百日咳|潜伏期
. 4至21日不等,通常为7至10日

百日咳|治理方法
.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百日咳
.如果儿童长时间发烧和咳嗽,且在咳嗽时出现严重的气喘情况,应立即送院接受治疗

百日咳预防方法|

1/接种疫苗
卫生防护中心指接种百日咳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
.现行「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采用混合疫苗「白喉、破伤风、无细胞型百日咳及灭活小儿麻痹混合疫苗」为学前儿童及小一学童接种 (请参阅「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疫苗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保护,曾接种的百日咳患者病情会较轻微。

.孕妇无论过往曾否接种百日咳疫苗或感染该病,建议在每次怀孕的妊娠第二或三期期间任何时间,接种一剂无细胞型百日咳疫苗,作为恒常产前护理的一部分,并在怀孕35周前接种为佳。疫苗在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透过胎盘传送给胎儿,为婴儿在接种百日咳疫苗前提供直接保护,以预防感染百日咳。卫生防护中心指接种百日咳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触摸扶手或门把等公共设施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洗手时应以枧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过清并用抹手纸或干手机弄干。如没有洗手设施,或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洁净双手亦为有效方法。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把用过的纸巾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应佩戴外科口罩,不应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及尽早向医生求诊。
百日咳预防方法|3/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家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 比 99 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 份 5.25% 漂白水与 99 份清水混和)消毒,待 15 - 30 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巾清理可见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后用1 比 49 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 1 份 5.25% 漂白水与 49 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邻近各处,待 15 - 30 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原文网址: 百日咳肆虐日本 百日咳症状、预防方法一文看清 又名鸡咳有原因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3200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