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也要小心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张学友染RSV 喉咙痛到无法发声「60+」演唱会停办!
成人也要小心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张学友染RSV 喉咙痛到无法发声「60+」演唱会停办!
2024年8月12日 周一 下午5:40
张学友睽违6年再度来台湾开唱,不料,却因为感染「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喉咙痛到无法正常发声」,让演唱会被迫连停3场,即便之后恢复开唱,身体状况仍不好。张学友自曝染病原因和「60+」的年龄有关。事实上,RSV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病毒,引发的重症和死亡率更是高于流感2倍,但针对成人目前未有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预防是重要课题。
日前张学友因病停唱3场演唱会,他本人发出声明表达歉意,提到「以为RSV只有小孩会感染,没想到自己因为『60+』而感染」,一语双关,连结了演唱会名称,同时也提到已经是60岁的年纪,也因此让大众关注到「RSV」病毒。
RSV全年皆有流行机会
事实上,RSV并非是罕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在台湾等亚热带地区,全年皆有流行的机会,且所有年龄层都有可能被感染。
RSV的传染途径主要藉由飞沫及接触感染,会在呼吸道细胞繁殖并破坏,导致发炎反应使得细支气管水肿并发生黏液阻塞,进而影响肺部和呼吸道。更令人担心的是,RSV病程进展有可能相当快速,两三天的时间,就可能从发烧的症状发展为严重的呼吸窘迫,甚至演变成肺炎或支气管炎。
RSV症状与一般感冒症状相似
成人感染RSV初期症状和感冒很像,如果只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烧、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咳嗽等常见的感冒症状。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展至「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的后果可能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气喘急性恶化、慢性心脏衰竭的急性恶化、心肌梗塞、肺炎等,可能会需要住院。
一般成人感染RSV病毒出现的不适症状大多局限在上呼吸道,但其中两大族群会需要谨慎预防:
RSV需积极预防第一类族群:「60岁以上成年人」
在老年人常見感染病毒中,RSV仅次于流感病毒排名第二,但RSV传染力比流感高,以传染力来看,流感约为1人传1人,RSV则约为1人传3人。同时,RSV所引发的并发症比流感高,其中重症率与死亡率更是流感的2倍。
不仅如此,对于年长者来说感染RSV住院率也相当高,根据美国研究显示,每年有约6万~16万名长者因RSV入院,且有6千~1万名死亡案例。进一步检视,RSV在住院天数、进入ICU加护病房、相关呼吸道疾病的恶化、住院后死亡率、出院后需要居家照顾等比例相较于流感都较高,显示出RSV对60岁以上成人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RSV需积极预防第二类族群:「60岁以上慢性病患」
第二类需积极预防的为60岁同时有慢性病的长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成人,感染RSV后潜在急性恶化以及住院的风险及也会增加。
根据美国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喘、糖尿病患及患有心血管和代谢慢性病的成人,因RSV而住院的机会都会提高。此外,RSV也能造成气喘及COPD的急性恶化。
整体而言,年长患者因RSV感染会面临住院、肺炎、严重疾病和并发症风险更高,可能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慢性心衰竭恶化、心律不整和心肌梗塞,因此要特别留心。
预防才是对抗RSV最佳方式
RSV住院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所引发的重症和死亡率也是的流感2倍。且不同于流感已有药物可治疗,成人感染RSV,目前没有有效治疗药物,仅能采用支持性疗法。因此「预防」才是对抗RSV最佳保护手段。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进出人多及密闭的公共场合、保持环境卫生及健康的生活型态、接种疫苗,都是预防方法,尤其年长及高风险族群更要积极留心预防RSV。
原文网址: https://tw.news.yahoo.com/%E6%88%90%E4%BA%BA%E4%B9%9F%E8%A6%81%E5%B0%8F%E5%BF% 83rsv%E5%91%BC%E5%90%B8%E9%81%93%E8%9E%8D%E5%90%88%E7%97%85%E6%AF%92%EF%BC%81% E5%BC%B5%E5%AD%B8%E5%8F%8B%E6%9F%93rsv-%E5%96%89%E5%9A%A8%E7%97%9B%E5%88%B0%E7 %84%A1%E6%B3%95%E7%99%BC%E8%81%B2%E3%80%8C60%EF%BC%8B%E3%80%8D%E6%BC%94%E5%94 %B1%E6%9C%83%E5%81%9C%E8%BE%A6%EF%BC%81-094023023.html
2岁以下很危险! 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症状与治疗
2岁以下很危险! 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症状与治疗
过去曾报导月子中心出现婴儿群聚感染,而主因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简称RSV)感染;在多数情况下,RSV 病毒并不会造成宝宝的危险,几乎所有两岁以下的小孩至少都会经历一次这场病。不过,请各位父母要注意,RSV病毒的感染力很强,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症状,甚至有致命风险,以下进一步带你认识 RSV 病毒,以及你需要知道的发病症状和治疗方法。
RSV 病毒类似感冒 症状严重可导致肺炎
RSV 是婴幼儿呼吸道常见的病毒感染,为幼儿罹患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与肺炎(Pneumonia)最常见的病因,虽然常见包括流鼻涕、咳嗽、发烧或食欲不振等症状,和感冒极为相似,但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急促与困难、肋间凹陷、呼吸声有哮鸣、缺氧等症状,也可能并发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器官等合并症,因此在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与高危险群都须特别留意,甚至可能导致长大后易有气喘,家长不可不慎。
每个孩子的症状虽然都不太一样,但一般上都会持续 3~8 天,免疫力较弱的孩子甚至可能会病好几周,若发现其病症愈来愈严重,请尽速就医。父母应注意的症状包括有以下几点:异常不舒服或活动力低下、拒绝喝奶、脱水、唇舌及指甲发紫、咳出黄绿色痰液、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耳朵感染、气喘(Asthma) 。
RSV 病毒主要为接触感染 并非飞沫
RSV病毒通常易发生于秋末至初春的季节,因为这段期间我们在室内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就有可能把外面的病菌传染给免疫力较差的宝宝,而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染或体液间接接触传染,并不是飞沫传染;而避免接触感染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手部清洁,所有照护者、家人都一定要严格洗手、远离人群等高风险的地区。
早产儿易被感染 家里处处都是风险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资料,严重的RSV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早产儿、小于六个月的宝宝,以及小于两岁的慢性心肺疾病孩子,由于至今没有无疫苗能对付RSV 病毒,因此基本的清洁卫生、帮助孩子正确地洗手,并且远离病人和感冒的人是很重要的。
在家照顾宝宝的父母也要留意,RSV 病毒会透过口水和黏液传播,它也会残留在不干净的手上长达 30 分钟,甚至更久,其他还包含地板、玩具、键盘、门把等。一旦发现孩子被感染了,可以试着移除鼻腔和嘴巴中多余的黏液,帮助他正常地呼吸及进食,此外,也要确保孩子补充足够的母乳或水分。
原文网址: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respiratory-diseases/rsv-virus-symptoms-and-treatment/
RSV病毒|孔繁毅料合胞病毒感染7至9月达高峰 RSV无药医严重可猝死现7症状即求医
RSV病毒|孔繁毅料合胞病毒感染7至9月达高峰 RSV无药医严重可猝死现7症状即求医
发布时间: 2024/05/21 12:19
【合胞病毒/RSV/RSV病毒/孔繁毅/流感/呼吸道感染】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及讲座教授孔繁毅表示,本港正处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季节,预料7月至9月左右将达到感染高峰期,呼吁高危人士接种RSV疫苗。合胞病毒暂无特效药可医,有儿科医生曾警告,婴幼儿感染后严重有机会猝死,故家长务必多加留意。 TOPick根据卫生署及医生意见,整合合胞病毒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与流感的区别,供各位爸妈参考。
合胞病毒|幼儿等4类人士高危
孔繁毅表示,大部分RSV的感染症状也与伤风感冒的症状相似,很多人也会对其不以为意。他预料,今年流感季节大机会出现双高峰,流感及RSV高峰期重叠,有机会双重感染,后果会更严重,呼吁60岁或以上长者、长期病患者、免疫系统不全人士和幼儿等高危群组RSV疫苗。
根据卫生署资料,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一种单链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在香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全年皆会发生。
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致呼吸道疾病,例如气管、肺部及中耳的感染。这种病毒是引致1岁以下婴儿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患者会发烧并有其他症状,例如流鼻水、咳嗽、头痛、食欲减退、身体感到痛楚或软弱无力,及间中会引起中耳炎。
合胞病毒|传播途径
合胞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飞沫传播,或通过受污染的手、食具或接触刚染有患者鼻或喉部分泌物的物件而间接传播。潜伏期为1至10天。
合胞病毒|RSV与流感分别
儿科专科医生刘成志曾接受TOPick访问时表示,RSV与流感感染两者的病征相似,都会高烧,惟RSV明显较多鼻水及咳嗽,而流感鼻水较少。
他提及,RSV更易入气管,严重病例或会并发肺炎、气管或支气管炎及出现气喘等,需打抗生素及用舒张气管药。 1岁以下、抵抗力低的婴幼儿较受影响,很多会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康复时间较长。
合胞病毒|预防方法
家长要教小朋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着口鼻,之后要洗干净手。此外,现时取消口罩令,家长可自行去决定让小朋友是否戴口罩,但如果发现小朋友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就应佩戴口罩,甚至请假不上学。
此外,提高个人免疫力很重要,要有均衡营养、充足睡眠、做运动、多晒太阳摄取足够维他命D等,增抵抗力低。刘志成医生着家长勿过于担心小朋友中招,始终小朋友不能在保护罩下成长,平常心面对,如发现小朋友患病就看医生。
原文网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762587/RSV%E7%97%85%E6%AF%92%EF%BD%9C%E5%AD%94%E7%B9%81%E6 %AF%85%E6%96%99%E5%90%88%E8%83%9E%E7%97%85%E6%AF%92%E6%84%9F%E6%9F%937%E8%87 %B39%E6%9C%88%E9%81%94%E9%AB%98%E5%B3%B0%E3%80%80RSV%E7%84%A1%E8%97%A5%E9%86%AB %E5%9A%B4%E9%87%8D%E5%8F%AF%E7%8C%9D%E6%AD%BB%E7%8F%BE7%E7%97%87%E7%8B%80%E5 %8D%B3%E6%B1%82%E9%86%AB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比流感更强 无药可治惟靠疫苗预防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比流感更强 无药可治惟靠疫苗预防
2024-11-08
提到呼吸道相关疾病,不少人或会第一时间想起新冠肺炎,以及新闻不时报导的流感。然而,早前令「歌神」张学友被迫「封咪」煞停演唱会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大家又是否认识? RSV感染同属常见呼吸道疾病,全年均会出现,会引致气管、肺部及中耳的感染,在较年长人士身上的严重程度甚至比流感更高,有研究更发现,几乎所有儿童( 99%)在2岁前都曾受RSV感染!严重RSV感染可引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惟现时医学界并无针对RSV感染的治疗方案。面对「无药可治」的RSV,市民应该如何避免自己和家人身陷险境?
RSV病毒全年都有 三者症状相似难区分
呼吸系统科专科许建名医生指,全年均有机会感染到RSV,而RSV和流感及新冠肺炎的症状相似,均会引致发烧、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状,难以单凭症状区分三者;不过感染RSV的严重程度,在婴幼儿及长者身上,均比流感更高,有本地研究表示,RSV是香港两大最致命的常见呼吸道病毒之一,因此不应轻视RSV感染。
婴幼儿感染后患哮喘风险高 长者或需额外护理
上年屯门医院就曾出现RSV组群感染个案,先后有多名婴儿受感染,部分更一度危殆或情况严重。有研究曾发现,RSV是导致香港1岁以下婴幼儿住院的主要呼吸道病毒。另外亦有研究指出,早产婴儿感染RSV后,其入院日数、需在儿童深切治疗部接受治瘵,以及插喉的比率,均比足月出生的婴儿高;曾感染RSV的小童日后患上哮喘的风险,也比未曾感染RSV的儿童高两至三成。
除了6个月或更年幼的婴儿、早产婴外,许医生补充,长者、患有心脏病或慢性肺病人士、免疫系统受损人士等,同属感染RSV的高危族群。 RSV在香港是第二大导致65岁或以上、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人士死亡的原因。许医生分享:「曾有一位93岁有吸烟习惯及慢阻肺病的男患者因RSV感染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而住院逾4星期,一度须以呼吸机辅助,出院后身体大不如前,须长期服药,因此不应轻视RSV感染的严重性。长者即使康复出院,生活仍可能持续受影响,需接受不同额外护理。」
RSV疫苗防患未然 孕妇接种可传抗体予初生婴儿
现时RSV的治疗一般只以治疗症状为主,如以非处方药物减轻发烧等症状,而非特定针对RSV病毒本身。许医生提到,近年医学界已研发出可预防RSV感染的不同疫苗,供孕妇以及60岁或以上长者接种:「虽然孕妇本身并非受RSV严重感染的高危一族,但她们接种疫苗,能透过母体抗体保护即将出生的子女。」研究显示,在怀孕32至36周期间接种RSV疫苗,可将婴儿在出生后首3个月内因RSV感染而出现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风险降低超过9成。
至于60岁或以上的长者,许医生亦建议接种RSV疫苗,尤其是免疫力弱,又或患有心脏病或肺病等慢性疾病、有较高感染RSV风险的人士。一般免疫系统健康的60岁或以上长者,接种一剂RSV疫苗后,已可有效预防因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高达8成。
许医生提醒,接种RSV疫苗前,宜先咨询医生意见,若情况适合,应尽早接种,避免自己和家人身陷「无药可治」的险境。
原文网址: https://www.am730.com.hk/%E5%81%A5%E5%BA%B7/rsv%E5%91%BC%E5%90%B8%E9%81%93%E5% 90%88%E8%83%9E%E7%97%85%E6%AF%92%E6%AF%94%E6%B5%81%E6%84%9F%E6%9B%B4%E5%BC% B7-%E7%84%A1%E8%97%A5%E5%8F%AF%E6%B2%BB%E6%83%9F%E9%9D%A0%E7%96%AB%E8%8B%97 %E9%A0%90%E9%98%B2/50389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秋冬时长幼都应防范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秋冬时长幼都应防范
发布时间: 2024/12/1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秋冬时长幼都应防范
近年来,除了Covid及流感病毒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受到关注。本港私家医院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RSV 在本地的感染率平均为 8.12%,而在冬季高峰期更可达到 25.16%。内地报告指出,在呼吸道感染的长者中,有 22% 的病例由 RSV 引起,其中较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如气管炎及肺炎)发生率高达 70.8%,显著高于流感的 54.8%。
今年,香港推出了两款专供长者使用的 RSV 疫苗。第一款抗原疫苗的研究显示,接种后 6.7 个月内,其对下呼吸道 RSV 感染的保护效能高达 82.6%,即使在 17.8 个月后,保护效能仍可维持在 67.2%。另一款双价 RSV 疫苗在接种近一年后,对至少两项症状的下呼吸道疾病保护效能为 66.7%,而对至少三项症状的保护效能高达 85.7%。即使在 18 个月后,对至少三项症状的保护效能仍维持在 77.8%。
欧盟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 25 万名五岁以下幼童因 RSV 感染而入院,其中 96% 为两岁以下,而一岁以下的幼童更占 74.9%。针对孕妇的研究显示,怀孕 24 至 28 周的孕妇接种双价 RSV 疫苗后,胎儿可通过母体获得抗体保护。婴儿出生后 90 天内的疫苗保护效能为 81.5%,而在 180 天内则降至 69.4%。然而,由于孕期身体机制复杂,建议孕妇在接种前咨询专业医护人员的意见。
虽然 RSV 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感染的风险,但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在免疫力的建立与维持中同样重要。研究显示,食用乳酸双歧杆菌 HN019 的小鼠在免疫刺激后,其血液中的抗体量显著提高逾两倍。内地研究发现,服用 HN019 的婴儿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机率明显降低。益生活益纤菌含双歧杆菌 HN019 及嗜酸乳杆菌 NCFM,适当补充能有效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
在秋冬的RSV流行季节,除长者可考虑注射疫苗外,大家亦要注意个人卫生及营养摄取,增强抵抗力。
原文网址: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3871096/%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 97%85%E6%AF%92RSV:%20%E7%A7%8B%E5%86%AC%E6%99%82%E9%95%B7%E5%B9%BC%E9%83%BD%E6 %87%89%E9%98%B2%E7%AF%84
染「RSV」变重症只要2天!医示警初期难察觉:恐致细胞激素风暴
染「RSV」变重症只要2天!医示警初期难察觉:恐致细胞激素风暴
科技找房更省心 立刻体验VR赏屋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宝宝入冬病不停,当心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医师提醒,许多家长普遍认为RSV只是「严重一点的感冒」,事实上RSV初期症状轻微不易察觉,且比重感冒更凶险,婴幼儿从无征兆变重症只须2天,多达八至九成的RSV重症个案,最初均是由肺部换气功能受损所引发,少数还可能因RSV侵入心肌细胞,引发心肌炎或是扩散至肝脏,导致肝炎等。
台湾新生儿科医学会理事长杨生湳医师指出,健康幼儿的肺部功能通常需到一岁半至两岁才发育成熟,然而RSV感染在短短2至3天内便能迅速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严重阻塞性肺炎和急性呼吸困难,此时往往不得不转诊到大医院,但病毒恶化速度极快,轻者可能得住院一周,重者则需进入加护病房,甚至可能引发「细胞激素风暴」,导致休克、器官衰竭。
杨生湳说,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多达八至九成的RSV重症个案即使感染后痊愈,仍可能对呼吸系统发育造成深远影响,进而引发过敏性支气管炎,甚至更严重的气喘,对孩子的整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RSV全年均可流行,具极强的传染力,在产后护理之家等高风险族群聚集处中更容易引发群聚感染,因此台湾新生儿科医学会联合多个专业学会携手推出首届「婴幼儿健康预防安心机构专案」,共获全台近60间机构积极响应。
杨生湳提醒,RSV初期症状轻微且不易察觉,但病程进展迅速,不仅可能引发支气管炎或肺炎等重症,未来还可能让孩子的气喘风险增加数倍,家长除了平时减少群聚场所的接触及维持良好卫生习惯,目前针对RSV的预防也有单株抗体提供保护,健保也有提供高风险族群给付。
原文网址: 染「RSV」变重症只要2天!医示警初期难察觉:恐致细胞激素风暴 | ETtoday健康云 | ETtoday新闻云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887118#ixzz8wbuMJ1YP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全年无休 小朋友感染或后果严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全年无休 小朋友感染或后果严重
医院管理局
2025年2月21日周五 上午8:00
感染RSV是婴儿最常见住院的原因之一。
撰文:玛嘉烈医院儿科传染病科顾问医生关日华医生
为人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可说是其中一种令父母甚为头痛的病毒。 RSV全年皆会发生,是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急性肺炎的其中一种致病原,亦是引致一岁以下婴幼儿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甚至对患病幼童随时带来致命威胁。 RSV传染力比流感更高,家长应注意预防方法,保持日常卫生,保护儿童健康。
感染RSV的高危类别
婴儿(尤其早产儿)、患有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长者和免疫系统功能有缺陷的人士都是容易被RSV感染和感染后导致并发症的「高危一族」。
RSV常见症状及相关并发症
RSV感染潜伏期平均为5至7天。最初可能出现轻微症状,包括低烧、流鼻水或鼻塞、轻微头痛和咳嗽、喉咙痛和打喷嚏,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容易使人混淆。病毒亦可能入侵耳朵引发中耳炎。如感染情况严重,更可导致呼吸道、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和重症,包括严重支气管炎和肺炎、心力衰竭、脑炎、脑病等。
婴幼儿感染RSV或后果严重
众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婴儿期感染RSV可对呼吸系统和肺功能带来持续损伤,甚至持续至成年时期,对健康产生长远影响。此外,如感染RSV,再加上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夹击,会令病情更加严重。所以笔者再三强调必要保护所有婴儿免受 RSV 感染的重要性。
感染RSV后注意事项
一旦感染RSV,医生会视乎情况以支援性疗法纾缓患者不适。病人切记保持健康生活习惯,要有充足休息和睡眠,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上合适外科口罩,家中应保持空气流通。
病情一旦持续和发烧不退,便要请教家庭医生下一步处理方案。由于RSV常见于婴幼儿,他们很多未能表达身体不适的感受,家长应密切留意幼儿病况。假若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转变或模糊、持续高烧、进食困难或有持续抽搐迹象等征状出现,应马上召紧急救护车送院。
预防RSV的方法
预防胜于治疗是日常保健的不二法门。针对保护婴幼儿,日常生活可用1比99稀释家用漂白水消毒儿童经常接触的物件,如玩具和家具。其他预防RSV的注意事项如下: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在任何场所均应注意手部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不应用手触碰口、鼻和勤洗手;
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外出时佩戴合适的外科口罩;
遵守呼吸卫生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掩盖口鼻;
此外,如有需要,家长可考虑让婴儿接受合胞病毒抗体注射作保护(被动免疫)。孕妇亦可考虑接种合胞病毒疫苗注射,令母体抗体经胎盘传送给婴儿,或个人接种合胞病毒疫苗注射(主动免疫)。巿民可视乎自身实际需要咨询医生意见。
原文网址: https://hk.news.yahoo.com/%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5%85%A8%E5%B9%B4%E7%84%A1%E4%BC%91-%E5%B0%8F%E6%9C%8B%E5%8F%8B%E6%84%9F%E6%9F%93%E6%88%96%E5%BE%8C%E6%9E%9C%E5%9A%B4%E9%87%8D-000033154.html
保护宝宝抗RSV 孕妇打疫苗计清利弊
保护宝宝抗RSV 孕妇打疫苗计清利弊
2025年2月24日星期一
【明报专讯】近来最受关注的呼吸道疾病,除流感外,非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莫属。 RSV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经飞沫传播。受感染的细胞,因细胞膜融合变成较大的多核细胞而得名。
早前有资深儿科教授在报章撰文指RSV「大小通吃」,其感染对婴幼儿和长者足以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氧气辅助,甚至死亡。万一RSV与流感高峰期重叠,「双重夹击」下后果或更严重。那么作为孕妇,应否接种RSV疫苗?会否带来副作用?
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下称委员会),上月就RSV疫苗发表暂拟共识,暂时不建议全面为长者或孕妇接种RSV疫苗,会继续监察有关疫苗效力和安全度的科学证据,本地流行病学和成本效益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和海外卫生当局的最新建议;但孕妇可跟医生商量及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行决定接种RSV疫苗。
根据卫生署资料,香港小童感染RSV个案,撇除2023年因新冠疫情严格感染控制后引致免疫屏障下降而令数字飈升外,其余年度,每10万名5岁以下小童,每年就有900至1300人因感染RSV而需入院治疗,数字与海外相若;在2023至2024年并没有死亡个案。
抗体传胎儿 出生后感染风险减
孕妇可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经胎盘传给胎儿,保护初生婴儿免受感染风险。这种被动式免疫方法并非新尝试,现时香港政府免费全面提供予孕妇接种的百日咳疫苗,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3款RSV疫苗用于长者,其中1款可同时用于怀孕32至36周孕妇。孕妇接种RSV疫苗后,婴儿出生90天内因感染RSV而导致的下呼吸道严重疾病风险可降低81.8%;出生180天内的风险亦可减低69.4%。
究竟委员会要监察哪些安全风险?准妈妈又如何掌握接种疫苗的重点,自行跟医生商量?
34周接种减风险
在获批用于孕妇的RSV疫苗的第三期临床试验中,接种RSV疫苗的孕妇虽比接种安慰剂的多了1%早产率(接种疫苗为5.7% ,接种安慰剂为4.7%),但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分别。一来过半数早产都是接种疫苗30天以后才发生,而大多数早产亦只在怀孕33周后才出现,后果并不算严重。二来如果孕妇是在怀孕32至36周才接种,早产比率差距更小(接种疫苗为4.2%,接种安慰剂为3.7%),当中大多数早产在36周后才出现。药厂基于安全理由,特别叮嘱怀孕32周后才接种。若准妈妈选择在34周接种疫苗,关乎疫苗有可能影响早产的风险,微乎其微。
‧高血压
定期监控可提防
RSV疫苗获批准使用后,一项在纽约两所医院的研究中,发现孕妇接种后出现高血压比率,以一般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分别,只有加入时间参数(time-dependent Cox covariate regression model)才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意思是疫苗可能令孕妇提早出现血压高。观其详细数据,可能增加风险的是病情比较轻微的妊娠高血压,而并非较严重的先兆子痫(即妊娠毒血症)或子痫症。再者,高血压可以提防,只要孕妇定期自行量度及监控血压,万一发现高血压尽早求医,有必要时提早分娩,解决危机。
‧吉巴氏综合征
每百万人多7至9宗个案
吉巴氏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罕见病症,出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组织,使肌肉软弱乏力,甚至肢体瘫痪,每100万人有1至2宗。患者通常在治疗数周后痊愈,但亦有患者受永久神经伤害。 GBS病因不明,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曾出现肚泻或呼吸道疾病,某些感染如曲状杆菌、流感、巨细胞病毒都可能引起GBS。美国FDA今年1月初发出警告,表示观察到两家药厂生产的RSV疫苗在推出市面后,每100万人就多出了7至9宗GBS个案,因此要求药厂在产品资讯加入GBS的不良反应。然而,流感、新冠及现时全面替孕妇接种的百日咳疫苗,都会增加GBS个案。
委员会早前在媒体访问中表示,RSV疫苗引致GBS风险远低于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危害。此外在2023年,美国疾控中心(CDC)辖下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判断孕妇接种RSV疫苗获得的保障远超于早产及高血压等风险,现时美国、英国、澳洲及部分欧洲国家都已全面建议孕妇接种RSV疫苗。所有临床治疗或干预,都有一定程度风险,有利必然有弊,要是利远多于弊,就可以清晰了解如何选择。
文:谭永雄(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妇产科专科医生)
原文网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50224/s00005/1740328921030
孕妇接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 母婴都有保护力
孕妇接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 母婴都有保护力
2025-05-29 00:52 联合报/ 记者
廖静清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婴幼儿的呼吸道杀手,连歌神张学友也中了RSV,一旦感染,可能引发细支气管炎,甚至增加日后罹患气喘的风险,且后遗症长达10年以上。医师表示,这只病毒是难缠的噩梦,初期症状跟感冒相似;扩散到下呼吸道时,会发展成细支气管炎、肺炎,产生呼吸困难的发炎反应。
台北荣民总医院儿童重难罕中心主任曹珮真表示,「RSV是一种各年龄层都可能感染的病毒,常见于婴幼儿族群,对老年族群也是一大威胁。」如果一个月大婴儿感染RSV,可能48小时内会从轻微咳嗽急速恶化到住进加护病房。
据统计,曾在1岁内感染RSV的新生儿,在7岁时患有气喘的比例是未感染者的10倍。长期追踪更发现,若1岁前曾因RSV导致的细支气管炎住院,在18岁时罹患气喘与反覆性喘鸣的机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
马偕医院妇产部部长暨一般妇产学科主任黄建霈表示,孕期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策略,妈妈的抗体能为新生儿提供初期的免疫保护,降低重症住院风险。建议第三孕期,也就是怀孕28至36周是最佳施打期,保护新生儿从出生一直延续到6个月,都有保护力。
黄建霈表示,0至6个月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最脆弱,从母体中得到的抗体可以让新生儿抵抗环境中的病菌,妈妈接种RSV疫苗,孩子3个月内的保护力可达9成、6个月的保护力仍有8成。 「除了婴幼儿得到保护力,妈妈也免受严重的RSV肺部感染,母婴都得到保护力」。
原文网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77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