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冠疫苗外,還有別的「肺炎疫苗」需施打嗎?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雙球菌,此菌分為數10種類型,其中幾種有莢膜的會導致肺炎或更嚴重感染症,早在1880年代就開始威脅人類健康,不可不慎。


傳染途徑

直接「接觸」到帶菌的口鼻分泌物,或「吸入」含有此病原菌之飛沫。通常需要長時間或密切接觸才可能遭受感染。肺炎鏈球菌引起之疾病每月均有病例發生,以「冬季至春季」發生最多。

感染的表現

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會導致「肺炎」,或是更嚴重的菌血症、敗血症及腦膜炎。病患會有高燒,加上不同感染部位而出現不同症狀,譬如咳嗽、氣喘、胸痛或是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

感染風險這族群人要小心

感染風險最高的是「未滿5歲的嬰幼兒」以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他「高風險族群」包括: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脾臟切除、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等。

好險可以治療

目前主要治療方式為抗生素,但身體條件不佳的人仍有死亡風險。隨著抗生素廣泛使用,肺炎鏈球菌的抗藥性也不斷提高,在未來很可能遇到治療困難。

預防勝於治療

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V23):內含23種血清型,免疫反應持續時間較短,且無法產生免疫記憶。保護力約5年。可用於一般成人與兩歲以上兒童。

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13):內含13種血清型,能產生持久的免疫記憶,是目前嬰幼兒常規接種的疫苗之一。保護力約10年。

目前有二種疫苗可以預防此病發生,都是不活化疫苗,可和任何疫苗同時接種。而最佳的保護方法是聯合使用PPV23和PCV13。建議18-65歲的高風險族群及65歲以上老年人,這兩個族群來施打疫苗。

建議18-65歲的高風險族群,先施打一劑PCV13,8週後再打一劑PPV23



資料:yahoo news



肺炎球菌疫苗 迷思知多啲


接種疫苗後仍會生病,為何要接種?肺炎球菌疫苗要每年接種嗎?又流感又肺炎球菌,分開接種會不會很麻煩?相信大家都聽過上述種種對疫苗及肺炎球菌的疑問。事實上,肺炎球菌感染無分年齡,接種疫苗是為了讓身體打好預防基礎,以上種種迷思,莫昆洋醫生為大家逐一擊破。

迷思一:接種疫苗後仍然有機會感染肺炎球菌,為何還要接種?

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體的免疫力,讓免疫系統能識別病菌,一旦身體遭受真正的病菌侵襲時,免疫系統的反應能更快及更有效地把它們消滅。肺炎球菌疫苗的確無法100%保證人體不受感染,但能大大降低感染風險,即使不幸受到感染,亦能減低病菌對人體的影響。

迷思二:人人都打針,唔通人人都要打針?

事實上,肺炎球菌疫苗並非小朋友的專利。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在2011年才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因此很多青少年、成人及長者均未有接種,身體內並未有能夠對付肺炎球菌的抗體。任何人都有感染肺炎球菌的風險,尤其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隨著年齡漸長或因自身的疾病而變弱,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及死亡率較一般人更高。

近日疫情影響下,相信大家對「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一詞已不陌生,當社區大部分人對某種病菌產生抗體後,不但可減少接種者自身的感染風險,社區帶菌者數目亦有所下降,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迷思三:市面上的肺炎球菌疫苗不只一種,要如何選擇接種?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13價及23價肺炎球菌疫苗可供選擇。顧名思義,13價可覆蓋13種血清型,而23價則可覆蓋23種。研究指出,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雖然包含較少血清型,但能有效同時防止入侵性及非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其結合疫苗技術更能促成免疫記憶,提供更長效保護。

香港政府已為初生嬰兒接種13價肺炎球菌疫苗,並為高危的長者提供資助。衞生防護中心建議,沒有高危因素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可選擇接種一針13價或23價疫苗;而兩歲或以上有高危因素的人士,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一年後,再接種一劑23價疫苗,以達致最全面的保護。

迷思四:又要打流感針,又要打肺炎針,應分開兩次接種嗎?

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即使同時接種,也十分安全。再者,肺炎球菌疫苗並不需要每年接種。研究顯示,流感併發繼發性肺炎球菌感染的嚴重性及死亡率都較高,而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可減低長者的入院及死亡風險。因此,政府早年提倡「左流右肺」,提醒市民可以同時接種流感及肺炎球菌疫苗,加強保護。



資料:

am730




15%死亡率 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不容忽視


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譚一鴻指出,「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屬細菌性感染,新冠肺炎則由病毒引起。肺炎球菌常見於人體的鼻咽裡,並不一定致病,但帶有傳染性。自2009年起,肺炎球菌疫苗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感染數字明顯下降。」


高危族死亡風險較高

譚一鴻引述相關數字,「於2019年,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在本港的死亡率約為15%,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則約為1.7%。與新冠肺炎一樣,大部分死者均為長者。」由於長者的自身免疫力較差,感染及死亡風險都較其他人高。除長者以外,免疫力受損人士、長期病患者(包括心臟、肺部、肝臟、腎臟疾病及糖尿病)、植入了人工耳窩及曾接受腦部手術的人士也是感染肺炎球菌的高危一族。


經飛沫或接觸傳播

停留在鼻咽的肺炎球菌會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播,故應勤洗手、清潔家居及戴口罩預防感染。可是肺炎球菌並沒有明顯高峰期,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外的期間,難以長時間戴著口罩。為加強對長者的保護,政府早年把肺炎球菌疫苗納入疫苗接種計劃,為合資格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及高危人士提供免費或受資助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種,惟接種率並不理想。

接種率未如理想

按衛生防護中心的數字,過去3年間,只有約四成65歲或以上長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相比發達國家如美國約七成的接種率相距甚遠;50至64歲人士接種率估計更只有一成。譚一鴻表示,「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除了能減低感染及死亡風險外,更大大減低病菌在社區的流通量,能間接令其他人得到保護,達致群體免疫。」

現時市面上分別有13價及23價肺炎球菌疫苗可供選擇,13價肺炎球菌疫苗顧名思義涵蓋13種血清型,23價則涵蓋23種。研究指出,13價肺炎球菌疫苗能較有效同時預防侵入性及非侵入性的肺炎球菌疾病,並且可能較長效。譚一鴻續指,「現時的疫苗已十分安全,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針口位紅腫痛、低燒、頭痛及疲倦,但大多會在一星期內自行痊愈。」


分開14日接種

新冠肺炎疫苗已經抵港,與肺炎球菌疫苗一樣,建議長者及高危人士優先接種。譚一鴻提醒,「新冠肺炎疫苗的臨床數據較少,故仍存有未知之數。若有意同期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可參考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兩種針之間相隔最少14日。若出現副作用時,臨床上亦較能分辨由哪一種疫苗引起。」另外,在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前,市民應向醫生透露過去對疫苗的過敏反應,及當天的身體狀況。亦要留意如從未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應先接種13價再補種23價,彼此相隔一年。



資料:

am730



新冠肺炎疫情連環爆,肺炎鏈球菌趁亂攪局?!


短短三個多月,台灣本土新冠肺炎死亡案例破七千例,近九成是60歲以上的年長者,絕大多數是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癌症、慢性肺病、慢性肝病的慢性病病友。除了目前正在台灣流行的BA.2病毒株,BA.5病毒株也已在社區現蹤。日前(5月5日),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疫苗的年長女性,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同時,併發肺炎鏈球菌肺炎,引起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不幸離世。

不管有沒有新冠肺炎疫情,肺炎鏈球菌肺炎都是常見社區性肺炎

根據一項薈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的機會高達二成,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輔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偉倫醫師說,「就算在沒有新冠肺炎的年代,肺炎鏈球菌肺炎也是重症加護病房,一個蠻常見的狠角色,是台灣最常見的社區性肺炎。其實任何病毒感染都一樣。不管是流感病毒或者是新冠肺炎病毒,都會造成呼吸道的表皮細胞受傷,就好像我們呼吸道的城牆被病毒打破,接下來的細菌就很容易穿過去。病毒感染之後,再接續的細菌感染,往往才是真正致命的原因。」

劉偉倫主任表示,病人不一定會在第一波病毒感染時發生器官損傷,但第一波的病毒感染,已經讓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受損、免疫力下降,後續的細菌感染攻勢,就會特別的凌厲。而肺炎鏈球菌平常就會潛藏在我們鼻咽腔裡面,一旦上皮細胞破損、抵抗力變差就趁機侵入。

新冠肺炎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對於呼吸道的傷害特別的嚴重,別的病毒可能只是在吸呼道裡的防護牆上,打一、二個洞,新冠病毒偏偏會把整個城牆給打穿,後續的細菌性感染,就會特別猛烈。就算Omicron的毒性沒有像之前的Delta那麼的恐怖,還是比一般流感病毒感染力強,不能輕忽。

嚴重肺炎的事前預防比病危積極搶救,更能防範未然

劉偉倫主任說,「可以治療肺炎鏈球菌肺炎的抗生素有好幾種,但我們在加護病房看到長輩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往往會形成一大片的大葉性肺炎,有時候連抗生素,都還來不及發生作用,就已經呼吸衰竭、快速進展到敗血性休克,然後多重器官衰竭而離世。所以,我們應該要先預防,而不是得了病,再積極搶救。像有一些病人在康復出院後,一個月內會再入院的原因,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也很常見。這是在第一波感染新冠肺炎以後,免疫力下降,身體的重要器官又接連受損;等於是第一個敵人打完,還沒有機會完全恢復,又來第二個更凶狠的惡棍。」

如果我們先打了新冠肺炎疫苗,那病毒入侵的強度,就會下降;如果也同時打了肺炎鏈球菌疫苗,那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機會,也會相對減少。

目前台灣提供2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別是13價結合型疫苗、23價多醣體疫苗,而政府主要針對71歲以上年長者公費提供23價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劉偉倫主任提醒,65歲以上族群,本身有慢性肺病、慢性肝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心衰竭、或正在接受免疫治療、化療的這些病友,都是感染肺炎的高風險族群,如果還不符合公費接種資格,也可以考慮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先13價後23價,對減少併發肺炎鏈球菌,更具保護力

劉偉倫主任更指出,依據國際文獻顯示,可先打有免疫記憶力的13價結合型疫苗,有助降低鼻咽帶菌的情況,就算日後不幸得任何一種肺炎,也能減少後續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風險可。未來若符合公費23價疫苗接種資格,在接種13價後隔一年,也可再施打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讓自我保護力更加完整。

劉偉倫主任門診曾收治一名年紀50出頭,罹患慢性B肝、中度肝硬化的中年男性,某次出現類流感的症狀,仍不以為意,等到喘起來到急診,胸部X光看到右上肺葉有大葉性肺炎,一下子就進展到敗血性休克,甚至差點送命。經過多重治療後,患者更花了很長時間復健,才成功脫離呼吸器,他出院後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避免下次再次得到這種常見的社區型肺炎。

在新冠肺炎疫情屢創新高的時刻,劉偉倫主任強烈建議,「第一,先做好防護,減少病原菌侵入。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宜減少非必要的社交,少去人多擁擠的場所。第二,自我的免疫力要加強,能打新冠疫苗的人,建議都要打。除了新冠肺炎疫苗外,肺炎鏈球菌疫苗,甚至,流感疫苗也建議都要在回診時一併施打。因為有不小比例的病友,得了新冠肺炎是輕症,反而是後續的細菌肺炎或其他病毒性肺炎,造成生命危險,那就有點可惜。」


資料: UDN


醫管局新增慢阻肺病遙距診療服務 疫情下網上會診免病人舟車勞頓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為香港十大疾病殺手之一,醫院管理局設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央委員會」,聯合跨專業團隊醫護人員,制定綜合護理模式,以一條龍方式提供專科門診服務,減輕病人因慢阻肺病所帶來的不適和困難。新冠疫情下,更新設視像會診,為病人提供遙距醫療,有效減低病人院次數,善用醫療資源。


醫院管理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央委員會主席黃慕蓮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央委員會於2015年成立,透過包括醫生、護士等跨專業醫護團隊合作,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評估症狀丶加強病人自我護理丶出院後支援等,減輕病人因慢阻肺病所帶來的不適和困難。成立委員會後五年間,入院病人數目持續下降,由2015年時,5萬人內有一萬人要入院,五年後減至6600人。經評估,約77%病人病情受控。

九龍中醫院聯網顧問護師(呼吸科)列碧琪表示,今年6月試行遙距醫療服務,利用「HA Go」流動應用程式進行視像會診服務,病人足不出戶便可接受服務,減輕醫院擠迫和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有效防疫。

「有病人住得遠,拎住成桶氧氣,的士都未必搭到。遙距會診免卻咗呢種奔波,病人亦無需輪候同等待覆診。未有呢個服務之前,病人有一啲病徵,都唔識分係唔係需要睇醫生,就去哂急症室。」列碧琪指,護士會幫助缺乏電腦知識的長者下載應用程式和登入等,讓他們亦能使用服務。


資料:

香港01



【肺炎球菌】细菌化脓脑压高致「头顶长角」 4岁女童染肺炎球菌引发脑膜炎亡


幼儿生病未必可清楚表达出来,若果有异常哭闹,家长要多加留意!台湾日前举行了儿科医学会,有医生分享了4岁女童感染肺炎球菌的案例。女童突然头痛、持续发烧和呕吐送院,证肺炎球菌入侵脑部引致脑膜炎,出现皮下脓疡令头顶似长角,女童最后不治。

4岁女童脑膜炎急送院
综合台湾传媒报道,台中荣总儿童感染科主任、小儿科专科医生陈伯彦日前参加儿科医学会,他分享了幼童受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个案,一名4岁女童因异常哭闹,没有活力、食欲差,在清晨突然头痛、发烧及不停呕吐,家长将她送至医院急诊。


当时该名女童经医生急诊检查发现颈部僵硬,被诊断出脑膜炎,病因是受肺炎球菌感染「上脑」。陈伯彦医生展示女童的脑部X光照片,解说女童情况出现肺炎球菌上脑,更化脓形成皮下脓疡,本应是引流脓液,但由于难以排出,令女童头上突起犹如「长角」,脑压过高更压迫脑干。当时有紧急使用抗生素,但细菌量过高,最后不幸离世。


肺炎球菌专攻幼童
该名女童接种了台湾公费肺炎球菌疫苗,却因为感染未涵盖的血清型菌株,加上本身装有人工耳,令感染一发不可收拾。陈医生解释台湾有提供幼童公费链球菌疫苗注射,但因为肺炎球菌的血清型菌株多达90多种,疫苗不涵盖所有,如果幼童一旦感染疫苗未涵盖、侵袭性高的血清型菌株,细菌容易入侵到血液、脊椎液、脑部,导致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甚至脑膜炎,严重甚至危及性命。

此外,陈伯彦医生指出孩童的肺炎球菌带菌量是20到40%,病毒会透过黏膜屏障破损,进入体内,而台湾的肺炎球菌常见感染2至5岁儿童,因为小孩子抵抗力还没完全发育成熟。陈医生提醒家长要留意,脑膜炎症状是典型的头痛和呕吐,但是年幼的小孩不会讲出有何不适,他们只会一直哭闹不安和呕吐去表现出来,家长要留神。而医生建议0至5岁的幼儿宜接种相关疫苗去防范。





资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401394/


【肺炎球菌】细仔染肺炎球菌入ICU死过翻生 张欣欣心痛儿留「肺花」后遗症


孩子健康是无价!中文补习名师张欣欣育有一女一子,大约3年前,当时2岁半细仔受肺炎链球菌感染,严重至入ICU游走生死边缘,至今历历在目,有感孩子健康得来不易,更要好好珍惜家人相处的时光。他提醒家长要留意孩子不适,病向浅中医,把握治疗黄金时间,不想再有爸妈经历类似的苦况。

2019年中秋夜,对于张欣欣和太太来说是难忘的一夜,当天医生指2岁半儿子受肺炎链球菌(又称「肺炎球菌」)感染需紧急入ICU。儿子随后入住ICU近一个月,可说是「执返条命」。起初儿子出现发烧,当刻爸妈没有想过是肺炎球菌,儿子病况时起时跌,没精神,看过家庭医生给了退烧药没效,张欣欣回想该医生曾经用听诊器听到儿子肺部有少少杂音,建议想安心些可再到医院检查,当下他跟太太未有为意是警号。

感染肺炎链球菌入ICU
随后张欣欣联络一位儿科医生朋友,安排儿子入医院详细检查,他很记得当天是中秋节,吃中秋饭时收到来电指儿子可能感染肺炎链球菌,需紧急安排入深切治疗部,他曾听过「肺炎链球菌」,但没想过儿子会中招。


张欣欣不确定儿子感染的途经,有一事回想或许有关系。儿子患病前曾跟一大班10多位小朋友在吹气池玩水嬉戏,玩乐后有2、3位小朋友同告不适,但不确实他们是否感染肺炎球菌,而相较之下,儿子病况严重得多。至今,他跟太太对于有喷雾的玩乐设施都有阴影,避免给儿子玩,生怕雾化易传细菌病毒。

一度自责让儿子受苦
太太对于儿子患病一度自责向儿子「妈妈对你不起」,经常以泪洗脸,张欣欣都感内疚,难以接受儿子病危。年纪小小的儿子入住沙田韦尔斯亲王医院,爸爸形容入院时儿子状态是「奄奄一息」,紧接的廿多天的住院可说是与死神搏斗。病在儿身,痛在父母心。


肺花严重抽水达4公升
儿子入ICU首1、2星期情况危急,张欣欣知道肺炎球菌可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如败血、肾衰竭、脑膜炎等,甚至会致命,他跟太太都很惊慌。儿子「肺花」受损很严重,出现肺积水需用喉管引流导出,抽水多达4公升。医生指其血指数出问题,预计要换血,不幸中的大幸是在换血前一刻检查,指数回复正常。儿子搏斗了20多天,可说是死过翻生「执返条命」,护士长也称「入来时如此严重的,其实十个已走了九个半」。


肺受损留后遗症
出院之后迎来其他挑战,张欣欣回想儿子约一星期行不到路,因为在医院躺了一整个月,尤其是首1、2星期全身插满喉动弹不得。至第三星期儿子依然留在ICU,虽然已可转去非独立房,但卧床时间仍很多,依旧不能随处走动,大抵出院后不习惯致行不到路。

此外,由于「肺很花」受损,儿子有气无力似的,出院后很多时间说话气若游丝、有气喘,每说2、3个生字就需停顿。张欣欣模仿儿子慢慢及断续地说话︰「嗲哋……想要玩具……」,加上他没气力去说话而咬字不清,例如「食饭」说成「滴饭」,我跟太太没有在意,大病后没气之下能够表达意思已很好,这情况有好转,但持续了约一年,需要言语治疗。

儿子病后向学校请假一年,加上疫情少了外出社交活动,种种原因下或加剧影响儿子说话能力。此外,儿子的体力差了,爸爸让他打跆拳道慢慢练回体力,也有看中医调理身体,更少不得饮汤水等等。问及可会考虑再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加强剂,张欣欣表示当时儿子已有接种政府计划相关疫苗,医生曾指「好在有打针打了少少底」有抗体。

「儿子经历令我们父母有反思,要珍惜家人相处时间,不要等下次之外,父母更要在意小朋友有任何不适,不要低估发烧、伤风、感冒等。」

张欣欣指太太有留意其他自费疫苗,肺炎链球菌如此少人中,儿子也中,是次经历后不会抗拒防疫针,会去多了解如日本脑炎疫苗等,太太有安排女儿及儿子自费打针,希望多方面保护孩子。



资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381003/




【肺炎球菌】孔繁毅:近年血清3型成港主流 新15价疫苗 有效对付


儿童免疫、过敏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关日华忧虑,待流感高峰期过后,肺炎链球菌感染将增加。政府抗疫专家孔繁毅称,本港近年肺炎链球菌感染以血清3型为主,卫生署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下称科委会)将商讨引入近年新研发的15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更有效对付血清3型,冀可加快审批和引入。




关日华忧老幼现继发性感染

按卫生防护中心数据,今年截至3月31日本港共录得14宗肺炎链球菌感染,其中5宗涉未满18岁儿童及青少年,血清3型占两宗(见表)。本港4个医学会昨公布一项港人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的调查结果(见另稿),孔繁毅在记者会上提到,血清3型为本港最常见肺炎链球菌感染,在新冠疫情前占儿童个案逾六成,感染后可引致肺水肿、脑膜炎及严重肺炎等。



出席同一记者会的关日华表示,解除口罩令后暂未见肺炎链球菌感染增加,但「一老一幼」感染上呼吸道病毒后,气管黏膜或受破坏,令细菌有机可乘造成「继发性感染」,忧虑流感高峰期后会出现更多肺炎链球菌感染。



孔繁毅称13价对血清3型效果欠佳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022年批准使用15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准用于6个月大或以上者,2021年则批准另一款20价疫苗用于成人。身兼科委会成员的孔繁毅称,13价和23价疫苗针对血清3型效果欠佳,15价疫苗则能产生更好免疫反应,对其他血清型亦与现有疫苗效果相若,效力可维持逾10年。





资料:
http://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30425/HK-gma1_r.htm
香港醫學會呼籲接種6種疫苗預防重症

香港醫學會由去年起推出「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呼籲市民因應年齡及身體狀況,接種新冠肺炎、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疱疹、HPV及百日咳6種疫苗。醫學會指出,市民往往小看疾病的嚴重性,但嚴重時足以致命,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及患上重症的最有效方法。該會會長鄭志文亦指,現時不少市民抱有「疫苗猶豫」的情況,對接種疫苗持懷疑及擔心。


指技術成熟 安全效用被肯定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肺炎是香港的第二大殺手,由HPV病毒引致的子宮頸癌在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8位;而去年的新冠疫情更造成1.3萬多人死亡。他表示,醫學會建議的6種疫苗技術十分成熟,在安全性和效用上均受肯定。


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表示,接種疫苗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生蛇」及呼吸道感染等均會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即使生蛇康復後,未必有永久免疫力,一世人有可能「生幾次蛇」,因此即使生蛇康復後仍建議接種。


醫學會副會長楊協和則提醒年輕男士也需要打HPV疫苗,因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男士感染高危HPV病毒的比例為25.7%,女性為20.7%。他認為男女均應接種HPV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多項男女癌症。


資料: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30603-0603_00176_043/%E9%86%AB%E5%AD%B8%E6%9C%83%E7%B1%B2%E6%8E%A5%E7%A8%AE6%E7%A8%AE%E7%96%AB%E8%8B%97%E9%98%B2%E9%87%8D%E7%97%87

2023年世界免疫周主題為「疫苗補種」 衞生署建議家長為子女復常接種疫苗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舉辦的世界免疫周於每年4月最後一周舉行,其目的是促進疫苗使用,讓所有年齡組別的人群都得到保護,以預防疫苗可預防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導致各地常規免疫接種計劃嚴重受阻,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因而錯失了基本疫苗接種以預防疾病。今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題為「疫苗補種」,呼籲全球重新合力加快行動,使常規免疫接種重回正軌,提升疫苗接種率,以確保更多人,特別是兒童,免因受感染而可能導致嚴重疾病和殘疾的侵害。


疫苗行之有效


免疫接種是公認最成功、最安全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衞生措施之一,每年保護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免受麻疹、乙型肝炎以致某些癌症等致命疾病所帶來的威脅。香港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一直行之有效,自1980年全球消滅天花後,本港於2000年消滅小兒麻痺症,並分別於2016年及2021年成功消除麻疹及風疹(又稱德國麻疹)。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的建議,初生嬰兒至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須接種不同種類的疫苗及加強劑,以預防結核病、小兒麻痺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肺炎球菌感染、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 此外,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亦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 走出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如常為嬰幼兒童提供免疫接種服務,至於小學的疫苗接種則由衞生署的學童免疫注射小組(小組)到校提供接種服務,於學校停課期間,學童獲安排到小組分區辦事處接種疫苗,因應需求增加,分區辦事處亦延長服務時間。同時,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會為中學生補種所需疫苗。由於延遲接種疫苗會減低對兒童預防相關傳染病的保護,家長應按時為子女安排免疫接種,以得到全面和適時的保護。


接種疫苗是走出疫情的重要關鍵之一。市民應按年齡接種相應劑量的新冠疫苗,以取得足夠保護,尤其當新冠病毒仍流行於社區時。家長和幼兒照顧者亦應考慮為合資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衞生署轄下指定的母嬰健康院及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均有為合資格兒童提供新冠疫苗接種服務。本港自2023年4月初進入流感高峰期,有較高風險患上流感及其併發症的人士,特別是長者、兒童及慢性病患者,應盡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保障個人健康。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是其中一種預防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有效方法,亦可減低因流感而入院留醫和死亡的數字。除個別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所有年滿六個月或以上的人士均應接種流感疫苗以保障個人健康。


為方便行政安排和提高接種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聯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建議,在知情同意下,新冠疫苗可於同一到訪期間與季節性流感疫苗或其他兒童免疫疫苗同時接種。



資料: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6780.html

後疫情時代細菌病毒重新活躍 小心肺炎球菌感染來襲

天氣回暖,細菌病毒也隨之而活躍起來,加上口罩令撤銷讓社會各類活動復甦,令與呼吸道相關的感染增多,估計肺炎球菌感染與及相關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個案也會颷升,故此幼兒及長者等高危人士應儘快接種疫苗,減低肺炎球菌對健康的威脅。

 

三老家庭齊感染肺炎球菌遇併發症


這是一個發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故事。那時候的農曆新年,是親戚好友互相聚頭的好日子,男女老幼聚首一堂,熱熱鬧鬧地閒話家常。陳氏(化名)一家也不例外,六、七十歲的陳氏兄妹與九十歲高齡母親同住,他們每年最期待的節日正是農曆新年,親戚會帶着可愛的小朋友來拜年,讓平日冷清的居室增添生氣。豈料春節過後,三人陸續病倒,先後出現發燒及咳嗽症狀。經過化驗他們的分泌物樣本,證實他們都感染了肺炎球菌,估計在拜年期間被親友傳染。在這三位長者中,以六十多歲的妺妹病情最嚴重,她花白的X光肺片顯示她的肺部受到嚴重感染,需要進入深切治療病房,以「人工肺」協助呼吸。翻查紀錄,這三名長者均沒有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是社區性肺炎的常見致病原之一。但在過去三年,由於嚴厲的防疫措施阻截了大部份病毒及細菌的傳播,所以肺炎球菌感染個案不多,不過隨着解除口罩令及回復正常社交生活,醫學界估計肺炎球菌感染個案數目將會回升,前文提及的「三老感染」的情況有機會再次出現。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醫生指出,隨着社交活動變得頻繁,肺炎球菌的傳播再次活躍,其中一個常見例子就是健康兒童身上帶有肺炎球菌,透過普通的社交接觸把病菌傳予長者,令長者受到感染。

 

疫情過後 肺炎球菌感染數目或上升


另一方面,林緯遜醫生指出最近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原本在冬季流行的致病原,到了春天仍持續活躍,故此原本在冬天較為流行的肺炎球菌,有機會仍然持續肆虐;此外,肺炎球菌疾病與呼吸道病毒感染關係密切,當病毒感染爆發,有機會令潛藏於鼻腔黏膜的肺炎球菌入侵身體,造成肺炎球菌疾病,輕則造成肺炎、中耳炎等,重則會帶來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包括入侵性肺炎、腦膜炎或菌血症等。另外,最近醫學界有「免疫負債(immunity debt) 」的說法,指出由於過去三年在各種防疫措施的保護下,大眾甚少接觸各類致病原,令身體欠缺訓練免疫系統的機會,以致在放寛防疫保護後,脆弱的免疫系統在暴露於各種細菌病毒包括肺炎球菌之下,身體便容易受到感染。

 

由於上述各種因素都有機會帶來肺炎球菌感染爆發,故此高危人士包括長者與幼兒,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肝病、腎病或免疫力不佳的人士,應做好預防措施。除了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及作息有序以增強免疫力外,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也是預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cm/3236691/%E5%BE%8C%E7%96%AB%E6%83%85%E6%99%82%E4%BB%A3-%E7%B4%B0%E8%8F%8C%E7%97%85%E6%AF%92%E9%87%8D%E6%96%B0%E6%B4%BB%E8%BA%8D-%E5%B0%8F%E5%BF%83%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6%84%9F%E6%9F%93%E4%BE%86%E8%A5%B2-%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6%B7%BB%E4%BF%9D%E8%AD%B7

執業藥劑師協會:冀政府資助所有長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表示,市面上有一種新疫苗,為20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PVC20,能更全面預防肺炎鏈球菌。她指,過往長者要罹患高風險疾病、長期病患者、居住在安老院等要求,方可以獲得政府資助,認為社會上所有長者均有需求,希望政府可以資助所有65歲或以上長者接種。


資料:https://www.881903.com/news/local/2490468

不是新冠!3歲女童高燒不退 醫揪出「這病毒」作祟

台中3歲女童連續5天高燒40度不退,醫師排除新冠病毒、A型流感、黴漿菌及腸病毒等常見疾病後,女童發炎指數仍飆高且食慾不佳,醫師察覺狀況有異,經X光檢查與驗尿發現是肺炎鏈球菌所致,幸給予抗生素治療後,24小時內退燒,精神及食慾也恢復正常。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近3個月兒科門診與急診發燒就醫的兒童人數明顯增加,最近5大「魔王等級」病毒包括新冠病毒、A型流感、副流感、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和腸病毒等,共同點都是發燒;日前收治3歲女童因5天反覆高燒40度、食慾及活力下降就醫,抽血檢驗發現白血球數值高達27000ul,發炎指數也大於10,但安排多種病毒檢驗都為陰性。


他說明,患者沒有明顯咳嗽,經安排X光檢查發現女童右下肺葉明顯肺炎,再送「尿液肺炎鏈球菌快速抗原檢驗」呈陽性,證實為肺炎鏈球菌引發右下肺炎,幸經抗生素治療24小時內即退燒,精神及食慾也恢復正常。

 

陳劍韜指出,過去兒童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出現肋膜積水、膿胸等併發症,病程迅速,小朋友呼吸急促困難、咳不停,到院後幾天就住進加護病房插胸管治療;由於肺部無法再生,一旦出現嚴重肺部感染,日後即使出院也可能造成終生呼吸困難後遺症。自從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自2016年起常規施打後,感染人數明顯下降、嚴重度也降低。

 

陳劍韜提醒,目前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施打時間是在新生兒2個月、4個月及1215個月大,除了公費提供3劑外,有1劑目前採自費的方式於6個月大施打,建議家有5歲以下小朋友的家長考慮施打,完整建立身體的免疫力。

 

 

資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620003601-260418?chdtv

揭秘:比馬桶坐墊還髒的6大物品


說起家裡最髒的地方,大家即時想到廁所馬桶。然而,與馬桶相比,家裡有些容易被您忽視的物品才真正藏污納垢、更容易滋生細菌。研究表明,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用品是細菌事實上的聚集地,甚至比馬桶更髒。

 

1. 洗碗海綿抹布

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對22個志願者家庭的30件常見物品進行了拭子分析。結果發現,在超過75%的家庭中,他們的廚房海綿和抹布上有大腸菌群,這個菌群包括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等細菌。相比之下,僅5%家庭的馬桶坐墊上有大腸菌群。

 

研究還發現,86%的家庭在洗碗海綿和抹布上有酵母菌和霉菌,18%的家庭在洗碗海綿和抹布上有葡萄球菌。研究結果表明,準備食物的廚房比家裡的許多其它地方含有更多的細菌和糞便污染。

 

根據2017年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廚房環境比廁所擁有更多的微生物。這主要是由於廚房海綿的「貢獻」,事實證明它們代表了整個家庭中最大的活性細菌庫。

 

更糟糕的是,研究發現即使用可靠的清潔海綿方法,比如煮沸或用微波爐加熱,實際上對細菌的殺滅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最好每週更換一次海綿,以避免傳播細菌。

 

2. 廚房水槽

浸泡在洗碗槽裡的杯子、盤子,還有準備洗的碗碟上都有很多的食物殘渣,而這些殘渣就是細菌繁殖的絕佳場所。細菌會在潮濕、溫暖的地方繁殖,稍不注意,這些細菌就會沾到你的手上或者跑到食物裡去。

 

根據NSF的研究,45%的家庭廚房水槽含有大腸菌群,27%的家庭廚房水槽含有霉菌。作為家中第二受細菌污染「重地」,每平方厘米平均存有11,380萬個各類細菌(包括葡萄球菌、大腸菌群、酵母菌和霉菌)。而馬桶坐墊以其每平方厘米平均存有5,150個各類細菌,排在第11位。

 

為了保持廚房水槽清潔、避免致病菌傳播,《食品與營養雜誌》(Food & Nutrition Magazine)建議,每天使用廚房專用的洗滌劑和消毒劑清潔水槽,殺死有害病原體。

 

3. 調味瓶

雖然大多數人都會擦拭廚房的桌子,但很少有人使用消毒濕巾清潔鹽瓶和胡椒瓶。人們每天都會多次使用鹽和胡椒等調味料,如果在接觸瓶子前忘記洗手,細菌就很容易附著在瓶子上進行傳播。

 

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要求30名開始出現感冒跡象的成年人說出他們在過去18小時內在家中接觸過的10個地方。隨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地方的感冒病毒進行了檢測。

 

結果發現,約40%的被測物表面有病毒,而所有被測的鹽瓶和胡椒瓶都對感冒病毒呈陽性。該研究於200810月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全國頂級傳染病會議上公佈。

 

對此,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建議,要勤洗手以防止交叉污染。用肥皂在手上塗抹出泡沫(不要忘記指甲、手指之間和手背),擦洗雙手至少20秒,然後用紙巾擦乾。使用後立即將用過的紙巾扔掉,不要重復使用。

 

4. 電視遙控器

電視遙控器是最常被忽視的家居用品之一,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多次。遙控器經常被掉在地上、丟在沙發上,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污染到,大多數帶有按鍵和縫隙的電視遙控器都無法好好清潔。

 

2020年由英國沙發和地毯專家ScS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各種家用物品,包括電視遙控器、垃圾箱蓋、地毯和馬桶坐墊等。結果發現,電視遙控器比馬桶座圈髒20倍,含有大量霉菌、細菌和酵母菌。

 

研究顯示,電視遙控器是迄今為止測試過的最髒的物品,細菌和酵母菌水平達到每平方厘米290個菌落形成單位,還有「重度」霉變。相比之下,馬桶坐墊被發現每平方厘米只有12.4個菌落形成單位,並且只有「輕度」霉變。

 

研究還發現,大約三分之二(67%)的英國人從未清潔過他們的電視遙控器。這意味著由家庭成員們共享的電視遙控器,可能被潛在的有害細菌所覆蓋。

 

5. 浴簾

幾乎永遠潮濕的浴簾是霉菌的理想滋生地,霉菌會產生過敏原、刺激物,有時還會產生有毒物質。按照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的說法,如果家中有潮濕和霉菌,出現呼吸道問題、呼吸道感染、過敏或哮喘的可能性更高。此外,潮濕和霉菌還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

美國家庭安全解決方案公司SafeHome2021年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研究人員擦拭了三個家庭浴室的一系列物品,以測試是否存在潛在的有害微生物。

研究人員還調查了504人(274名女性和230名男性,平均年齡為37歲)的如廁習慣,以瞭解導致這種細菌數量的可能原因。結果發現,浴簾容納的細菌是馬桶坐墊的60倍。

 

6、毛絨玩具

2017年由玩具定制公司Build-A-Bear委託進行的一項美國成年人調查中發現,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仍然擁有毛絨玩具,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仍然和毛絨玩具一起睡覺。此外,有72%的人表示他們計劃永遠保留他們的毛絨玩具。

 

2013年12月發表在《Infection and Immunity》的一項研究顯示,日托中心有80%的毛絨玩具檢測出肺炎鏈球菌陽性。而肺炎鏈球菌是兒童耳部感染、兒童和老年人呼吸道感染髮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醫院感染的常見原因。

 

 

資料: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6/20/n14019306.htm
肺炎球菌患者同時感染新冠死亡率增近8倍 接種疫苗抵禦致命威脅


新冠病毒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個案仍持續威脅市民的健康,有研究發現,倘若新冠患者同時感染常見的肺炎球菌,死亡風險會大幅增加。除了新冠及流感疫苗外,亦建議考慮及早接種肺炎球菌相關疫苗,有助降低感染風險。

 

肺炎球菌、新冠雙感染增死亡風險


儘管新冠疾病的威脅較以往低,但仍不容輕視,尤其是如果同時感染其他疾病,有機會帶來嚴重後果。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引述英國研究指,倘若新冠患者同時感染肺炎球菌而引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其死亡率較只患上侵入性肺炎球菌病的患者高7.8[註一]

 

肺炎球菌是常見的細菌,感染後可能引起不同症狀,輕則可引致中耳炎及普通肺炎,重則可引致嚴重肺炎、腦膜炎、細菌入血等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嚴重可以致命。幼童及長者都是感染肺炎球菌的高危人士,一旦感染,病情通常較為嚴重。

 

長者及幼童可獲免費或資助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由於幼童及長者屬感染肺炎球菌的高危族群,故此政府為這兩類人士提供免費或資助肺炎球菌疫苗接種。目前共有兩種肺炎球菌疫苗獲納入政府資助計劃,分別是13價的結合型疫苗及23價多醣型疫苗,兩者的機理稍有不同,效能亦有差異:


13
價結合型疫苗
針對13種常見的肺炎球菌血清類型
有效減少肺炎球菌存活於鼻腔黏膜
預防肺炎球菌感染包括普通肺炎及侵入性肺炎球菌病
比較有效刺激幼兒及年長者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23價多醣型疫苗
針對23種常見的肺炎球菌血清類型
有效預防侵入性肺炎球菌病,但未必能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普通肺炎


因應兩種疫苗的不同功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亦針對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種提供建議,例如2歲以下的幼兒需接種共三劑13價結合型疫苗;65歲或以上未曾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人士,以及有其他高風險因素人士,如患有高血脂、糖尿病、腎病等,建議先接種13價結合型疫苗,一年後再接種23價多醣型疫苗。


徐詩駿醫生補充:「先接種13價結合型疫苗,可為免疫系統帶來啟動效應(Immune Priming),之後再接種23價多醣型疫苗,有助產生更理想的免疫反應。」另外,不論是13價或23價疫苗,均已在香港及世界各地應用多年,鮮有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報告,接種後一般可能會出現輕微副作用,例如輕微發燒或針口位置紅腫疼痛,故安全性甚高。

 

新型肺炎球菌疫苗涵蓋更多血清類型 保護範圍擴至境外


肺炎球菌疫苗不斷推陳出新,最新的15價及20價肺炎球菌疫苗亦已面世,這兩種均屬於結合型疫苗,較13價疫苗能針對更多血清類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於5月表示,將開會商討引入15價或20價肺炎球菌疫苗。


徐詩駿醫生表示:「15價及20價疫苗額外涵蓋了在其他國家較常見的血清類型,換言之接種這些疫苗後,所提供的保護範圍會更大。」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已發出指引,建議65歲或以上從未接種任何肺炎球菌疫苗的人士,如選擇接種15價疫苗,需要在一年後再接種23價疫苗;如選擇接種20價疫苗,則只需接種一劑20價疫苗,便能得到足夠的保護,毋須再注射其他肺炎球菌疫苗。
 


註一:Amin-Chowdhury Z, et al. Impact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 on 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 and Risk of Pneumococcal Coinfection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Prospective National Cohort Study, England. Clin Infect Dis. 2021 Mar 1;72(5):e65-e75.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cm/3252111/%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6%82%A3%E8%80%85%E5%90%8C%E6%99%82%E6%84%9F%E6%9F%93%E6%96%B0%E5%86%A0-%E6%AD%BB%E4%BA%A1%E7%8E%87%E5%A2%9E%E8%BF%918%E5%80%8D-%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6%8A%B5%E7%A6%A6%E8%87%B4%E5%91%BD%E5%A8%81%E8%84%85


本港新冠及流感疫情回落 專家料年底或再現雙疫夾擊


本港新冠及流感疫情已回落。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今早(8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全球的新冠疫情整體逐漸緩和,香港亦不例外,譬如瑪麗醫院的留醫新冠疫患,已降至20人以下的水平,且患者主要為長者及長期病患,認為夏季疫情相對緩和,惟待至今年底或現新一波疫情高峰,及同時爆發流感疫情。


孔繁毅續指,南半球的新冠高峰剛過去,惟當地正值冬天,合胞病毒處於高峰期,流感個案亦有升勢,他提醒到該區旅遊的市民要注意衞生,高危人士應在室內多人的地方戴口罩,長者等易感染人士也應接種疫苗。他提到,本港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沒有明顯升幅,籲長者及兒童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未來會有15和20價疫苗供長者接種。


另外,孔繁毅指港大和兩間內地藥廠,已相繼研發Omicron變種株滅活疫苗,他透露兩藥廠已完成研究,希望短期內可在學術期刊刊登研究分析報告。不過,由於現時XBB才是現時的主流病毒,註冊使用Omicron疫苗追不上主流變種株的變化速度,他料藥廠會進一步研究XBB滅活疫苗。而使用mRNA平台比滅活疫苗容易,他又認為各大藥廠短期內會推出XBB單價新冠疫苗,料本港年底已有相關疫苗可供接種。



資料: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708/bkn-20230708084433170-0708_00822_001.html

新冠患者易感染肺炎鏈球菌 台大醫師建議打3種疫苗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後,目前有多項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確診者同時會出現細菌感染問題,臺大雲林分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綺英建議,要完整提升肺炎的防護,應接種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流行感冒等3種疫苗。


院長馬惠明院長指出,多項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確診者同時會出現細菌感染問題,菌種是社區型肺炎常見的肺炎鏈球菌;民眾若感染新冠肺炎、流感、或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就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症狀不盡相同,甚至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侵襲性疾病。


耳鼻喉部醫師廖俊綱表示,肺炎鏈球菌平時就潛伏於鼻腔最深處鼻咽中,呈現無症狀的帶菌狀態,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助於保護鼻咽部黏膜、降低鼻腔帶菌率,便能阻斷肺炎鏈球菌的傳播。


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綺英也表示,若要完整提升肺炎的防護,應接種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流感等三種疫苗。台灣現有肺炎鏈球菌疫苗有23價多醣體疫苗、13價結合型疫苗,其中23價多醣體疫苗目前有政府補助,民眾若有任何問題,建議諮詢醫師後,選擇適當的疫苗施打。


副院長洪健清提醒,65歲以上民眾可接種一劑免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跟流行感冒疫苗一同施打,增強抵抗力,肺炎鏈球菌疫苗效力可維持5年至10年,抵抗力慢慢下降,民眾可以再注射新的疫苗。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今(18日)起至21日舉辦為期4天「神秘鼻腔透視巡迴展」,帶領民眾探索鼻腔帶菌世界,更加了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及對策,並提醒民眾持續落實勤洗手、戴口罩。



資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718004416-260418?chdtv


研究指50至64歲群組屬染肺炎球菌第二高危 診所推疫苗接種先導計劃冀當局同推動

政府自2009年起,資助65歲或以上市民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有研究指出,5064歲人士為第二高危群組感染肺炎球菌,惟該年齡組別人士未獲任何政府資助接種疫苗。有診所推出疫苗接種先導計劃,免費為305064歲人數接種15價結合疫苗,同時期望當局推動相關疫苗接種計劃。

 

肺炎是本港第二殺手,而肺炎球菌感染可導致敗血症、中耳炎和腦膜炎等併發症。20092019年間,本地的肺炎球菌疾病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1.72.9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引述外國數據指,每10萬名5064歲健康人士,便有2萬人因肺炎球菌感染引起肺炎,感染率僅次於65歲或以上長者。

 

至今已發現的血清型肺炎球菌有超過100種,當中以血清3型在港最常見。20162020年間,本地總人口有45%53%的入侵性肺炎球菌由血清3型所致,死亡率更達47%。政府於2009年起,資助65歲或以上市民接種13價及23價結合疫苗,但感染血清3型的人數持續上升,曹忠豪認為反映現有疫苗對血清3型的保護力不足。

 

現時有新一代15價結合疫苗,研究顯示,5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15價結合疫苗後,對血清3型的免疫原性比13價結合疫苗高60%。曹忠豪提醒,各種肺炎球菌針涵蓋的保護效力和適合人士等都不同,「唔係打得多就好」,亦毋須全部現有疫苗都接種,市民應按年齡、病歷和需求等因素諮詢醫生。他認爲當局應擴大現有疫苗接種計劃資助至50歲或以上人士,以減低本港整體感染人數。

 

蘇浙滬醫療中心於上月推出疫苗接種計劃,免費為305064歲人士接種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醫療中心經理鄭麗芷表示,中心在社交平台公布計劃後,有超過50人報名,形容反應好熱烈。

 

 

資料: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81%9E/article/20230706/s00001/1688616915826/%E7%A0%94%E7%A9%B6%E6%8C%8750%E8%87%B364%E6%AD%B2%E7%BE%A4%E7%B5%84%E5%B1%AC%E6%9F%93%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7%AC%AC%E4%BA%8C%E9%AB%98%E5%8D%B1-%E8%A8%BA%E6%89%80%E6%8E%A8%E7%96%AB%E8%8B%97%E6%8E%A5%E7%A8%AE%E5%85%88%E5%B0%8E%E8%A8%88%E5%8A%83%E5%86%80%E7%95%B6%E5%B1%80%E5%90%8C%E6%8E%A8%E5%8B%95


小心「超級細菌」疫後反撲!醫籲先打這支疫苗防肺炎鏈球菌助保護力


肺炎長年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每年約有1萬人死亡,而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佔比高達23%。目前台灣提供71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不過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日前透露,疾管署預計今年秋冬調整公費政策,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先打13價或15價疫苗,間隔一年再接種23價疫苗,加強對高齡族群的保護力。對此,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受訪時回應,目前正在研議中。


為了幫助防治肺炎鏈球菌,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架設衛教網站和製作衛教影片,並邀請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交通部觀光局,攜手共同阻斷肺炎鏈球菌反撲。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被台灣政府明訂為第四類法定的傳染疾病,肺炎鏈球菌在2017年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抗藥性高的「超級細菌」,其抗藥性菌株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成為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題。血清型3在國際間的流行程度也不可小覷,調查顯示2017-2018年間美國65歲以上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確診個案有六成是由血清型3造成,鄰近國家如中國及香港的成人血清型3盛行率更分別高達21.7%與38.7%,國人最愛前往的日本也高達18.5%。對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建議,應在出遊前做好防疫準備,提前向醫療機構詢問旅遊目的地的疫情情況和做好預防措施。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肺炎鏈球菌大部分存在上呼吸道,可能經由打噴嚏或咳嗽等行為造成飛沫傳染,肺炎鏈球菌可能進入血液循環而引發菌血症,或是侵襲肺部、腦部、骨髓等,我國疾管署已於2007年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嬰幼兒和老人都是高風險族群,尤其長者感染後死亡率高。



資料:https://tw.news.yahoo.com/%E5%B0%8F%E5%BF%83-%E8%B6%85%E7%B4%9A%E7%B4%B0%E8%8F%8C-%E7%96%AB%E5%BE%8C%E5%8F%8D%E6%92%B2-%E9%86%AB%E7%B1%B2%E5%85%88%E6%89%93%E9%80%99%E6%94%AF%E7%96%AB%E8%8B%97%E9%98%B2%E8%82%BA%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5%8A%A9%E4%BF%9D%E8%AD%B7%E5%8A%9B-055011776.html


國人熱門旅遊國家「肺炎鏈球菌」流行中!醫點名「9種人」感染風險爆增


熬過新冠疫情全球封鎖國境之後,呼吸道的另一個威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卻可能反撲。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醫生指出,2016年全世界有超過110萬人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2019-2021年間,肺炎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台灣肺炎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而社區型肺炎中有23%的致病菌就為肺炎鏈球菌。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 這些族群感染風險加倍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醫生表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主要族群包括5歲以下的嬰幼兒和65歲以上族群,65歲以上的族群感染風險相較於18-64歲成人可達到三倍之多,但年輕族群也不能大意,相較於同齡健康成人,18-64歲吸菸者的感染風險可高達五倍,而高飲酒量的人群風險甚至可能高達八倍;對於患有氣喘、糖尿病、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病和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抵抗力相對比較低,感染風險最高可達到十倍。


血清型3能躲避人類免疫反應 感染死亡風險高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被台灣政府明訂為第四類法定的傳染疾病,肺炎鏈球菌在2017年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抗藥性高的「超級細菌」,其抗藥性菌株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成為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題 。肺炎鏈球菌中容易造成侵襲性感染的血清型,大概有10多種,其中血清型3擁有更厚的莢膜構造,能夠躲避人類的免疫反應,使其具有頑強的特性。


台灣最新本土研究指出,2012-2021年間台灣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造成的感染中,高風險族群或65歲以上老人,其死亡風險較高,腎臟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與免疫不全等共病族群,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或提高死亡風險;衛福部調查數據顯示,血清型3是台灣65歲以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中長年排名前三名的致病血清型別,且從2008年至今,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仍佔台灣成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約10%,千萬不可大意。

 

出遊需特別注意防護措施 這些國家高度流行中

 

血清型3在國際間的流行程度也不可小覷,調查顯示2017-2018年間美國65歲以上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確診個案有六成是由血清型3造成,鄰近國家如中國及香港的成人血清型3盛行率更分別高達21.7%與38.7%,台灣人最愛前往的日本也高達18.5%。



資料: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5%9C%8B%E4%BA%BA%E7%86%B1%E9%96%80%E6%97%85%E9%81%8A%E5%9C%8B%E5%AE%B6-%E8%82%BA%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6%B5%81%E8%A1%8C%E4%B8%AD-%E9%86%AB%E9%BB%9E%E5%90%8D-9%E7%A8%AE%E4%BA%BA-083500116.html

嚴防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 籲依醫囑施打疫苗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三年,預防新冠肺炎已經成為台灣國民運動,但反觀另一個被政府明訂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卻常被輕忽,口罩解封後民眾紛紛安排出國旅遊,因此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不僅在國內要注意,出國遊玩也需加強防範!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抗藥性高的「超級細菌」,其抗藥性菌株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成為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題。反觀台灣的現況,肺炎長年位居台灣疾病死亡人數第三位,肺炎鏈球菌也是台灣社區型肺炎中主要的致病菌,因治療困難度增加,更需要民眾及早預防!


然而肺炎鏈球菌又分成很多種血清型,民眾無法辨別也欠缺相關預防意識,為了幫助民眾建立正確觀念,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醫生陳伯彥以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暨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吳至行,特別針對肺炎鏈球菌做精闢的衛教解說。


Q1 :肺炎鏈球菌會造成什麼疾病?這些疾病有多嚴重?
陳伯彥:勿小看肺炎鏈球菌!嚴重恐導致菌血症、腦膜炎 引發生命危險


陳伯彥醫生表示,肺炎鏈球菌有時候比較輕微的話會造成肺部發炎、一些無菌部位感染、軟組織感染、鼻竇炎、中耳炎,但很多時候會造成侵襲性感染,就很可能導致敗血症、腦膜炎,或是腹膜炎等,或是肺部嚴重感染引發呼吸衰竭,進而引發生命危險。根據統計資料,2016年全世界有超過110萬人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2019-2021年間,肺炎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三名,台灣肺炎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社區型肺炎中有23%的致病菌就是肺炎鏈球菌。


Q2:肺炎鏈球菌的傳染途徑及來源?誰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風險族群?
黃建賢:透過飛沫傳染給其他人,幼童、年長者屬高風險,還有18-64歲有慢性病族群,如糖尿病、慢性肺病等患者感染風險高!


黃建賢醫生指出,肺炎鏈球菌會潛伏在鼻咽和喉嚨的地方,它可以透過自體傳播或是呼吸道上的飛沫傳染給其他人,因而導致各種疾病,像是老年人、小朋友,以及相對抵抗力比較弱的慢性疾病患者,都是可能受到感染的高風險族群。黃建賢進一步提到,民眾如果到人潮擁擠的地方,或是醫療院所就醫,都有可能被感染。


因此18-64歲高風險族群更應該加強預防感染的發生,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議組織(GOLD)建議,19-64歲成人且有慢性肺病(包括COPD、肺氣腫及氣喘)、吸菸、器官移植等情形,建議依醫囑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幫助減少肺炎的發生與惡化。美國CDC、美國糖尿病衛教協會以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皆呼籲,糖尿病病友免疫系統較難抵抗感染,建議依醫囑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協助誘發免疫反應,達到預防疾病的較佳保護。


Q3: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是台灣重要致病血清型? 現有疫苗保護力足夠嗎? 
吳至行:血清型3特性頑強須嚴防!血清型3是台灣重要致病血清型


吳至行醫生表示,肺炎鏈球菌有約92種血清型,就像是一個家族,但是最常造成人類感染的有30種左右。其中血清型3的莢膜較為特殊,比其他血清型厚,可以對抗免疫細胞的吞噬作用; 且與其他血清型相比,血清型3生長過程可釋放更多的多醣體,抑制免疫反應。


根據統計資料指出從2008年至今,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仍佔台灣成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約10%,而且是65歲以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中長年排名前三名的致病血清型別。台灣最新本土研究指出,2012-2021年間台灣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造成的感染中,高風險族群或65歲以上老人,其死亡風險較高,腎臟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與免疫不全等共病族群,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或提高死亡風險,因此血清型3的預防不可輕忽,要嚴加預防!


Q4:國際旅遊復甦正逢旺季,民眾要如何做好防疫安全呢?
吳至行:搭飛機易被傳染疾病!依醫囑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再出國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關了三年的民眾,好不容易要出國去,但如果因為不小心生病,在國外就醫將會非常不方便跟掃興,吳至行醫生提醒民眾,出國搭乘飛機,密閉空間是最容易傳染疾病的途徑,所以戴口罩跟洗手等基本防疫措施千萬不能忘,出國前也應該增加自身的保護力,像是肺炎鏈球菌在國外也是很盛行,尤其日本、中國、香港等亞洲地區,歐美地區的美國和英國,也都是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常見的區域,因此呼籲民眾,不管中、老年人,都應該要依醫囑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再出國,不然因為疾病感染,影響好不容易規劃的旅程就得不償失了!



資料:https://tw.news.yahoo.com/%E5%9A%B4%E9%98%B2%E8%82%BA%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8%A1%80%E6%B8%85%E5%9E%8B3-%E7%B1%B2%E4%BE%9D%E9%86%AB%E5%9B%91%E6%96%BD%E6%89%93%E7%96%AB%E8%8B%97-064552558.html


輝瑞2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現於香港上市 適合18歲及以上成人接種


輝瑞現於香港宣佈推出2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針對由20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引致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和肺炎。該疫苗用作主動免疫,以應對由肺炎鏈球菌血清型13456A6B7F89V10A11A12F1415B18C19A19F22F23F33F引起的肺炎球菌疾病,適合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接種。此舉兌現公司一直以來的承諾,致力幫助抵禦潛在的嚴重傳染病。


2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獲准在香港上市,體現輝瑞在開發和供應創新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方面傳承超過20年的經驗,而此疫苗對減輕全球疾病負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新一代疫苗的上市同時響應香港醫務衛生局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全力推動香港市民將觀念從以治療爲本轉變至以預防為主,從而改善本港人口健康及生活質素。


輝瑞香港及澳門區域總經理Krishnamoorthy Sundaresan表示:「今天,2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面世,表明解決因肺炎球菌疾病不斷發展而增加的疾病負擔尤為重要。隨著香港人口快速老化,健康需求成關鍵,我們認為市民有迫切需要確保得到全面的血清型覆蓋保護。鑒於香港旅遊業和經濟活動逐漸復蘇,輝瑞將繼續致力於發揮其關鍵角色,在可能因外遊增加感染風險的情況下,助成年人應對此普遍的致命疾病。」


般而言,社區型肺炎(CAP)(即在醫療環境以外感染的肺炎)是一種對醫療系統及個人都有莫大影響的嚴重疾病。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肺炎是香港第三大常見的住院原因,也是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導致超過8,292人死亡。肺炎亦會為患者帶來長遠影響,如縮短壽命和增加未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有關新一代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的更多資訊,請向醫生查詢。



資料:https://portal.sina.com.hk/finance/finance-prnewswire/prnasia/2023/08/10/462491/%E8%BC%9D%E7%91%9E20%E5%83%B9%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7%B5%90%E5%90%88%E7%96%AB%E8%8B%97%E7%8F%BE%E6%96%BC%E9%A6%99%E6%B8%AF%E4%B8%8A%E5%B8%82%EF%BC%8C%E9%81%A9%E5%90%8818%E6%AD%B2/


本港調查:逾半中老年人不認識肺炎球菌疫苗而沒有接種 醫社齊呼籲關注肺炎球菌威脅 加強高危人士防護意識
具致命性的肺炎球菌感染可透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惟本港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根據本港最新調查顯示,逾半中老年人士竟由於不認識肺炎球菌疫苗而沒有接種。最近,覆蓋血清型較廣的新一代炎球菌疫苗在港註冊,外國的疫苗接種指引也隨之更新。香港的醫學界及社福界代表藉此一同呼籲社會大眾關注肺炎球菌的威脅,提升高危人士預防感染的意識。

肺炎球菌乃本港肺炎元凶之一 長者為高風險人士但接種情況極不理想
肺炎是本港第二大致死原因,而肺炎球菌是其中一種常見致病原。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顯示,自放寛防疫措施後,因感染肺炎球菌而出現嚴重疾病的情況已上升至疫前水平。香港老人科醫學會主席、老人科專科醫生譚鉅富醫生指出,長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群組,他們因肺炎球菌肺炎而入院的機會較18-49歲群組高出逾10倍,如患有慢性疾病更會增加出現重症及入院機會。香港呼吸科護理學院副主席周文俊先生也認同長者感染肺炎球菌後,可對身體機能帶來嚴重傷害:「不少因感染肺炎球菌而入院的長者,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並倚靠機械呼吸,出院後身體仍有不少後遺症,出現肺功能下降的情況。」

目前,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是有效預防感染及重症的方法,惟長者接種率只有四成,情況極不理想。有見及此,香港病人組織聯盟與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合作,透過90名已接受培訓的長者健康大使進行問卷調查,邀請50歲或以上人士,回答有關對肺炎球菌的認知及接種疫苗的態度的問題。目前已成功收集逾2,000份問卷,結果如下:

1) 一般人對肺炎球菌感染認識不深 忽略肺炎球菌可引致嚴重後果
- 較少人留意耳痛、精神昏亂、頸部僵硬都是感染肺炎球菌時可能出現的徵狀,大多只集中於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情況
- 此外,較少人知道肺炎球菌也可引致腦膜炎、敗血病等嚴重疾病

2) 接種疫苗人數不多,主因對疫苗缺乏認識
- 儘管絕大部分人知道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方法,但約一半受訪者並沒有接種疫苗
- 而沒有接種疫苗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 不清楚有「肺炎球菌」疫苗」,此外「沒有足夠疫苗資訊」、「擔心疫苗副作用」等都是令他們沒有接種疫苗的常見原因
- 此外,約一半人不知道哪裏可以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也不知道65歲或以上人士獲政府資助甚至免費接種

3) 一劑疫苗提供足夠保護可增接種意慾
- 逾八成受訪者表示,如只需接種一劑疫苗便獲得足夠保護,可增強接種意慾
- 保護力持久、能夠免費接種、高安全性是受訪者認為理想疫苗的最重要條件

負責是次研究的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研究)及教授梁綺雯教授表示:「從調查結果顯示,提高長者疫苗接種率的方法除了要加強疾病敎育,也要在傳遞有關疫苗訊息上更具針對性,簡單易明。」

新一代疫苗面世 覆蓋率更廣 CDC已更新國民肺炎球菌疫苗接種指引
政府現時提供13價及23價肺炎球菌疫苗接種,前者屬於結合性疫苗,保護力較持久,惟只覆蓋13 種血清類型;後者雖可覆蓋較多血清類型,卻屬於多醣型疫苗,保護力較短。近年,肺炎球菌疫苗出現突破性發展,先後出現15價及20價肺炎球菌疫苗,並已於香港衛生署完成註冊。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孔繁毅教授指出,15價及20價肺炎球菌疫苗均屬於結合性疫苗,保護力持久,所覆蓋的血清類型也較傳統13價結合型疫苗廣闊。以20價肺炎球菌疫苗為例,它的覆蓋率較13價疫苗多13.4%,並同時涵蓋了國外較流行的血清類型。由於香港屬開放型城市,人口經常流動,容易接觸其他血清類型的肺炎球菌,故此具廣闊血清類型覆蓋率的疫苗對香港尤其重要。孔繁毅教授表示:「新一代疫苗覆蓋更多血清類型,建議政府儘快更新疫苗接種建議,及資助老年人士免費接種最新疫苗,讓本港高危人士得到更多保護。」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也就新一代肺炎球菌疫苗更新了接種建議,指出65歲以上,或19-64歲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而從來沒有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的:
● 注射15價疫苗後,需於一年後再補打23價疫苗;
● 注射20價疫苗後,毋須再接種其他肺炎球菌疫苗。

引入新一代肺炎球菌疫苗 簡化疫苗政策增加長者接種誘因
現時政府雖為65歲或以上人士提供肺炎球菌疫苗資助計劃,惟所施打的疫苗劑型及劑量需根據長者的病歷來決定,且分為高風險及低風險兩個群組,其接種的安排及劑量也有所不同。香港藥劑專科學院院長、註冊藥劑師鄭綺雯女士認為複雜的疫苗措施令大眾不容易理解,也增加醫護人員講解的難度,打擊長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的意慾,故此建議政府儘快引入新一代肺炎球菌疫苗,以擴闊血清型覆蓋率,提高群體免疫效應,並簡化疫苗接種政策以增加長者接種疫苗的誘因。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先生也促請政府加強肺炎球菌公眾教育,做好預防工作,其中包括降低疫苗資助門檻,例如考慮所有65歲以上人士,不分高低風險都可免費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另外,由於慢性疾病會增加出現重症及入院的機會,因此也建議為50-64歲的長期病患者提供資助,讓更多高危人士獲得疫苗的保護。


資料: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87/7429669
防夺命肺炎球菌 仅4成长者打针
东方日报
2023年9月11日
团体建议尽早引入新一代肺炎链球菌疫苗。
肺炎是本港第二大杀手,而肺炎链球菌是常见致病原之一。有病人组织昨公布一项调查发现,本港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率未如理想,属高危群组的长者接种率仅四成。逾半中老年人士因不认识疫苗而无接种。团体提醒,超过65岁的长者因肺炎链球菌肺炎而入院的风险,较18至49岁人士高出逾10倍。随着近年相关疫苗出现突破性发展,并已于香港卫生署完成注册,政府应尽快更新疫苗接种建议,保护高危群组。

半数50岁以上受访者不知疫苗

香港病人组织联盟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早前访问逾2,000名50岁或以上人士,发现约一半受访者没有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主要原因包括「不知道」或「不清楚」有疫苗、 「没有足够疫苗资讯」及「担心疫苗副作用」等;约一半人更不知道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途径,甚至不知道65岁或以上人士可获政府资助或免费接种。

调查同时发现,受访者认为理想疫苗的最重要条件,分别是保护力持久、能够免费接种、高安全性。超过八成受访者期望,只需接种一剂疫苗便获得足够保护。此外,受访者对肺炎链球菌认识不深,较少人留意耳痛、精神昏乱、颈部僵硬等,都是感染时可能出现的征状,而较少人知道肺炎链球菌可引致脑膜炎、败血病等严重疾病。

政府现时提供13价及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前者属于结合性疫苗,保护力较持久,惟只覆盖13种血清类型;后者属于多糖型疫苗,可覆盖较多血清类型,但保护力较短。香港大学医学院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孔繁毅表示,近年15价及20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已于香港卫生署完成注册。他指,两款疫苗属于结合性疫苗,保护力持久,所覆盖的血清类型亦较广阔,建议政府尽快更新疫苗接种建议,及资助老年人士免费接种最新疫苗,加强保障高危人士。

倡降资助门槛 增诱因简化接种

香港药剂专科学院院长、注册药剂师郑绮雯表示,现时为65岁或以上长者而设的肺炎链球菌疫苗资助计划,长者按病历而分为高风险及低风险两个群组,所接种疫苗剂型及剂量有不同。她认为,目前安排复杂,公众难以理解,建议引入新一代疫苗时,可简化疫苗接种政策,增加长者接种诱因。

香港病人组织联盟主席袁少林促请政府加强肺炎链球菌公众教育,做好预防工作,包括降低疫苗资助门槛,例如考虑所有65岁以上人士免费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甚至降低年龄门槛,建议为50至64岁有长期病患人士提供资助。


调查指逾半中老年人士因不认识疫苗而无接种。

资源来自:
https://hk.news.yahoo.com/%E9%98%B2%E5%A5%AA%E5%91%BD%E8%82%BA%E7%82%8E%E7%90%83%E8 %8F%8C-%E5%83%854%E6%88%90%E9%95%B7%E8%80%85%E6%89%93%E9%87%9D-214500739.html
婴幼儿体型小 免疫力弱 感染肺炎球菌易出现并发症 及早接种疫苗减感染防重症
婴幼儿体型小 免疫力弱 感染肺炎球菌易出现并发症 及早接种疫苗减感染防重症
发布时间:09:00 2023-06-06       

由于肺炎球菌并不常见,容易产生许多谬误,如毋须担心肺炎球菌感染?年纪太小不适合接种疫苗?医学界指出这些说法并不成立,认为这些谬误会阻碍家长为子女提供最佳保护,令年幼儿童暴露于感染风险之下,有机会因并发侵入性肺炎球菌病而带来永久伤害。

侵入性肺炎球菌病 可造成永久伤害
倘若幼儿感染了肺炎球菌,有机会引发严重疾病。儿科专科医生刘成志医生指出,在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尚未普及之前,不时有感染肺炎球菌的儿童患者,由最初出现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然后并发中耳炎、肺炎甚至脑膜炎等侵入性肺炎球菌病:「有些感染了肺炎球菌的儿童确诊时,肺部已经积聚脓液,需要以导管或手术把脓液从身体移走,并同时以静脉输注抗生素二至三星期才能康复。」侵入性肺炎球菌病更有机会对器官及组织带来永久伤害,造成失聪、手脚行动不便或智力障碍等。

刘成志医生提醒前往外国升学的青少年,留意当地的疫苗要求,有机会需要在出发前补打肺炎球菌疫苗。
刘成志医生提醒前往外国升学的青少年,留意当地的疫苗要求,有机会需要在出发前补打肺炎球菌疫苗。

群体免疫的错觉
自从香港引入肺炎球菌疫苗,幼儿可以免费在母婴健康院接种后,儿童感染肺炎球菌及出现侵入性肺炎球菌病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然而,正正由于近年肺炎球菌感染个案不多,让人开始忽视其严重性,部份家长甚至拒绝为孩子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刘成志医生表示:「香港幼童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超逾九成,能够产生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即是大部份小朋友能够对抗肺炎球菌感染,成功截断了肺炎球菌在小朋友之间的传播链,间接让没有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儿童也得到保护。然而,当这些没有接种疫苗的儿童,前往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时,便会失去群体免疫的保护伞,暴露于肺炎球菌之下,感染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便随之大大提高。」

满两个月大婴儿可接种13价肺炎球菌疫苗
根据卫生署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建议,满两个月大的婴儿,便可以接种第一剂13价肺炎球菌疫苗,到了四个月大便接种第二剂,然后满一岁时再接种加强剂。有些家长或会担心给婴儿过早接种疫苗,会否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刘成志医生指出,现时在香港注册的肺炎球菌疫苗具有高安全性,包括被列入「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的13价结合型肺炎球菌疫苗,已在香港安全使用了十多年,并涵盖了经常导致感染的血清型,在体内产生的抗体亦可维持长时间。

刘成志医生补充:「对年纪越小的幼儿而言,肺炎球菌的威胁越大。由于他们的体型细小,即使身体器官或组织只是出现小范围的细菌感染,也已足以影响运作,例如小部份的肺部发炎,便可影响呼吸,继而造成其他器官衰竭。因此,家长应按照政府建议的时间表为婴幼儿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带来足够的保护。」

刘成志医生特别提及,自从口罩令解除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个案有上升趋势。尽管当中大部份都是病毒感染,但足以削弱呼吸道黏膜的保护力,容易被细菌包括肺炎球菌乘虚而入,进入下呼吸道引致支气管炎、肺炎等等,故此提醒家长要为子女做好保护措施,而接种疫苗便是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及重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资料:
https://www.stheadline.com/health-edu/3239420/%E5%AC%B0%E5%B9%BC%E5%85%92%E9%AB%94%E5%9E%8B%E5%B0 %8F-%E5%85%8D%E7%96%AB%E5%8A%9B%E5%BC%B1-%E6%84%9F%E6%9F%93%E8%82%BA%E7%82 %8E%E7%90%83%E8%8F%8C%E6%98%93%E5%87%BA%E7%8F%BE%E4%BD%B5%E7%99%BC%E7%97%87 -%E5%8F%8A%E6%97%A9%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6%B8%9B%E6%84%9F% E6%9F%93%E9%98%B2%E9%87%8D%E7%97%87
预防肺炎丨肺炎球菌或变「无药可医」!专家教路预防感染「三部曲」
预防肺炎丨肺炎球菌或变「无药可医」!专家教路预防感染「三部曲」

Medical Inspire 医.思维
2023年12月15日

预防肺炎丨肺炎球菌或变「无药可医」!专家教路预防感染「三部曲」

随着冬季来临,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不论是本地或其他地区的入侵性肺炎球菌耐药性菌株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世卫(WHO)早前更将入侵性肺炎球菌列为耐药性高的「超级细菌」,情况值得关注。

撰文:Ray@Medical Inspire │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䘙生署


肺炎是香港第二常见致死疾病,而本地研究亦发现,21.6%的社区型肺炎成人感染个案都是与肺炎链球菌(或简称肺炎球菌)有关。肺炎球菌一般只会引起较轻微的病症如鼻窦炎和中耳炎,但一旦细菌入侵了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入侵性肺炎球菌病,便有机会导致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病,甚至死亡。


入侵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7%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副会长(外务)苏曜华药剂师指出,目前肺炎球菌大约有超过100多种血清型,当中约有30种会造成人类感染;香港最常见的肺炎球菌血清型是血清3型。惟血清3型有「三高」特征,包括严重性较其他血清型高、具有高抗药性、死亡率高且并发症严重。高危人士包括2至4岁幼童、长者、曾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免疫力受损人士、长期病患者及植入人工耳蜗的人士。


苏曜华解释,据资料显示,血清3型肺炎链球菌引致的入侵性疾病在多重病患者中,死亡率可高达47%;另外有研究发现,约50%至70%感染血清3型肺炎链球菌的本地患者,已对部分常用抗生素,如红霉素和四环霉素产生耐药性,若情况持续或最终会变成无药可医。

「事实上,我们每使用一次抗生素,便等于制造一次机会让细菌发展出击败抗生素的能力,成为抗生素耐药性细菌,若耐药性情况持续,最终肺炎球菌病便会变成无药可医。 」


预防感染三部曲
而面对「恶菌」并不能坐以待毙,苏曜华药剂师表示,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有「三部曲」:

第一步: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

洗手时应以枧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应戴上口罩,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及尽早向医生求诊

保持均衡饮食及恒常运动

第二步:保持环境卫生

经常清洁和使用 1 比 99 稀释家用漂白水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家俬、玩具等

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1 比 49 稀释家用漂白水可用于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如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前往人多挤逼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众地方

第三步:接种疫苗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疾病其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价数愈高不等于愈好
虽然本港已有13价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惟感染人数正持续上升,苏曜华指问题值得思考及研究,更认为与病毒的高耐药性有关。他亦击破传言指,很多市民都认为,接种疫苗必定是「价数愈高的疫苗」便是愈好,但其实不然。苏曜华解释,价数愈高的疫苗反而可能有其限制,反而应因应当地盛行的血清型,选择接种合适的疫苗。


就香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科学委员会)最新建议,新一代15及20价疫苗,均属安全和有效。而相比现时正接种的13价疫苗,15价疫苗对血清3型肺炎球菌产生的免疫反应较高,相信能更有效预防感染。因此建议港府更改「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政府肺炎球菌防疫注射计划」,以15价疫苗取代13价疫苗,并建议高风险人士尽快接种疫苗,以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减少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性情况加剧。

资料:
https://hk.news.yahoo.com/%E9%A0%90%E9%98%B2%E8%82%BA%E7%82%8E%E4%B8%A8%E8%82%BA%E7 %82%8E%E7%90%83%E8%8F%8C%E6%88%96%E8%AE%8A-%E7%84%A1%E8%97%A5%E5%8F%AF%E9% 86%AB-%E5%B0%88%E5%AE%B6%E6%95%99%E8%B7%AF%E9%A0%90%E9%98%B2%E6%84%9F%E6%9F %93-%E4%B8%89%E9%83%A8%E6%9B%B2-085305471.html
流感痊愈勿松懈 肺炎球菌或乘虚而入 长者幼儿高危
流感痊愈勿松懈 肺炎球菌或乘虚而入 长者幼儿高危

撰文:01医务所出版:2024-01-21 08:00更新:2024-01-27 21:47赞好540100

本港进入流感高峰期,近日天气亦开始转冷。 不少市民感染流感痊愈后容易疏于防范,其中香港最常见便是继发感染肺炎球菌,随时「病完又病」。 一旦感染后,除会再次发烧,更会引发鼻炎、肺炎等,严重更可能出现入侵性疾病,在儿童及长者身上尤其严重。 接种疫苗现时是预防肺炎球菌最有效方法之一,亦可以与流感疫苗同时接种,达到「双重保护」。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卢志伟医生

肺炎球菌感染泛指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引致的疾病。 医学界至今发现 100 多种血清型的肺炎球菌,绝大部份能够存活于人体并常見于上呼吸道鼻腔内,主要经飞沫或接触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

肺炎球菌一般可引发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并发致命的入侵性疾病,例如入侵性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 发病率于2至4岁和65岁或以上人士较高,而血清三型是本港主要导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的血清型。 不少市民感染流感痊愈后容易疏于防范,其中香港最常见便是继发感染肺炎球菌,随时「病完又病」。 一旦感染后,除会再次发烧,更会引发鼻炎、肺炎等,严重更可能出现入侵性疾病,在儿童及长者身上尤其严重。 (资料图片)

流感容易引起继发性肺炎球菌感染,因为感染流感后,呼吸道会更容易受到细菌入侵,让肺炎球菌有机可乘。 流感一旦并发肺炎球菌感染,紧接着感冒症状会再次发烧,出现带颜色,又浓又稠的鼻液或痰、咳嗽持续及气喘等。 若肺炎球菌入侵血液,可令情况瞬间恶化,例如肺炎便可以导致呼吸衰竭及死亡等。

为预防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方法,现时最常见的疫苗种类分为「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如十三价疫苗、十五价疫苗、二十价疫苗)及「二十三价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科学数据显示,十三价疫苗能有效预防侵入性肺炎球菌病,以及肺炎球菌引致的非入侵性肺炎。 二十三价疫苗则含有更多血清型种类,理论上可提供额外的保障,亦可有效预防侵入性肺炎球菌病,但对于预防肺炎球菌引致的非入侵性肺炎的效能却未如理想,读者 需要先了解清楚。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现时已纳入港府的政策,卫生署会为2个月大和4个月大的儿童接种十三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并在1岁时接种加强剂。 至于 65 岁或以上的长者,合资格人士可获资助到已登记参与计划的私家医生接种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是可以同时接种,俗称「左流右肺」。 市民如担心染病影响新年佳节,除了考虑在公众场所戴口罩,也应尽快接种疫苗为上。 (资料图片)

曾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免疫力缺乏症、慢性心脏病、肺、肝、肾等疾病、装有人工耳蜗等均属高风险人士,「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亦建议有关人士应接种 一剂十三价疫苗,一年后再接种一剂二十三价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是可以同时接种,俗称「左流右肺」。 即时同一次接种,在左手接种流感疫苗,右手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毋需分开两个日子接种。 市民如担心染病影响新年佳节,除了考虑在公众场所戴口罩,也应尽快接种疫苗为上。

原文网址: 流感痊愈勿松懈 肺炎球菌或乘虚而入 长者幼儿高危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301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感冒引发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后竟截肢! 医提醒感冒5天没好出现这些转变要警觉
感冒引发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后竟截肢! 医提醒感冒5天没好出现这些转变要警觉
2024-03-07 09:36:30 联合报元气中心 / 记者廖静清台北报导

美国一名51岁高中女老师雪莉(Sherri Moody)在户外教学后出现感冒症状,原以为休息几天就没事,没想到短短几天出现高烧、呼吸困难,送医治疗后,发现她的 肺部因肺炎链球菌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因血液循环不佳,导致手脚发黑坏死,被迫截肢。 医师呼吁,勿轻忽感冒影响身体抵抗力, 5岁以下、65岁以上更要特别留意。

感冒肺炎链球菌导致感染性休克 截肢保命
根据《每日邮报》等外媒综合报导,为了治疗雪莉因肺炎链球菌导致的感染性休克,医师为了保住她的性命,使用药物让血液运输至她的重要器官内,但使雪莉 的四肢血液循环受影响,导致她的手脚发黑坏死。 最终在雪莉的生命迹象稳定后,医师将她的手臂和膝盖以下全数截肢。

让雪莉感染情况恶化的原因,因为雪莉一直服用的关节炎药物,削弱了她抵抗感染的能力。 对于被迫截肢,雪莉表示「我的精神非常坚强,不过我只是选择快乐,但这并不是说我会时不时崩溃,只是会哭一会儿,我不会让它持续太久。」

感冒与流感都是病毒感染导致,但属于不同的病毒,新光医院家医科主治医师柳朋驰表示,感冒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若身体抵抗力差,也可能因细菌引发继发性感染 。

感冒的致病原超过上百种病毒,细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浆菌等,如果刚好免疫力低下,可能引起败血症、肺炎或心肌炎,入侵血液传播至身体各器官, 引起更严重的感染,甚至休克。

为什么有些人感冒症状轻微,有些人却重症?
为什么有些人感冒症状轻微,有些人却会发病好几天,甚至并发重症? 柳朋驰说,主要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一般人可能3至5天就会缓解,免疫力差的人则会拖上一星期,5岁以下幼童、65岁以上长者要特别留意。

另外,有酒瘾、长期服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也是容易感冒的族群。 柳朋驰强调,糖尿病患者感冒后,并发肺炎的机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因为高血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建议在季节交替之际,注意穿着、多均衡饮食,并规律用药及测量血糖 。

柳朋驰提醒,感冒症状若未在3至5天缓解,出现胸闷、气喘、血斑、嗜睡、间歇性发烧超过48小时,一定要提高警觉,透过抽血、影像检查找出病因。

建议关怀家中长辈健康情形,柳朋驰说,可观察其活动力、食欲、如厕次数,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提升长者免疫保护力。 千万别轻忽感冒,若没有杀死病毒或细菌,当身体免疫力变差时,反覆发作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并发症非常多,小病也会变成大病。

原文网址: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1/7814221
血清3型肺炎球菌死亡率可达47% 医院药剂师学会吁尽快接种疫苗
血清3型肺炎球菌死亡率可达47% 医院药剂师学会吁尽快接种疫苗
2023-12-14 00:00
医院药剂师学会副会长(外务)苏曜华呼吁市民尽快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是香港常见致死疾病。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指出,香港最常见的肺炎球菌血清型为血清3型,具高抗药性,死亡率也不低,建议未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2岁以下幼童和65岁或以上人士, 与2岁或以上有糖尿病、心脏病或长期病患等高风险情况人士,尽快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及减低需使用抗生素的机会,避免耐药性情况加剧。 学会亦称,选择疫苗时应考虑当地盛行的血清型,而新一代15价疫苗对血清3型可诱发更强免疫效力。


肺炎球菌血清3型「三高」  包括高严重性、高耐药性及高死亡率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副会长(外务)苏曜华表示,肺炎球菌血清3型有「三高」特征,包括高严重性、高耐药性及高死亡率。 他解释,有研究发现,约5至7成感染肺炎球菌血清3型的本地患者已对一些常用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和四环霉素产生耐药性。 另外,血清3型肺炎球菌引致的入侵性疾病,在多重病患者中的死亡率可高达47%。

苏曜华指,要预防感染肺炎球菌,应保持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并接种疫苗。 他提到,肺炎球菌疫苗传统上主要有23价疫苗及13价疫苗;现时香港亦有新一代15价和20价疫苗,其中15价疫苗已获纳入疫苗资助计划,除了覆盖13价疫苗所包含 的血清型外,还包括22F及33F两种血清型,对香港盛行的血清3型可诱发更强免疫效力。 在耐受性及安全性方面,15价疫苗与其他疫苗相若,婴儿、小童及成人均可接种。 他补充,新20价疫苗在港暂时只批准让成人接种,幼童则未可接种。

记者 萧博禧
原文网址: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69485/%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8%A1% 80%E6%B8%853%E5%9E%8B%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6%AD%BB%E4%BA%A1% E7%8E%87%E5%8F%AF%E9%81%9447-%E9%86%AB%E9%99%A2%E8%97%A5%E5%8A%91%E5%B8%AB%E5 %AD%B8%E6%9C%83%E7%B1%B2%E7%9B%A1%E5%BF%AB%E6%8E%A5%E7%A8%AE%E7%96%AB%E8%8B %97
预防肺炎丨肺炎球菌或变「无药可医」! 专家教路预防感染「三部曲」
预防肺炎丨肺炎球菌或变「无药可医」! 专家教路预防感染「三部曲」
Medical Inspire 医. 思维
2023年12月15日

预防肺炎丨肺炎球菌或变「无药可医」! 专家教路预防感染「三部曲」
预防肺炎丨随着冬季来临,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不论是本地或其他地区的入侵性肺炎球菌耐药性菌株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世卫(WHO)早前更将入侵性肺炎球菌列为耐药性高的「超级细菌」,情况值得关注 。

撰文:Ray@Medical Inspire 

预防肺炎丨肺炎球菌或变「无药可医」! 专家教路预防感染「三部曲」
肺炎是香港第二常见致死疾病,而本地研究亦发现,21.6%的社区型肺炎成人感染个案都是与肺炎链球菌(或简称肺炎球菌)有关。 肺炎球菌一般只会引起较轻微的病症如鼻窦炎和中耳炎,但一旦细菌入侵了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入侵性肺炎球菌病,便有机会导致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病,甚至死亡。


入侵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7%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副会长(外务)苏曜华药剂师指出,目前肺炎球菌大约有超过100多种血清型,当中约有30种会造成人类感染;香港最常见的肺炎球菌血清型是血清3型。 惟血清3型有「三高」特征,包括严重性较其他血清型高、具有高抗药性、死亡率高且并发症严重。 高危人士包括2至4岁幼童、长者、曾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免疫力受损人士、长期病患者及植入人工耳蜗的人士。


苏曜华解释,据资料显示,血清3型肺炎链球菌引致的入侵性疾病在多重病患者中,死亡率可高达47%;另外有研究发现,约50%至70%感染血清3型肺炎链球菌的 本地患者,已对部分常用抗生素,如红霉素和四环霉素产生耐药性,若情况持续或最终会变成无药可医。

「事实上,我们每使用一次抗生素,便等于制造一次机会让细菌发展出击败抗生素的能力,成为抗生素耐药性细菌,若耐药性情况持续,最终肺炎球菌病便会变成无药可医。 」


预防感染三部曲
而面对「恶菌」并不能坐以待毙,苏曜华药剂师表示,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有「三部曲」:

第一步: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
洗手时应以枧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应戴上口罩,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及尽早向医生求诊
保持均衡饮食及恒常运动

第二步:保持环境卫生

经常清洁和使用 1 比 99 稀释家用漂白水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家俬、玩具等
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1 比 49 稀释家用漂白水可用于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如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前往人多挤逼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众地方

第三步:接种疫苗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疾病其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价数愈高不等于愈好
虽然本港已有13价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惟感染人数正持续上升,苏曜华指问题值得思考及研究,更认为与病毒的高耐药性有关。 他亦击破传言指,很多市民都认为,接种疫苗必定是「价数愈高的疫苗」便是愈好,但其实不然。 苏曜华解释,价数愈高的疫苗反而可能有其限制,反而应因应当地盛行的血清型,选择接种合适的疫苗。


就香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科学委员会)最新建议,新一代15及20价疫苗,均属安全和有效。 而相比现时正接种的13价疫苗,15价疫苗对血清3型肺炎球菌产生的免疫反应较高,相信能更有效预防感染。 因此建议港府更改「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政府肺炎球菌防疫注射计划」,以15价疫苗取代13价疫苗,并建议高风险人士尽快接种疫苗,以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减少使用抗生素,避免 耐药性情况加剧。

原文网址: https://hk.news.yahoo.com/%E9%A0%90%E9%98%B2%E8%82%BA%E7%82%8E%E4%B8%A8%E8%82% BA%E7%82%8E%E7%90%83%E8%8F%8C%E6%88%96%E8%AE%8A-%E7%84%A1%E8%97%A5%E5%8F%AF %E9%86%AB-%E5%B0%88%E5%AE%B6%E6%95%99%E8%B7%AF%E9%A0%90%E9%98%B2%E6%84%9F% E6%9F%93-%E4%B8%89%E9%83%A8%E6%9B%B2-085305471.html
肺炎球菌|本港首季感染个案较去年高1倍!多个医学团体倡高风险人士尽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本港首季感染个案较去年高1倍!多个医学团体倡高风险人士尽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2024年6月4日

香港首季录得32宗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个案,比去年同期高出逾一倍,当中血清3型比例占最多。有专科医生指血清3型患者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他血清型。多个医学团体提醒长者、幼儿等高危人士应尽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加强保护。

肺炎球菌主要经飞沫、亲密接触或触摸被污染物件而传播。而感染肺炎球菌后,会出现肺炎等症状,其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亦不容忽视,尤其是幼儿及长者两个高危群组。

儿童免疫、过敏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港大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日华医生引述研究指出,本港平均每20名入侵性肺炎球菌病幼童患者,便有1人死亡,而且一成幼童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休克、二尖瓣膜穿孔、脑血管病变等。另有研究指出,65岁长者感染侵入性肺炎球菌病机会约为一般成人三倍。

关日华又补充,现时本港流行血清3型,所致的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有「三高」风险需要特别注意,即住院率、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其他血清型,另亦引述有研究显示,在多重病患者中,血清3型肺炎球菌引致的入侵性疾病的死亡率可高达47%。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会长、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林纬逊医生指出:「不同血清型的肺炎球菌会在社区中传播并寄存在鼻咽内,可以经由打喷嚏传染给高危人士。如这些高危一族接触带有肺炎球菌的飞沫,便可能受感染。因此,长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除了可以减低自身感染风险外,还可以建立免疫屏障,以减低交叉传播的风险。」林纬逊续称,目前有多款肺炎球菌疫苗供应,建议市民应按身处地方流行的血清型、个人身体情况等因素,来考虑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以减低感染风险。

而根据本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接种建议,相比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及20价疫苗,15价疫苗对血清3型肺炎球菌所产生的免疫反应较高,相信能更有效预防由这血清型引致的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在「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政府肺炎球菌防疫注射计划」下均以15价疫苗取代13价疫苗;而65岁或以上没有高风险情况的长者,若未曾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应接种一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而有高风险情况的人士则应接种一剂15价疫苗,并于一年后再接种一剂23价疫苗。


原文网址: https://hk.news.yahoo.com/%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6%9C%AC%E6%B8 %AF%E9%A6%96%E5%AD%A3%E6%84%9F%E6%9F%93%E5%80%8B%E6%A1%88%E8%BC%83%E5%8E%BB %E5%B9%B4%E9%AB%981%E5%80%8D-%E5%A4%9A%E5%80%8B%E9%86%AB%E5%AD%B8%E5%9C%98% E9%AB%94%E5%80%A1%E9%AB%98%E9%A2%A8%E9%9A%AA%E4%BA%BA%E5%A3%AB%E7%9B%A1%E6% 97%A9%E6%8E%A5%E7%A8%AE%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7%96%AB%E8%8B% 97-081753794.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BpTxdO7wC74lM2IpZAMymFkZeNyTSxi1hP40fLZd0Vl37V82Y0FtaBkF1zxgs2lIl7eCes9AtWtuHvknbL_i7YMEkrJE5EfdvjdrETI_rpQBSPrs35H2BEZihF2I0DzVGwjc4h8M4lyq45ygWKhJ3rleEdOMmn2eo9Z3rxOgGpQ
侵入性肺炎球菌|上半年53宗感染
侵入性肺炎球菌|上半年53宗感染
撰文:何倩瑜出版:2024-08-02

卫生署表示,今年一至六月本港共录得53宗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个案,当中约36%(19宗)属65岁或以上长者。卫生防护中心今日(2日)公布,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政府防疫注射计划(包括免费及资助),将由8月5日起分别为合资格儿童和长者提供十五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取代现时提供的十三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以加强儿童和长者对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的免疫力。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2日)公布由8月5日起分别为合资格儿童和长者提供十五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卢翊铭摄)

在2023/24年度,政府防疫注射计划及疫苗资助计划分别接种约56,200及53,700剂肺炎球菌疫苗。在该两项政府疫苗计划下,大约有68.4万名65岁或以上长者接种最少一剂肺炎球菌疫苗,整体覆盖率为41.8%。首半年感染个案较疫情前同期低

卫生署发言人表示,今年一至六月本港共录得53宗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个案,当中约36%(19宗)属65岁或以上长者,尽管数字较新冠疫情前(2015至2019年)每年同期介乎94至107宗(长者的个案介乎38至48宗)为低,卫生署仍呼吁市民仍然应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保障个人健康。儿童和高风险人士相应疫苗接种时间表维持不变

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早前就本地采用的肺炎球菌疫苗发表更新建议,建议在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政府肺炎球菌防疫注射计划下均以十五价疫苗取代十三价疫苗,儿童和高风险人士的相应疫苗接种时间表维持不变。

原文网址: 侵入性肺炎球菌|上半年53宗感染 卫生署8.5起改用十五价疫苗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4428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肺炎球菌|本港首季感染个案较去年高1倍!多个医学团体倡高风险人士尽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本港首季感染个案较去年高1倍!多个医学团体倡高风险人士尽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2024年6月4日

香港首季录得32宗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个案,比去年同期高出逾一倍,当中血清3型比例占最多。有专科医生指血清3型患者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他血清型。多个医学团体提醒长者、幼儿等高危人士应尽早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加强保护。


肺炎球菌主要经飞沫、亲密接触或触摸被污染物件而传播。而感染肺炎球菌后,会出现肺炎等症状,其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亦不容忽视,尤其是幼儿及长者两个高危群组。

儿童免疫、过敏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港大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日华医生引述研究指出,本港平均每20名入侵性肺炎球菌病幼童患者,便有1人死亡,而且一成幼童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休克、二尖瓣膜穿孔、脑血管病变等。另有研究指出,65岁长者感染侵入性肺炎球菌病机会约为一般成人三倍。


关日华又补充,现时本港流行血清3型,所致的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有「三高」风险需要特别注意,即住院率、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其他血清型,另亦引述有研究显示,在多重病患者中,血清3型肺炎球菌引致的入侵性疾病的死亡率可高达47%。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会长、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林纬逊医生指出:「不同血清型的肺炎球菌会在社区中传播并寄存在鼻咽内,可以经由打喷嚏传染给高危人士。如这些高危一族接触带有肺炎球菌的飞沫,便可能受感染。因此,长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除了可以减低自身感染风险外,还可以建立免疫屏障,以减低交叉传播的风险。」林纬逊续称,目前有多款肺炎球菌疫苗供应,建议市民应按身处地方流行的血清型、个人身体情况等因素,来考虑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以减低感染风险。

而根据本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接种建议,相比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及20价疫苗,15价疫苗对血清3型肺炎球菌所产生的免疫反应较高,相信能更有效预防由这血清型引致的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在「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和「政府肺炎球菌防疫注射计划」下均以15价疫苗取代13价疫苗;而65岁或以上没有高风险情况的长者,若未曾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应接种一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而有高风险情况的人士则应接种一剂15价疫苗,并于一年后再接种一剂23价疫苗。

原文网址:  https://hk.news.yahoo.com/%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6%9C%AC%E6%B8 %AF%E9%A6%96%E5%AD%A3%E6%84%9F%E6%9F%93%E5%80%8B%E6%A1%88%E8%BC%83%E5%8E%BB %E5%B9%B4%E9%AB%981%E5%80%8D-%E5%A4%9A%E5%80%8B%E9%86%AB%E5%AD%B8%E5%9C%98% E9%AB%94%E5%80%A1%E9%AB%98%E9%A2%A8%E9%9A%AA%E4%BA%BA%E5%A3%AB%E7%9B%A1%E6% 97%A9%E6%8E%A5%E7%A8%AE%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7%96%AB%E8%8B% 97-081753794.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BpTxdO7wC74lM2IpZAMymFkZeNyTSxi1hP40fLZd0Vl37V82Y0FtaBkF1zxgs2lIl7eCes9AtWtuHvknbL_i7YMEkrJE5EfdvjdrETI_rpQBSPrs35H2BEZihF2I0DzVGwjc4h8M4lyq45ygWKhJ3rleEdOMmn2eo9Z3rxOgGpQ
【冬阳天地】肺炎链球菌或合胞病毒感染
【冬阳天地】肺炎链球菌或合胞病毒感染
2024-10-15 04:07:52

秋天又是大家讨论要不要打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合胞病毒疫苗的时期,因为你会见到很多人有咳嗽、喉咙痛,流鼻水、发烧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大多数是由过滤性病毒感染所致,症状比较轻微,传染性强又快,通过唾液,近距离接触,打喷嚏,口水或鼻涕等分泌物所传染,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至三日持续五至七日,如果症状轻可以自己好转,但也有些抵抗力差的老人家或小朋友,正在食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的人士可以很严重,如果是细菌性肺炎可以潜伏期五至七日,维持病征一两个星期,而且症状比较严重;如果病毒和细菌混合性感染,可以出现高烧,咳出黄色的脓痰,严重者可以出现肺炎、中耳炎、心脏衰竭,肝肾功能差,甚至要入深切治疗部留医,可以致命。

呼吸道感染预防胜于治疗,抵抗力差的易感人群在公众场合要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病人,可以考虑打流感疫苗、合胞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

肺炎链球菌疫苗有13价、15价、20价、23价。政府有实行资助计划为高危险的人士免费接种13价、23价、15价。如果要打新的品种20价的话,则需要自己付费用。每个疫苗覆盖不同,最好请教你自己的医生看你适合用哪一个。一般只是打的位置有少许痛楚,一两天后就消失了,除非疫苗敏感要看医生。 ●梁冬阳医生



原文网址: 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0/15/AP670d7a21e4b0ee6b0e8a7d2b.html
肺炎球菌|学者:本港仅6%高风险人士曾正确完成疫苗接种 呼吁尽快接种
肺炎球菌|学者:本港仅6%高风险人士曾正确完成疫苗接种 呼吁尽快接种
撰文: 陈展棋
发布时间: 2024/10/22 16:46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提供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表示,预料香港冬季将出现肺炎球菌感染高峰,呼吁高风险人士应主动向医生了解注射肺炎球菌疫苗的不同选择。有学者表示,参考了多地研究,香港只有6.4%拥卫生署所列高风险病症的人士,能够正确地完成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序列,较其他国家为低。

香港中文大学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总监、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黄至生教授表示,参考了近年美国、澳洲、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约20份的研究,发现这几个地区居民对肺炎球菌的风险和患病带来的严重性不太了解,而且能正确地完成接种疫苗的比率亦属于低。香港只有6.4%拥有至少一种卫生署所列高风险病症的人士能够正确地完成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序列,而美国则有15%接种至少一剂肺炎球菌疫苗的人士正确完成接种。

肺炎球菌疫苗主要分为结合型疫苗(PCV)及多糖体疫苗(PPSV)。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及讲座教授孔繁毅表示,未能正确完成接种的原因可能包括不知道须要接种第二剂疫苗、因第二剂疫苗相距至少一年而忘记接种,又或者是不清楚哪一款肺炎球菌疫苗适合作为自己第二剂疫苗。孔繁毅表示,综合不同研究结果,2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20)是较便捷的选择,有助避免未能完成多剂疫苗组合的情况,建议政府考虑纳入成为疫苗接种计划选择之一。

原文网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845603/%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F%BD%9C%E5% AD%B8%E8%80%85%EF%BC%9A%E6%9C%AC%E6%B8%AF%E5%83%856-%E9%AB%98%E9%A2%A8%E9%9A %AA%E4%BA%BA%E5%A3%AB%E6%9B%BE%E6%AD%A3%E7%A2%BA%E5%AE%8C%E6%88%90%E7%96%AB %E8%8B%97%E6%8E%A5%E7%A8%AE%E3%80%80%E5%91%BC%E7%B1%B2%E7%9B%A1%E5%BF%AB%E6 %8E%A5%E7%A8%AE
肺炎球菌高峰期杀到 过来人:完全不能呼吸
肺炎球菌高峰期杀到 过来人:完全不能呼吸
12月25日(三) 22:31更新

近日天气急降,除了担心流感、新冠、合胞病毒外,冬季亦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峰期,入侵性肺炎球菌病可引致脑膜炎、菌血症及败血病等,更是去年香港的第二主要死因,幼童、长者及长期病患者等为高风险群组。即使不是高风险群组,感染肺炎球菌亦相当严重,《东呼即应》邀请艺人以康复者身份,分享染病初期未有重视,及后发高烧、不断冒汗、胸口痛,出现恶心感、呼吸不顺。出院后不敢做运动,体力大不如前,生活受影响。有医生指若患上新冠或流感,同时又有肺炎链球菌入侵,后果可以很严重。当病菌攻击耳、鼻、气管,可引致中耳炎、鼻窦炎、肺炎。

绰号「俄仔」的艺人、网红Ansheles今年5月确诊「肺炎球菌感染」,并需要即时入院,他当时突然出现不适,喉咙非常痛,完全好像不能呼吸,他原以为是压力所致,但期后开始发高烧,更高达摄氏约39至40度,同时不断出汗,胸部非常痛,又感到恶心,呼吸亦不畅顺。他表示,其个人生活饮食健康,不烟不酒,定时做运动,故想不到会病得如此严重,即使病愈超过半年仍有后遗症,亦未敢跑步,因担心耐力不如从前,呼吸亦没之前畅顺,需时慢慢康复。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早前预料,本港冬季将出现「肺炎球菌感染高峰」,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卢浩然表示,流感或伤风感冒等病毒在冬季都很活跃,很多人都会伤风、咳嗽。而在病毒感染期间身体的抵抗能力会降低,还有如鼻涕、痰等分泌,给了一个很好的「土壤」,令到肺炎链球菌等「住」在鼻里的病菌,有机会乘虚而入,攻击耳朵造成中耳炎;进入鼻窦变成鼻窦炎;沿气管攻击变成肺炎,甚至一些入侵性的感染,所以一般伴随病毒秋冬时间都是一个高峰期,接下来的1月、2月就是流感的高峰期,可以估计肺炎链球菌在这段时间会有很大机会跟着一起爆发。

卢浩然提醒,当本身面对严重的病毒感染,同时引爆一个链球菌的入侵,整件事就可以很严重,加上肺炎链球菌其实在细菌性肺炎里是「大哥」,是第一号杀手,亦是社区肺炎中最常见的病菌,特别是长者、幼童或身体抵抗力弱的长期病患,都有较高风险出现严重状况,最严重的称为「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包括脑膜炎、细菌入血、菌血症、败血症或者一些严重的肺炎,有入血风险的肺炎,这些死亡率都可以很高。

卢续说,现时市面有两种肺炎球菌疫苗,包括较旧的多糖疫苗及较新的结合疫苗。多糖疫苗例子为23价疫苗,但其引起抗体反应比较短暂,几年后或会「免疫失忆」。而15价和20价疫苗属于结合疫苗,其特点是可以引起长效的免疫记忆,接种后身体会长期记住那几种「敌人」,一直有保护力。目前在政府的疫苗资助计划,或者在公立医院现有的疫苗计划中,暂时包括15价和23价;而20价疫苗暂时要到私家医院或私人诊所接种。他指香港接种疫苗比率在长者及高危组别未如理想,即是50岁以上,特别是慢性长期疾病或抵抗力差的病人,他们的整体接种率现在只是四成多,相信需要大大提高高危组别人士的接种率。

卫生署回覆指,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去年已就15价及20价肺炎球菌疫苗深入讨论,认为高风险组别的长者接种一剂15价及一剂23价疫苗,在保护时间和覆盖血清型方面的效果较好,署方又指会适时检视本地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以及相关疫苗使用的最新科研实证及发展,于有需要时更新接种建议。


原文网址:肺炎球菌高峰期杀到 过来人:完全不能呼吸 | on.cc东网 | 中港台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1225/bkn-20241225191650953-1225_00822_001.html
流感|4岁童同时感染甲型流感与侵入性肺炎球菌 情况严重留医深切治疗部
流感|4岁童同时感染甲型流感与侵入性肺炎球菌 情况严重留医深切治疗部
发布时间: 2025/01/11 11:16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11日)公布,一名未接种流感疫苗的4岁幼童,同时感染甲型流感与侵入性肺炎球菌,目前情况严重,仍然留医,呼吁市民接种流感疫苗,以减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中心指,改名男童过往健康良好,上周开始发高烧、咳嗽和肚痛,周日(5日)到私家医院普通科门诊求诊,周二(7日)再向另一私家医生求医,同日入住嘉诺撒医院,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证实对肺炎球菌呈阳性反应,翌日(8日)被转送玛丽医院儿童深切治疗部接受治疗,其鼻咽采样样本经化验后,证实对甲型流感(H1)病毒呈阳性反应,临床诊断为同时感染甲型流感与严重侵入性肺炎球菌并发肺炎。

中心提到,为提升学童的疫苗覆盖率,今年季节性流感疫苗学校外展计划实施特别安排,卫生署早前向所有幼稚园和幼儿中心发信表明可于同一或不同的外展活动自由选用注射式灭活和喷鼻式减活流感疫苗,仍未提供确定接种日期的学校亦应尽快于未来两星期安排接种,以保障学童健康及减低学童因患上流感导致缺课而影响学习。

原文网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885986/%E6%B5%81%E6%84%9F%EF%BD%9C4%E6%AD%B2%E7%AB%A5%E5% 90%8C%E6%99%82%E6%84%9F%E6%9F%93%E7%94%B2%E5%9E%8B%E6%B5%81%E6%84%9F%E8%88% 87%E4%BE%B5%E5%85%A5%E6%80%A7%E8%82%BA%E7%82%8E%E7%90%83%E8%8F%8C%E3%80%80% E6%83%85%E6%B3%81%E5%9A%B4%E9%87%8D%E7%95%99%E9%86%AB%E6%B7%B1%E5%88%87%E6% B2%BB%E7%99%82%E9%83%A8
打错针|天水围母婴健康院为两婴儿错打肺炎链球菌疫苗 涉事时段共7婴儿打针
打错针|天水围母婴健康院为两婴儿错打肺炎链球菌疫苗 涉事时段共7婴儿打针


天水围母婴健康院发生错误为婴儿接种疫苗事件。卫生署今日(20日)公布,天水围母婴健康院于本周一(17日)为两名原定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错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正严肃调查和跟进事件,并已向受影响儿童的家长解释及致歉,有关儿童目前没有不良反应,经儿科专科医生的评估,事件不会对涉事儿童构成健康风险。

初步调查显示事件涉及人为错误,涉及事件的母婴健康院护士已被暂停注射疫苗的职务。

天水围母婴健康院按照恒常监察机制在本月17日服务时段结束后,覆核疫苗纪录,发现在当日下午4时至5时30分服务时段已使用的疫苗,与应接种疫苗的数量不一致,因此发现事件。

上述时段内有7名儿童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在覆核已使用的疫苗时察觉少用了两剂乙型肝炎疫苗,多用了两剂肺炎链球菌疫苗。经反覆与疫苗存货量核对后,确定该时段其中两名儿童被错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初步调查显示,该时段接受了疫苗接种的儿童年龄由1至7个月大。在「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下,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型肝炎疫苗,其后分别于1个月及6个月大接种第二及第三剂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方面,基础接种应在2个月大和4个月大进行,及后在12个月大时接种一剂加强剂。

卫生署的医护人员已联系全部7名受影响儿童的家长,向他们致歉和讲解卫生署的跟进工作,亦已安排儿科专科医生尽快为有关儿童进行详细检查,并会在适当时间为他们补种乙型肝炎疫苗,及按「计划」完成接种三剂肺炎链球菌疫苗。

卫生署医护人员已征询儿科专科医生的意见,并参考相关的资料,经仔细评估后,相信事件不会对儿童构成健康风险。

调查工作仍在进行。初步调查显示,事件属人为错误。卫生署已责成所有母婴健康院加强前线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严格遵照内部指引,在注射疫苗前,仔细核对疫苗和病人资料,并与陪同儿童接种的人士核实,避免同类事件发生。

卫生署再次向受影响人士衷心致歉。涉及事件的母婴健康院护士已被暂停注射疫苗的职务,如证实有关人员涉及违纪,会按既定程序处理。视乎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卫生署不排除将事件转介香港护士管理局作适当跟进。

原文网址: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903917/%E6%89%93%E9%8C%AF%E9%87%9D%EF%BD%9C%E5%A4%A9%E6%B0%B4%E5%9C%8D%E6%AF%8D%E5%AC%B0%E5%81%A5%E5%BA%B7%E9%99%A2%E7%82%BA%E5%85%A9%E5%AC%B0%E5%85%92%E9%8C%AF%E6%89%93%E8%82%BA%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7%96%AB%E8%8B%97%E3%80%80%E6%B6%89%E4%BA%8B%E6%99%82%E6%AE%B5%E5%85%B17%E5%AC%B0%E5%85%92%E6%89%93%E9%87%9D
东方日报A1:致命性肺炎球菌 病童切肺逼换肾
东方日报A1:致命性肺炎球菌 病童切肺逼换肾

侵入性肺炎球菌连环施袭儿童,有小童要切肺、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今年截至4月,卫生署已录得82宗侵入性肺炎球菌个案,其中16宗的感染者是18岁以下儿童,而今年的血清3型个案已有36宗,达去年全年的80%。近日网上流传儿童医院一宗严重个案,中招女童因肺链引致败血,在儿童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需用「人工肺」维持生命,其中一边肺已经完全失去功能,医生指若情况没改善,女童恐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日前有医生亦引述,疫后儿童医院的肺炎球菌重症个案,绝大部分个案涉及「血清3型」,部分患者更要「切肺」、「洗肾」,甚至「换肾」。

上述使用人工肺的患者个案,其母友人早前在网上发文,透露有女童感染肺链重症,遂为其发起集气活动,望为稚女打气。而上月的《香港医学杂志》中,就有评论文章根据本港一间大型医院的儿童深切治疗部(PICU)于疫后几年的「侵入性肺炎球菌」个案,指出相关的严重个案绝大多数涉及「血清3型」,且相关患者均曾接种上一代13价肺炎球菌疫苗。韩指出,以往的13价疫苗理论上能预防血清3型,惟本港仍不时有儿童肺炎球菌重症出现,当中最多为血清3型,情况与内地、台湾等邻近地区有所不同。

文章通讯作者、儿科专科医生韩锦伦指出,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常见于人体上呼吸道,若扩散到其他部位则会演变成「侵入性肺炎球菌」(IPD)感染,除了「入肺」,亦有可能「入脑」、「入血」等,其中儿童、长者或免疫力低人士风险较高。疫情期间,侵入性肺炎球菌个案近乎销声匿迹,但疫后复常后开始渐渐反弹。

他指出,涉及「侵入性」的重症,一旦延误医治便相当危险,虽然本港医疗技术先进令肺炎球菌的死亡率一直甚低,但仍有少数严重个案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曾有患者感染肺炎球菌后,病菌侵入到肺包而导致肺积水,有严重个案更要靠「体外膜氧合治疗」(ECMO,俗称「人工肺」)维持病童的生命,甚至有人要切去半个肺。同时,这种病也可能导致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引致慢性肾衰竭,有病人因而需要长期洗肾,甚至换肾。

他续指,香港的疫苗接种计划自2011年采用「13价肺炎球菌疫苗」,其保障范围包括「血清3型」。直至前年,「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发表疫苗建议,认为15价疫苗对血清3型的免疫反应,较13价疫苗高。而政府亦于去年在「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及相关疫苗计划中,以15价取代13价疫苗。对于新的15价疫苗,他认为仍需观察未来几年的血清3型重症数字有否降低,亦要小心留意更新疫苗时有否其他血清型重症数字上升。


原文网址:东方日报A1:致命性肺炎球菌 病童切肺逼换肾 | on.cc东网 | 中港台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525/bkn-20250525033002099-0525_00822_001.html

侵入性肺炎球菌连环施袭儿童,有小童要切肺、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今年截至4月,卫生署已录得82宗侵入性肺炎球菌个案,其中16宗的感染者是18岁以下儿童,而今年的血清3型个案已有36宗,达去年全年的80%。近日网上流传儿童医院一宗严重个案,中招女童因肺链引致败血,在儿童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需用「人工肺」维持生命,其中一边肺已经完全失去功能,医生指若情况没改善,女童恐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日前有医生亦引述,疫后儿童医院的肺炎球菌重症个案,绝大部分个案涉及「血清3型」,部分患者更要「切肺」、「洗肾」,甚至「换肾」。

上述使用人工肺的患者个案,其母友人早前在网上发文,透露有女童感染肺链重症,遂为其发起集气活动,望为稚女打气。而上月的《香港医学杂志》中,就有评论文章根据本港一间大型医院的儿童深切治疗部(PICU)于疫后几年的「侵入性肺炎球菌」个案,指出相关的严重个案绝大多数涉及「血清3型」,且相关患者均曾接种上一代13价肺炎球菌疫苗。韩指出,以往的13价疫苗理论上能预防血清3型,惟本港仍不时有儿童肺炎球菌重症出现,当中最多为血清3型,情况与内地、台湾等邻近地区有所不同。

文章通讯作者、儿科专科医生韩锦伦指出,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常见于人体上呼吸道,若扩散到其他部位则会演变成「侵入性肺炎球菌」(IPD)感染,除了「入肺」,亦有可能「入脑」、「入血」等,其中儿童、长者或免疫力低人士风险较高。疫情期间,侵入性肺炎球菌个案近乎销声匿迹,但疫后复常后开始渐渐反弹。

他指出,涉及「侵入性」的重症,一旦延误医治便相当危险,虽然本港医疗技术先进令肺炎球菌的死亡率一直甚低,但仍有少数严重个案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曾有患者感染肺炎球菌后,病菌侵入到肺包而导致肺积水,有严重个案更要靠「体外膜氧合治疗」(ECMO,俗称「人工肺」)维持病童的生命,甚至有人要切去半个肺。同时,这种病也可能导致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引致慢性肾衰竭,有病人因而需要长期洗肾,甚至换肾。

他续指,香港的疫苗接种计划自2011年采用「13价肺炎球菌疫苗」,其保障范围包括「血清3型」。直至前年,「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发表疫苗建议,认为15价疫苗对血清3型的免疫反应,较13价疫苗高。而政府亦于去年在「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及相关疫苗计划中,以15价取代13价疫苗。对于新的15价疫苗,他认为仍需观察未来几年的血清3型重症数字有否降低,亦要小心留意更新疫苗时有否其他血清型重症数字上升。


原文网址:东方日报A1:致命性肺炎球菌 病童切肺逼换肾 | on.cc东网 | 中港台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50525/bkn-20250525033002099-0525_00822_001.html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