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40萬男女患骨質疏鬆症 兩高危群組應定期檢查


骨質疏鬆是否只與長者有關?如不幸患上骨質疏鬆是否能治療?事實上,骨質疏鬆早期並無明顯臨床徵狀,但估計全球每3秒便發生一宗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而本港亦有30萬名停經婦女及10萬名50歲以上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除了令生活質素下降以及容易發生意外,嚴重的更可引發各種併發症,絕對不能忽視。


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雖然早期無明顯臨床徵狀,但可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估計全球每3秒便發生一宗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骨質疏鬆症令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容易導致骨折,以及喪失部分活動能力及自我照顧能力,令生活質素下降,甚至可能引發各種併發症,而發生脆弱性骨折的部位當日,以髖骨、脊椎和橈骨遠端(手腕骨)最為常見。據資料顯示,本港有30萬名停經婦女及10萬名50歲以上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認為,普遍市民對骨質疏鬆的警覺性不足,並有不少迷思,例如誤以為骨質疏鬆是不可避免的老化現象,而脆弱性骨折也是年紀增長的必然後果。事實上,骨質疏鬆是可以治療,而骨折也有方法預防。骨質疏鬆的高危群組包括更年期婦女以及長者,建議他們可透過定期進行骨質疏鬆風險評估,減低脆弱性骨折的風險,如果骨質密度已屆稀薄或疏鬆程度,在排除其他病理引起的骨質流失後,醫生會考慮處方骨質疏鬆藥物,減慢患者骨質流失速度,以防止脆弱性骨折發生。

吸收足夠維他命D可減慢骨質流失
要預防骨質疏鬆,年輕人或低風險群組可每日吸收1,000至1,200毫克鈣質及800至1,000國際單位維他命D,鈣質可減慢骨質流失,減低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而維他命D則有助人體吸收鈣質,以及其他有助建立骨質的礦物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資料:HK01




28歲女滑倒…「骨頭全斷插出肉」血染病床!醫看傻:都不運動


台灣一名28歲女子被送到急診室時小腿脛骨、腓骨全斷掉,甚至「插出皮肉外」,救護車推床全是血,醫護人員原以為是車禍導致,追問下才發現,她在家中浴室滑倒,難以置信。豈料住院1個多月,她不僅難以復健、傷口也不易癒合,醫師無奈地說,「她會這麼容易骨折,因為她真的不運動、骨質很疏鬆。」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收治一名28歲女子,送醫時不斷哀嚎、救護車推床全是血,救護技術員已先幫她加壓止血,為小腿開放性骨折,脛骨、腓骨通通斷掉,還往後面插出皮膚,畫面相當驚悚。女子因末端循環血管被折到,因此先打止痛麻醉後,再做復位、以彈性繃帶纏起來,後續進行傷口處理。

柯世祐追問女子後才得知,她在家中浴室滑倒,「啪」一聲骨頭整個斷掉。接著會診骨科接手治療,他也沒再追蹤後續。

過了1個月後,骨科醫師詢問柯世祐,「你上次收的那個開放性骨折的女生還記得嗎?」表示自己正在寫公文,忍不住抱怨女子很誇張,因為不運動造成骨質很疏鬆,開刀也不好開、傷口不易癒合,重點是很難復健。

柯世祐解釋,這種病例開完刀後腳都會萎縮,必須用另一隻健康的腳去支撐,之後慢慢站立。一般會先坐在床上練習腳部力氣,「要給她站發現她完全站不起來,拿平常的枴杖也沒辦法拿。」進階到四腳拐應該要站起來,「他說她上肢沒有力氣,四腳拐也撐不起來。」

柯世祐轉述骨科醫師無奈心情,「她真的是肌力也差、骨質也差、體力也差」,還相當沒有毅力。因為女子住院超過1個月,且才28歲,搞得他必須要寫申覆文件。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減少,如果骨流失過多,就會骨質疏鬆,因此年輕時就該提早存好「骨本」,以預防老年「骨鬆」。營養師魏洋樺曾分享,想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先從以下3大方面著手,包括攝取足夠的鈣:每日建議1000~1200毫克、維生素D每日建議800 IU(約20微克)以及運動每週累計150分鐘。


資料:ETtoday




鈣質骨質正常一樣易骨折?吃太甜骨頭脆預防4招食豬腳


骨質疏鬆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要預防骨骼脆弱,最先想起的可能是「補鈣」,但在日本節目《名医のTHE太鼓判!》,專家就提到骨質疏鬆症都有可能會出現在鈣和磷充足的年輕女性身上。為了預防骨折,不妨參考專家提供的改善方法。

以往大家理解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主要是上年紀的女性。因為停經後荷爾蒙失調,導致鈣質流失,骨質密度亦因而急速下降。不過,日本節目《名医のTHE太鼓判!》中則提出,近年在年輕女性身上,即使骨質密度正常,骨頭卻脆弱易斷。該節目的主持人山瀨麻美,就正正是個例子。


吃碳水化合物 膠原蛋白劣化

47歳山瀨麻美,在某天穿着高跟鞋走路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失平衡,最終導致左腳腳趾側面骨折,以及右膝骨折。由於她經常骨折的關係,所以曾經做過身體檢查,但結果卻發現她的鈣和磷質都正常,加上她喜愛碳水化合物的習慣,專家推斷山瀨麻美是因為糖分攝取過量,骨骼的膠原蛋白劣化而變得容易骨折。


專家解釋,人體的骨骼由鈣質組成,而膠原蛋白就負責連接鈣質,保持骨骼強度,同時有軟墊的特性,可以幫助緩衝外來的撞擊,防止骨折。假如膠原蛋白失去彈性,就無法替骨頭避震,那就更容易骨折。


改善及預防方法

1. 減少糖分攝取

膠原蛋白變硬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糖分的過量攝取。由於膠原蛋白和糖分結合後,會變質並劣化,繼而失去彈性。因此大量進食甜食,引致血糖上升,亦有可能連帶增加骨折的風險。

2. 攝取膠原蛋白

適當攝取膠原蛋白可維持骨骼彈性和強度,防止骨折,可從食物攝取,如:豬腳、牛筋等。

世界衞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日糖分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5%,最多亦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以成人每日攝取2,000千卡熱量計算,每日來自的糖分的熱量應少於100至200卡路里。1克糖含4卡路里,即每日糖分攝取量應少於25至50克(即約5至10粒方糖)。

3. 進食菇類

專家建議攝取維他命D。在眾多的食物當中,菇類含有的維他命D相對較多。

4. 曬太陽

除了透過食物攝取,其實日照都是非常有效補充維他命D的方法,專家建議露出大約一隻手掌的皮膚吸收陽光便可,以夏天的陽光為例,只要曬足5分鐘就能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如果是冬天的時候,亦只是需要曬20分鐘便可。



資料:hk01



新冠後遺 |港大全球首發可致嚴重骨質流失 康復後續增骨折風險


長新冠後遺症引發的長期健康問題惹關注,有康復者持續出現骨痛或腳痛不適,香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成功解破痛症之謎,全球首次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可致嚴重骨質流失,增加康復者患上骨質疏鬆或骨折風險。研究團體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敘利亞倉鼠發現,可導致長骨及椎骨等部位內的小梁骨結構,出現20%至50%的嚴重骨質流失,更在染疫第60日已完全康復情況下流失仍持續。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楊偉國教授和陳福和醫生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為了解新冠病毒對骨組織代謝的影響,研究團隊在敘利亞倉鼠模型鼻內注入新冠病毒,並收集牠們受感染後的骨組織樣本。通過三維微米級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團隊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會引起長骨及椎骨等部位內的小梁骨結構,出現20%至50%不等的嚴重骨質流失。

研究發現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骨質流失,更會持續較長時間。研究進一步發現骨質流失與因感染新冠病毒誘導的細胞因子失調有密切關係。這種病理上的骨質缺乏與破骨細胞(一種負責骨組織吸收的細胞)的炎性息息相關;由感染新冠病毒引起的細胞因子失調不單影響破骨細胞分化,更在骨骼組織中引起促炎症反應,增強其促進破骨細胞生長的影響。


以接近人類感染狀況敘利亞倉鼠作模型 港大:需持續跟進

是項研究是全球首次利用接近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狀況的敘利亞倉鼠模型,研究新冠病毒對骨組織代謝的影響。研究結果證明,新冠病毒引發的病理性骨質流失可能是一種被忽視的併發症,未來需要持續跟進。


新冠病毒對手及腳長骨影響較大

負責有關研究的楊偉國教授表示,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對手及腳的長骨影響較大,可引發較高比率的骨質流失,對腰骨等椎骨的影響則較細。研究又顯示在感染初期的炎症期流失較嚴重,但到染疫第60日倉鼠已完全康復,骨質流失仍未停止。


楊偉國稱,曾有40、50歲的康復者在覆診時稱,大腿位置的骨骼持續痛楚,相信或與嚴重骨質流失有關,故呼籲有相關症狀的康復者要注意。已有骨質疏鬆問題的長者在康復後,或會出現「疊加」情況,加劇原本的骨質流失問題,骨折風險亦會相對提升。未來會研究可否透過藥物,阻止染疫後的骨質流失。



資料:

香港01




30歲後易變玻璃人 4類超級水果 預防骨質疏鬆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骨質流失狀況就越嚴重,而中高齡患者容易患骨質疏鬆症,但並不容易發現,因為患者僅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直到摔倒或用力過猛導致身體骨折,才會意識到不對勁,營養師朱瑞君對此分享水果4大營養素,表示想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喝牛奶或保健食品外,吃水果也能強化骨骼。

根據衛福部統計,人體在約20歲至30歲階段時,骨骼的骨量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而且女性在停經後,荷爾蒙減少會導致骨量流失速度加快,假若骨質流失過多,會使骨骼呈現中空、疏鬆現象,變得又脆又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但跌倒或搬重物用力過猛時,容易造成骨折,引發疼痛、難以行動等後遺症,還可能因此殘疾,影響健康生活品質,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對此,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專提到,有些人想靠喝牛乳補充鈣質,但卻患有乳糖不耐症,讓人相當困擾,除了喝牛奶外,其實吃水果也有強化骨骼的效果,因為水果富含4大營養素,分別是檸檬酸、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及鉀,能夠預防骨質疏鬆,例如檸檬、柳橙、橘子富含檸檬酸,而鈣質在酸性環境下吸收率較高,因此可攝取含檸檬酸的水果。

再者,維生素C能夠提高鈣質的吸收率,還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有助於強化骨骼,可選擇柑橘類、鳳梨、奇異果;而類胡蘿蔔素能抑制成熟破骨細胞的生存和骨吸收功能,並促進骨質合成,例如木瓜、芒果、番茄;鉀則是有助於維持骨骼礦物質密度,降低骨質疏鬆危機,例如香蕉、鳳梨、榴槤。



資料:

中時新聞網



骨質疏鬆|美研究:維他命D難降骨折風險 一日三餐如何攝取高鈣?


預防骨質疏鬆,不少人都有服用維他命D的習慣。不過,美國近日有研究發現,就一般健康的中年和老人而言,補充維他命D並未明顯降低骨折風險,研究結果打破維他命D的營養神話,引起學界高度關注,有關研究日前並已獲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


研究歷時5年 涉逾2.5萬人

上述研究為全美至今關於補充維他命D3的最大型、最長期隨機研究,並獲美國政府資金支持,專家從全美五十州找到逾2.5萬名身體健康的受試者作為研究樣本,男女約各半。他們被隨機分配成兩組,試驗組有12,927人,而對照組則有12,944人。試驗組的人每天吃2,000單位的維他命D補充劑,而對照組的人則每天吃安慰劑,共吃了約5年又4個月。

研究最終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受訪者髖部、腕部或骨盆骨折等狀況在5年後並未出現明顯減少。據研究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Meryl LeBoff指,這研究結論不適用維他命D缺乏症、低骨量或骨質疏鬆症患者。

不過她指出,美國50歲以上婦女中,一半都有因為骨質疏鬆問題而導致的骨折,因此這類病人應該接受專業評估以了解導致骨質疏鬆的原由,以及是否有治療方法。此外,她也警告,住在安養院的老人也不適用該研究結論,因為許多老人可能無法曬到足夠陽光以在體內產生維他命D。



資料: 香港01



女性50歲後每3人有1人骨質疏鬆!做到2件事挽救鈣質流失
「每天起床到平均磨損膝蓋3千次,你的骨骼健康還好嗎?」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道出了現代人的通病,由於都市生活缺乏陽光的滋養,加上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骨質疏鬆症成為了台灣人大宗的隱形疾病。

女性骨鬆比例高達3成

日走萬步也會高尿酸?做錯運動恐釀痛風、心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1]台灣50歲以上女性,約有高達1/3人口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大眾對骨質疏鬆診斷及治療的認知卻相對薄弱,導致潛在罹患族群被忽略,直到有一天因為跌倒、骨折才被診斷出有骨質疏鬆症,這時骨質密度多半已經大幅降低,僅能依靠鈣補充劑及維生素D來維持密度,減緩骨本流失。為什麼女性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呢?

骨骼生長的奧妙平衡

我們先從骨骼的「平衡機制」說起。你知道都市更新嗎?當一座建築過於老舊,我們必須將舊有的結構拆除、重新建起新的建物,這就是大眾所知的都更。而人體的骨頭也是如此,骨骼當中有兩種細胞負責骨骼的都更:成骨細胞(osteoblast)與蝕骨細胞(osteoclast)。蝕骨細胞將骨骼分解成鈣與磷酸根離子、而成骨細胞則將鈣與磷酸根重組成新的骨頭;一般狀況下,兩相消長的速率達成平衡,使人體骨骼保持強健[2]。到了25-30歲,人體的骨質密度達到一生的高峰,接著會開始下降。

性激素影響骨質密度

然而骨骼的成長不只牽涉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還有「性激素」哦!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與男性體內的睪固酮,都肩負著阻擋蝕骨細胞過於強盛的任務。不過到了更年期,人體內的性激素濃度會自然下降,這時蝕骨細胞受到的阻擋較少,於是消滅骨骼的速度也加快。以女性為例,停經後骨質密度下降的速率達到1~3%/年!這是什麼概念呢?

請想像有棟海砂屋,每年隨著風化,鋼筋漸漸外漏、致使氧化愈發嚴重,最後建物結構完全毀壞。更年期後的骨頭就像逐漸外漏的鋼筋,沒有性激素阻擋蝕骨細胞的作用,快速崩解。停經五年後的婦女體內雌激素濃度,比一個中年男子體內的還低,趨近於零。

當心!男性也有更年期

而這樣的更年期症狀不只發生在女性身上,男性的睪固酮濃度也會隨著年歲增長消逝。大概到65~70歲,男性的骨質流失速度與同齡女性差不多,甚至因為男性的骨質疏鬆症通常發作得較晚,所以骨折的情形更為嚴重、難以復原。(美國國衛院,2018)

預防骨鬆,從補充鈣質與規律運動開始

幸好骨質疏鬆是一種十分容易預防的疾病。建議50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每日補充鈣質1千毫克、維生素D8百毫克,隨餐服用鈣片是最簡便的方式,因為胃酸的分泌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除了飲食,負重運動也有助於維持骨骼強壯,因為可以加速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平衡進行。

最後也呼籲國民,將篩檢骨質密度視為每年定期健檢項目之一,透過早期的追蹤及適當的補充鈣質,避免快速崩解的骨骼,影響老後的生活品質。


資料: edh



骨质疏松|50岁以上患病率高如何预防?做齐5步骤加强骨骼保健


世界卫生组织(WHO)订定每年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并由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在全球响应,呼吁民众正视骨松问题,采取行动守护骨骼健康。

人体的骨质含量约在30岁时到达高峰,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减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就英文字面含意即为「多孔的骨骼」,也就是因为骨质密度下降,而使骨骼变薄、易脆的疾病。

骨质疏松来得悄然无声,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多半是因为骨折、骨裂才发现,一旦长者跌倒而造成髋关节骨折,便有很大的风险丧失自理能力必须卧床,甚至提升死亡率1-2成。

根据IOF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口中,男性有5分之1罹患骨质疏松,女性更是每3位就有1位。不只老化易造成骨质疏松,停经后的荷尔蒙变化、不良生活作息也是骨质疏松的成因。

为防止骨质疏松与骨折,今年IOF订定主题「Step up for bone health」,呼吁男女老少都该为自己「挺」身而出, 以5骤加强骨骼保健:

1. 摄取有益骨骼健康的食物

钙质是骨骼的重要成分,成人每日应摄取1000毫克的钙存骨本,牛奶、芝士、传统豆腐、深绿蔬菜、黑芝麻等都是很好的来源;优质蛋白也是构成骨骼的关键,建议摄取每公斤体重1-1.2克的蛋白质;而维他命D可促进钙质吸收,除了从蛋、鲑鱼、菇类摄取,每天日晒10-20分钟有助于身体合成维他命D。

2. 运动强壮骨骼与肌肉

每周运动3-4次,每次至少30-40分钟。其中「负重运动」可增强骨密度、肌肉力量,像是爬楼梯、慢跑、跳绳、挥球拍等;而「阻力训练」可运用自身体重、哑铃、弹力带等方式,给予身体阻力以锻炼肌肉;若再搭配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太极,可以加强动作的控制,进一部预防跌倒。

3. 维持健康体重

过轻、过重、肥胖者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比率。过度减肥不仅造成营养不良,也会减少女性荷尔蒙分泌,加速骨骼流失;过重及肥胖则加重骨关节的负担,若反应不及易跌倒骨折。应维持正常体重范围,保持健康体位于18.5≦BMI<24。

4. 戒烟、避免饮酒过量

实验证实吸烟会导致成骨细胞活力下降,造成骨钙素流失,降低5-10%的骨密度;酒精也会抑制成骨细胞,影响钙、镁的吸收,使骨质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应戒烟并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0g酒精,女性不超过10g酒精为宜。

5. 注意危险因子

若父母曾发生骨折、服用类固醇药物、患有糖尿病者,则有较高机率发生骨质疏松,尤其是停经后、接受卵巢切除,或45岁前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因缺乏雌激素而使骨质流失加剧。骨质疏松是沉默的疾病,若有身高变矮、弯腰驼背、下背疼痛等症状应多加留意,及早检查预防。

资料:

骨质疏松|50岁以上患病率高如何预防?做齐5步骤加强骨骼保健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3056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骨松无声的疾病! 医:脊椎、髋部最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全球第2大的流行病,几乎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因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医师表示,骨质流失没有不适症状,常见大多数人都是在骨折之后,才发现自己早已罹患骨质疏松症,因此骨质疏松症也常被称为无声的疾病。而常见的骨折发在在脊椎体或髋部,一旦发生髋部骨折死亡率更高达20至24%。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副院长钱政平指出,人体骨骼的骨量大约会在20至30岁达到最高峰,之后便开始逐渐减少。若骨量流失过多,就会使得原本致密的骨骼形成许多孔隙,呈现疏松的现象,造成「骨质疏松」。

每3秒就会发生因骨松所导致的骨折
钱政平表示,骨质疏松症是全球第2大的流行病,几乎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因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常见的骨折发在在脊椎体或髋部,一旦发生髋部骨折死亡率更高达20至24%。

钱政平说,在台湾根据卫福部统计数据显示因骨质疏松症导致髋骨骨折的发生率高居亚洲第一,且每年有4成5的骨松患者会于当年度发生骨松骨折。骨质疏松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引起并发症(如背部疼痛、骨折、脊椎压迫性骨折、驼背、身高变矮等),还对个人、家庭、生活质量与医疗花费有巨大影响。

骨松不分男女 更年后女性需更加留意
钱政平指出,骨质疏松不分男女都会面临到这样的问题。以骨质流失速度来看,30岁后男性以每年0.3%速度流失,女性以每年0.5%速度流失,停经(缺乏雌激素)后流失的速度会更快。而根据卫福部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80%是女性,预防骨质疏松更是每一位更年期以及停经后妇女不可不注意的健康课题。

钱政平强调,骨质流失虽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过程,但以目前的医学进展来说,骨质疏松只能预防,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一但发生骨折,很难复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趁早掌握骨质状态,及早保骨本。骨质流失无法从外观上去做判别,只能仰赖影像检查才能得知。

资料:自由健康网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29418



體脂愈低愈好?大錯特錯! 醫示警「4個健康風險」恐連皺紋也狂長

台灣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診醫生張瑜芹在自己最新著作中指出,一般來說女性的體脂率正常值約為20-30%,若是低10%可能對身體會有很大的影響,並分享幾項女性體脂過低會產生的問題:

 

生殖系統問題:脂肪細胞太少可能會導致雌激素的分泌量也變少,進而造成荷爾蒙不平衡,會有無法順利排卵的狀況,使月經紊亂或停經。

 

骨質疏鬆:體脂率低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女性的骨質就會出現嚴重的流失。


皮膚變差:體脂過低可能會造成皮膚鬆弛,且皮下脂肪不足時,皮膚容易失去光澤,會有乾燥、長皺紋的問題。

 

免疫力變差:體脂過高、過低都會有免疫力下降的問題,在這期間也會增加病毒入侵的機率。

 

 

資料:https://tw.news.yahoo.com/%E9%AB%94%E8%84%82%E6%84%88%E4%BD%8E%E6%84%88%E5%A5%BD-%E5%A4%A7%E9%8C%AF%E7%89%B9%E9%8C%AF-%E9%86%AB%E7%A4%BA%E8%AD%A6-4%E5%80%8B%E5%81%A5%E5%BA%B7%E9%A2%A8%E9%9A%AA-%E6%81%90%E9%80%A3%E7%9A%BA%E7%B4%8B%E4%B9%9F%E7%8B%82%E9%95%B7-014350254.html

50歲後骨質流失加劇 應每天吃這食物預防

人體可能在30歲就逐漸流失骨質,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醫學院老人醫學與緩和醫療助理教授葛利森(Lauren Gleason)說,骨質疏鬆症通常屬於「無聲疾病」,因為出現骨質疏鬆的民眾可能根本沒發現自己有任何改變,直到發生骨折才恍然大悟,而骨折通常發生於髖部、脊椎或手腕。

 

葛利森說,隨著年齡老化,骨量與骨密度跟著流失,男女都一樣,女性步入更年期之後由於雌激素降低,骨量與骨密度流失加速。此外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性當中,平均每8人就有1人將出現骨質脆弱的問題。

 

老年醫學專家杜德(Katie Dodd)指出,如果要避免骨質流失,要注意鈣質與維他命D這兩大營養素的攝取。然而,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鈣質維他命D。美國飲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資料顯示,30%成年男性與60%成年女性並沒有攝取足夠的鈣質,90%美國成年人則對維他命D攝取不夠。

 

葛利森說,飲食均衡、攝取大量鈣質是很重要的。她說,50歲以下女性及70歲以下男性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1000毫克,50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攝取量則增加到每天1200毫克。男女超過70歲之後,維他命D攝取量每天要有800國際單位(IU)

 

杜德說,基於骨質健康考量,民眾每天都應該要喝牛奶。她說,能夠喝牛奶的民眾如果選擇強化牛奶(fortified milk),對於補充鈣質維他命D來說都是富含營養的飲料。

 

杜德指出,牛奶還是蛋白質、鉀、維他命A等營養素的良好來源。葛利森也說,在促進骨質健康的超市採購清單上,牛奶排在第一位,並列的還有乳酪與芝士,因為牛奶同時還有鈣質維他命D

 

無法食用乳製品的民眾,葛利森建議,可用深綠色葉菜促進骨質健康,例如富含鈣質的羽衣甘藍、花椰菜、瑞士甜菜(Swiss chard)、寬葉羽衣甘藍(collard greens)等 ,維他命D則可從鮭魚、沙丁魚、青花魚以及雞蛋當中攝取。

 

 

資料: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2981/7246690

中學生研究太空種中藥 緩太空人骨質疏鬆症


航天科技在多個國家都獲得大力發展,年輕人亦不遑多讓,聖保祿學校有三隊學生去年參加太空實驗遴選,成功獲得國際太空站的「飛行狀態(Flight Status)」,可將由自己編程控制的數據收集器放於太空站收集數據,成為香港首隊學生「飛上太空」。


「飛行狀態(Flight Status)」是國際太空站的實驗存取權,參賽者向NASA或歐洲太空總署(ESA)提交提案,最終獲選者可在太空進行短期實驗收集數據。經過多輪評估和審批後,在來自全球22個成員國771隊中,最終有294隊獲選,而聖保祿學校成為香港首隊勝出的隊伍。


太空種中藥緩太空人骨質疏鬆症


其中一隊學生研究在太空種植中藥維持太空人健康,她們表示,因為太空人長期處於無重力狀態,骨骼不需要支撐身體行走,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經多番研究後,她們提出在太空試驗種植補骨脂及淫羊藿兩種抗骨質疏鬆,且較易生長的藥材,讓太空人在太空即摘即煲。


學生先學習編程和數據分析,其後開始自己設計及編寫代碼,將數據收集器送上國際太空站運作,自動收集站內的環境數據,再進一步研究。實驗初步結果顯示,太空站的氣溫和濕度未完全符合種植,團隊隨即研究改良方法。她們指,國際太空站設有植物培植系統(Advanced Plant Habitat),專門用於植物生物科學研究,如果使用該系統調節出中藥最佳的生長環境,有機會種植成功。

團隊表示,由於每人體質不同,同一款西藥未必配合到所有太空人需要,而中藥治根的特性就可針對免疫系統作治療,對太空人更有成效,亦希望將中國文化傳去國際。


負責指導學生的STEM教育公司60Pins導師鄧詠琪表示,比賽前準備了與太空站完全相同的數據收集器,讓學生模擬在太空中收集數據時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培訓學生實驗設計、太空知識、電子技術、編程能力、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等領域,參賽過程中亦反覆研究可行性和改良方案。今次學生成功獲得「Flight Status」是很大的鼓舞,希望藉此鼓勵更多年輕人探索太空,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亦獲得到不同得著。




資料:https://www.hk01.com/article/91195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蛋黃維他命D豐富防骨鬆1種蛋最好 D2、D3不同未必有用


維他命D是重要的微量營養素之一,對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中老年人特別重要。維他命D能增加鈣質吸收,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生長,以及維持肌肉及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維他命D也有分植物來源及動物來源,當中動物來源的活性較高,如蛋黃的維他命D3對人體非常有益。


維他命D有幾重要?

維他命D能夠增強小腸對鈣的吸收,維持血液中鈣和磷的濃度,以保護正常的骨質量,並調整副甲狀腺激素來維持血液中鈣質的平衡。缺乏維他命D會引起鈣、磷代謝異常,導致骨質疏鬆、骨密度降低,嚴重甚至會引起骨折,肌肉亦會因低血鈣量而容易抽筋。


維他命D的吸收方式

一般來說,維他命D可透過陽光與食物補充,曬太陽可攝取的維他命D,也可從植物或動物中得到:


1)植物來源(維他命D2)

菇類、豆漿、五穀類及燕麥等植物性食品,都能補充維他命D2。可是,維他命D2的穩定度較低,在血液中維持維他命D的平衡效果不如維他命D3。


2)動物來源(維他命D3)

高脂肪魚類如三文魚、鯖魚、鮪魚、沙丁魚,或牛肉、雞蛋、乳製品等食品。動物來源的維他命D3活性較高,比植物來源的維他命D2更有效。而且維他命D3在體內留存時間較長,有較好的作用。


雞蛋是最好的維他命D3來源

雞蛋是少數富含維他命D3的食物之一,不少人為了健康會棄掉蛋黃,只食蛋白,但其實蛋黃的各種營養素,例如蛋白質及維他命D3,都比蛋白豐富。雞蛋為什麼含豐富維他命D3?跟人類一樣,如果雞接觸陽光愈多,就能產生更多的維他命D的雞蛋。如標籤上寫著走地雞蛋就會更好,這很可能意味著雞可以在白天自由地在外面漫步,吸取維他命D的機會也高。


維他命D的每日攝取量

成年人每日需補充600單位的維他命D,來加強身體維他命D的濃度,老年人甚至可以每日補充600至800單位的維他命D。根據美國農業部(UDSA)指,一隻雞蛋的維他命D3佔每日攝入量的11%。換言之,兩隻雞蛋就得於每日需求的約22%。



資料:https://www.hk01.com/article/91369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世衛宣布:阿斯巴甜為可能致癌物 拆解無糖汽水安全攝取量


早前有消息指世界衛生組織(WHO)有意將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可能致癌物質」。世衛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今日(14日)正式宣布,將阿斯巴甜列為「第2B類致癌物」,指透過人類及動物研究發現有限度證據,顯示阿斯巴甜可能與肝癌有關,但就未公布人類攝取多少阿斯巴甜才會構成危險。


一般體重成人 日飲9至14罐無糖汽水才「超標」


阿斯巴甜是廣泛被使用的甜味劑之一,多被無糖汽水及香口珠(香口膠)採用。世衛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表示,未發現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阿斯巴甜對健康造成危險,並建議將阿斯巴甜每日最高攝取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40毫克以下。


聯合專家委員會表示,評估數據當中未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對阿斯巴甜每日攝取量建議,強調人們仍可有限度下放心食用,而體重60至7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飲9至14罐含阿斯巴甜飲品才會超出安全限制。


世衛駐日內瓦總部營養健康和發展司司長Francesco Branca試圖向受研究困惑的消費者解釋,指如果消費者要在「一般可樂」以及「添加了阿斯巴甜的可樂」之間做選擇,「我認為應該考慮第三種選擇,就是喝白開水。」


專家拆解無糖汽水風險


TVB節目《東張西望》訪問多位專家分享對阿斯巴甜被世衛列為2B級致癌物意見。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科學及安全課程講師文嘉敏指出,阿斯巴甜建議每日最高攝取量因應體重而定,以體重60公斤為例,每日不應攝除多於2,400毫克(即2.4克)代糖,分量約等於18罐無糖汽水。


對於有糖及無糖汽水如何取捨,資深註冊營養師葉俊言受訪時指出,傳統汽水所含糖分始終較無糖汽水為高,如必須二擇其一就比較建議選擇無糖汽水。他補充指無論有糖或無糖汽水都含有碳酸,過量攝入會影響骨質,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無糖汽水)飲得,但唔可以太多。」



資料: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69588/%E4%BB%A3%E7%B3%96%E8%87%B4%E7%99%8C-%E4%B8%96%E8%A1%9B%E5%AE%A3%E5%B8%83-%E9%98%BF%E6%96%AF%E5%B7%B4%E7%94%9C%E7%82%BA%E5%8F%AF%E8%83%BD%E8%87%B4%E7%99%8C%E7%89%A9-%E6%8B%86%E8%A7%A3%E7%84%A1%E7%B3%96%E6%B1%BD%E6%B0%B4%E5%AE%89%E5%85%A8%E6%94%9D%E5%8F%96%E9%87%8F


李夏茵對擴大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持開放態度


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協助45歲或以上、無已知高血壓或糖尿病和相關症狀的市民盡早管理慢性疾病,建議採納政府與參加者共同付費模式。


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民建聯議員葛珮帆關注會否擴大計劃至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骨質疏鬆等。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表示,現時計劃剛起步,所以先涵蓋較常見的疾病,即高血壓及糖尿病,聽到不少意見要求擴大計劃至肺炎、骨質疏鬆等,認為要視乎多少人患病及成效等,強調會持開放態度。


對於計劃會否豁免領取綜援人士的收費,李夏茵指出,計劃使用共同付費模式,是希望市民有為自己健康負責的感覺,又透露政府將來會補貼經濟條件不太優厚的人士,正與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討論。


李夏茵說,推出計劃後會有兩層檢討,包括內部檢討成效,亦會邀請大學協作檢討,研究計劃長遠對市民的影響。



資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08859-20230714.htm

糖尿病患者骨頭代謝較差 比年輕時矮4厘米要當心


台灣新竹76歲婦人患有糖尿病,最近不小心跌倒沒想到竟骨折,台灣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生劉俊良表示,糖尿病患者骨頭代謝較差,女性過了更年期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骨質會下降很快。若女性60歲、男性70歲後,發現比年輕時矮超過4厘米,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造成的症狀。


劉俊良指出,該婦人骨質疏鬆治療中又因跌倒再次骨折,表示她的骨質疏鬆是比較嚴重的,因此必須更積極處理,除了調整骨質疏鬆藥物外,也因糖尿病患者骨頭代謝較差,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術後傷口難以癒合,更可能提高感染風險等。


來自台灣的營養師黎姵吟指出,該婦人可能因術後疼痛造成胃口不佳,因此以果汁、稀飯等作為主要飲食內容,透過飲食內容調整及正確使用營養品,使患者血糖穩定。


黎姵吟也說,骨折及骨鬆患者鈣質流失,建議由飲食補充,可食用富含鈣質的牛奶、小魚乾、豆干、黑芝麻等,必要時可遵照醫師或營養師建議使用鈣片。不同的年齡層建議的鈣質攝取量不同,18歲以上成年人鈣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毫克,上限值不應超過2500毫克,所以並非補越多越好。


劉俊良也提醒,女性過了更年期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骨質會下降很快。一般來說女性是60歲、男性70歲以後,發現比年輕的時候矮了超過4厘米,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造成的症狀,建議可做骨質密度檢查,並透過多運動、多補充鈣質、他命素D3以及日曬,讓骨質退步慢點。



資料: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191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全球髖關節骨折個案料增1.9倍 均衡低鹽飲食幫助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患者一般因骨量低或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而更易發生骨折。專家提醒,人體的機體骨量在約25歲達骨質和量的頂峰,之後逐步骨質流失,籲及早預防,如多吃鈣和維他命D含量高食物,如奶製品、豆腐、魚類、蛋類等,並多鍛練核心肌肉群和強化髖關節肌肉。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復康服務部提到,隨年齡增加,人體骨吸收加快及骨形成減少,最終會導致骨質流失,而現代生活節奏快,加上不規律飲食、運動量少,更令骨質疏鬆明顯上升,早前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團隊估計,全球人口老化下,全球髖關節骨折個案總數料在20182050年間增1.9倍。

 

衞生署稱,骨質疏鬆沒任何明顯病徵,如感痛楚一般是因患者輕微碰撞、跌倒而導致的骨折造成,最常見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和前臂骨;惟即使沒任何碰撞,脊椎骨也會漸漸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形成駝背及變得矮小,部分患者亦可能出現背痛。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復康服務部呼籲,市民應調整生活方式,及早預防,如平日保持均衡飲食、堅持低鹽飲食,多吃鈣和維他命D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奶製品、豆腐、魚類、蛋類等,避免飲太多咖啡和碳酸飲料,且應戒煙限酒。

 

持續運動亦能保持正常骨質密度和強度,如多訓練核心肌肉群和強化髖關節肌肉,能有效預防跌倒;反之,隨著骨量流失、肌力減退等問題,對骨骼的刺激減少更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致容易跌倒。專家建議,市民在陽光較柔和的時間做最少1530分鐘戶外活動,讓皮膚暴露於陽光中的紫外線,從而產生維他命D

 

 

資料:https://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health/healthyd/85661?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copied-text


吃飯易哽親當心為肌少症!若患骨質疏鬆得病風險更高


肌少症被視為老年失能的元兇,不但會造成肌力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可能導致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陷入臥床危機。醫生提醒,肌少症的影響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事實上也會同時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產生吞嚥障礙,並引發營養不良,讓「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更惡化,形成恐怖的「惡性循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醫生指出,隨着年齡增長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發生「肌少症」。多數肌少症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腿圍變細的情形,但也有些人體重、腿圍沒掉,卻仍有肌少症;這是因為雖然肌肉萎縮,取而代之的則是脂肪組織堆積,因而形成所謂的「肌少性肥胖」。


簡單的檢測方法,是將雙手食指與拇指合併,來測量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合不起來,表示肌肉量足夠,若稍微可以圈起來或圈起來有多餘縫隙,恐怕就有肌少症的危機。


事實上,肌少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40歲以後肌肉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減少,也就是每年幾乎流失1%,如果有其他疾病會流失得更快,所以中年過後就要留心預防。


而且肌少症也不僅僅影響四肢骨骼肌肌肉,其對吞嚥動作的肌肉群影響亦不可小覷。楊蕙黛解釋,由於這些肌群的質量減少,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咀嚼和運送等等吞嚥動作,便會產生吞嚥障礙,稱為「肌少症吞嚥困難」。而這樣的吞嚥困難,後續引發的營養不良,又會惡化了「肌少症」肌肉質量不足的狀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楊蕙黛說,在65歲以上年長的族群中,「肌少症吞嚥困難」的發生其實並不少見;除了吞嚥困難或嗆咳的症狀,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


對於「肌少症吞嚥困難」的處理,可藉由肢體的物理與職能治療,以及個別的吞嚥復健訓練,增進四肢骨骼肌以及吞嚥肌群的肌耐力與協調性,強化吞嚥技巧,並視情況調整進食食物的質地,給予足夠的營養補充,也可以改善吞嚥進食的能力,避免落入上述「肌少症」的惡性循環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醫學研究發現,已知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同時也有「肌少症」的比例比一般人更高,且「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以及共病之關係。假使有四肢瘦削或無力等疑似肌少症,或者合併有吞嚥困難的情況,建議可以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若確認診斷便可盡早進行復健治療。


楊蕙黛說,無論是「肌少症」或「肌少症吞嚥困難」,只要在復健治療後獲得不錯的進步;配合適當營養補充,包括足夠的蛋白質、鈣質、與維他命D,在經過持續運動復健治療後,多數都能有意義的增強肌力及生活功能。讓進入熟年後,依然能過着有品質的「肌」智生活。



資料: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662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每年890萬人患骨質疏鬆骨折 背痛是警號?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的骨骼新陳代謝症,當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及骨骼組織變得稀疏,會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亦會容易引致骨折。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90萬人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全世界50歲以上的人士當中,每3位女性就有1人會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而男性則每5人就有1人。

 

65歲以上港婦風險高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收集的數據顯示,香港約有一半65歲以上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骨折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例如引起痛楚和影響活動能力。隨著香港人口逐漸老化,香港患上骨質疏鬆症的人數日益增多,成為需要關注的議題。

 

其實骨質疏鬆症可由不同原因導致,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市民可以於日常生活做好預防措施,強化骨骼,減慢骨骼裏的礦物質流失,減輕骨質疏鬆的程度,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最佳的預防方法。

 

無明顯病徵 背痛駝背或是警號

 

骨骼會因應外在的需求變化,不斷進行分解和重新組成,以代謝和重建骨質。骨質於童年及青春期急速增長,於30多歲時達至最佳,隨著年齡增長,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加快,骨質密度亦可能會逐漸減少,使骨骼變得脆弱,導致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明顯病徵。部份患者可能會出現背痛的情況,大多數患者未必能於早期發現,很多時候直到發生骨折後才會發現患上骨質疏鬆症。患者可能會因為輕微碰撞、跌倒、甚至咳嗽而導致骨折,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和前臂骨。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亦可能因為脊椎骨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導致駝背和變矮。

 

8大高危族群 缺乏運動要小心

 

長者及女性都是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高危族群。長者因造骨能力減弱,骨質容易變得疏鬆;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質會迅速流失,過早絕經(40歲前)、提前收經(4045歲)或接受卵巢切除手術後的婦女亦可多加留意。

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亦是高危因素,例如:缺乏運動、長期鈣質攝取不足、吸煙和酗酒。有骨質疏鬆症家族史,體重過輕或患有部分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士,亦會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可能會導致骨質流失,有關市民可多加留意有否患上骨質疏鬆症。

 

預防4大方法 宜多吃芝麻三文魚

 

1. 均衡的健康飲食

鈣質和維生素D對於保持骨骼強壯相當重要。市民可多選擇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奶類食品、深綠色的蔬菜、板豆腐、加鈣豆漿、杏仁及芝麻等。

含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蛋黃、三文魚和吞拿魚。此外,減少進食含高鹽分的食物,如鹹魚和鹹味醬料等,以減少鈣質流失。

 

2. 恆常運動及適當的負重運動

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例如騎單車或急步行走。負重運動和抗阻運動,例如跑步、上樓梯和太極。

 

3. 適當曬太陽

維生素D最主要是透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在體內合成,而維生素D可有助吸收鈣質。但應避開中午時分的猛烈太陽,切勿曝曬,以免皮膚灼傷。

 

4. 戒煙和避免飲酒

骨質密度掃描可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醫生會就病人的年齡、性別、骨折風險和過往受傷病歷決定病者需否進行治療。

 

部份人士因生活習慣而容易缺乏鈣質和維生素D,可諮詢醫護人員,以決定是否需要服用口服補充劑。在使用藥物治療或口服補充劑前,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骨質疏鬆症的情況。

 

此外,已經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可採取適當措施以預防骨折,例如不少長者會服食降低血壓的藥物,應多加留意血壓變化,預防頭暈及跌倒,減少骨折帶來的負面影響。

 

 

資料:https://www.stheadline.com/health-care/3259620/%E6%AF%8F%E5%B9%B4890%E8%90%AC%E4%BA%BA%E6%82%A3%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9%AA%A8%E6%8A%98-%E8%83%8C%E7%97%9B%E6%98%AF%E8%AD%A6%E8%99%9F%E5%B0%88%E5%AE%B6%E6%95%994%E6%8B%9B%E9%A0%90%E9%98%B2%E6%8E%A8%E4%BB%8B%E5%90%83%E4%B8%89%E6%96%87%E9%AD%9A


骨質疏鬆非婦女專利 醫:65歲男性也要小心


骨質疏鬆症是種沉默病變,大部分不會表現症狀,但可能造成駝背、變矮、「老倒縮」等體型的改變、不良於行、疼痛等,甚至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中國附醫副院長李光申表示,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婦女患骨質疏鬆症約16%,但並非只好發停經後女性,65歲以上男性也要小心。


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的婦女人口發生骨質疏鬆症率約有16%。而因為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 10%至25%,大約等於乳癌3期的死亡率,不可等閒視之。


中國醫藥大學骨科學科特聘教授、中國附醫副院長李光申表示,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臨床併發症是骨折,大部分發生於髖部、脊椎及手腕部,其中,髖部骨折是很嚴重的疾病,約有25%在一年內無法行走;40%以上存活下來的病人恐不良於行,甚至造成永久的行動不便;脊椎骨的骨折則會造成疼痛、畸形及長期的衰弱與不良於行。


李光申說,至今仍沒有一種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能使骨質疏鬆的骨頭再恢復,所以,預防骨質疏鬆極為重要,即使是停經後婦女或65以上男性永遠不嫌晚。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李光申表示,在飲食方面,應注意鈣、維生素、蛋白質的平衡攝取;在生活方面要戒菸、不酗酒及養成規律運動。


李光申指出,運動可增強骨質的密度,最好是選擇戶外輕度日曬或抗壓負重性的項目,例如慢跑步、快走、走路、跳舞、騎腳踏車等。運動可以鍛鍊肌肉力量,使維生素 D 活化以促進體內對鈣的吸收,有益骨頭代謝,並建議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要持續30分鐘才有較佳的效果。


「跌倒而造成的骨折,通常發生在家中!」李光申說,老年人比較容易跌倒,浴室廁所及樓梯是較容易跌倒之處,需有充足的照明,保持地面乾燥,必要時可舖防滑墊或加裝扶手設備。


李光申指出,為了維持正常的骨骼,必要適量攝取鈣,建議成年女性每天攝取鈣 1000 毫克;停經後婦女為1500毫克;2565 歲男性為1000 毫克;65 歲以上男性為1500 毫克。



資料: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829004927-260418?chdtv


嚴重脊柱側彎︱女生罹患風險高 8 倍 研究證先天患者骨質密度偏低


踏入開學季節,不少家長都擔心子女書包過重導致脊柱側彎、「高低膊」、盤骨傾側等問題,但原來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與書包負重無關?脊柱側彎至今成因不明,醫學界普遍相信遺傳因素是影響之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研究發現,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的骨質密度普遍較低,增加日後骨質疏鬆風險,呼籲家長讓子女參與衞生署為全港學生進行的免費脊柱側彎篩查。


5% 港青少年患病


本港目前約有5%的青少年患上原發性脊柱側彎,多數在1015歲時確診,主要是經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檢查發現。署方自 1995 年起為小五、中一、中三學生提供免費脊柱評估,目的是在青少年上述的脊柱重要發展階段,及早發現異常個案。


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專業應用教授(禮任)羅尚尉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表示,脊柱側彎是指脊骨向一邊傾斜,出現「C」或「S」形,多數在青春期出現,因為身體被衣服遮蓋,加上沒有其他徵狀,因此早期脊柱側彎難以察覺。他指近年家長著重學生學業成績,願意報名參加衛生署健康評估人數較以往低,有機會錯過最佳矯正時機。


羅表示,目前醫學界對於原發性脊柱側彎沒有確定的成因,只知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而女性患上嚴重脊柱側彎的風險較男性高 8 倍。大眾經常認為的提重物、背太重書包等行為,未有證據證明與原發性脊柱側彎有關,亦未有證據證實靠運動、飲食、物理治療或矯正不良姿勢等可以預防或改善此症。


脊柱側彎患者骨質密度偏低


中大早前有研究證實,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與骨質密度存有關聯,超過30%的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患者,其骨質密度相較同輩為低,而異常的骨質密度多與遺傳及內分泌因素有關。羅指部門目前正研究補充維他命D等營養素,會否可減慢這些患者的骨質密度流失或日後患上骨質疏鬆風險。維他命D有助鈣質吸收,一般建議要接觸適量的陽光令皮膚產生維他命D,維持骨骼健康。


籲參與篩查及早矯正


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無法預防,羅呼籲家長要讓子女參加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下的脊柱側彎篩查,可及早發現子女是否有潛在風險。他指,脊柱側彎可以在短時間內惡化,而青少年仍處於長高的黃金期,當發現脊柱異常,應立即矯正。輕微的原發性脊柱側彎未必需要治療,只需定期觀察及覆診,直到骨骼發展成熟。情況較嚴重者,可能會建議佩戴矯形腰架,當脊柱側彎超過 40 度,可能要考慮進行手術。


雖然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未必可預防或改善脊柱側彎,但為了保持骨骼健康,羅建議要維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鈣質,包括牛奶或豆類製品,另要適量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無論是兒童或成人,都應該進行適量運動,這些都有助預防骨骼變得脆弱,防止骨質疏鬆找上門。



資料:https://hk.sports.yahoo.com/news/%E5%9A%B4%E9%87%8D-%E8%84%8A%E6%9F%B1%E5%81%B4%E5%BD%8E-%E5%A5%B3%E7%94%9F-%E7%BD%B9%E6%82%A3%E9%A2%A8%E9%9A%AA-%E7%94%B7%E7%94%9F-8-%E5%80%8D-%E5%85%88%E5%A4%A9%E6%82%A3%E8%80%85-%E9%AA%A8%E8%B3%AA%E5%AF%86%E5%BA%A6-%E5%81%8F%E4%BD%8E-%E4%B8%AD%E5%A4%A7-%E5%B9%BC%E7%AB%A5-%E7%AF%A9%E6%9F%A5-%E7%9F%AF%E6%AD%A3-010010241.html


多喝牛奶不一定能長高!醫揭影響身高原因
許多家長都希望家中孩子能長高,因此會讓孩子多喝牛奶、補充鈣質,不過真的這樣就能長高了嗎?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侯家瑋表示,「缺鈣」的確會長不高,但影響長高的因素有很多,已攝取足夠的鈣質,甚至更多的鈣都有可能不會再長更高。

補鈣不一定會直接增加身高 「這些」都會影響長高

侯家瑋醫師提到,自己常在診間碰到家長問「希望孩子長高,是不是要吃鈣片?」,但其實影響長高的因素不只有鈣,包含睡眠、運動、飲食、遺傳、足夠的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等都會影響身高。

此外,即使吃下足夠的鈣質也不一定會對身高產生直接的影響,侯家瑋醫師表示,補充鈣質或許有助於骨質密度的增加,但是單純補充鈣質卻不會直接增加身高。

侯家瑋醫師提醒,如果一天的鈣攝取量超過2500毫克,可能就會過量,如果長期過量攝取鈣,不僅可能便秘,嚴重的話還可能發生尿路結石,除非是先天或遺傳性疾病嚴重缺少鈣或維他命D導致佝僂症引起的身材矮小,不然一般是不需要額外補充鈣片及維生素 D的。

缺鈣仍是影響骨骼發育的因素 如何避免缺鈣?

不過,缺鈣仍會影響骨骼發育,兒童、青少年還有要預防骨質疏鬆的老年人都應留意鈣質的攝取。侯家瑋醫師表示,鈣質成分來源包含磷酸鈣、碳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磷酸鈣、碳酸鈣的鈣含量及鈣吸收率較高,而磷酸鈣更是最接近骨骼的鈣質成分,但不適合腎功能不全者。

但是侯家瑋醫師提醒,鈣的攝取還是從天然飲食攝取最好,其中乳製品可說是首選,像牛奶、優酪乳、起士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如果孩童有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的問題,建議考慮菠菜、花椰菜、芥藍菜、蛋黃、豆製品等作為替代品,而坊間廣告高鈣產品可能會幫助鈣吸收,但對長高並無直接助益。

另外,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壁吸收鈣質,是身體吸收鈣所必需的要素,因此侯家瑋醫師建議,與其一次吃500單位的鈣,不如每天從食物中攝取鈣多、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肝臟、蛋黃、菇類等),像每天至少攝取1至2份乳製品,並搭配高鈣食物,再加上豆製品便是完美的組合。

除了飲食外,陽光也可促使皮膚自行合成維生素D提供給身體做使用。另外,也要注意「磷」對鈣的影響,侯家瑋醫師表示,當食物中的磷過高時,會增加鈣質的流失,尤其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等,含有磷酸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喝多了也會造成缺鈣。


資料:
https://tw.news.yahoo.com/%E5%A4%9A%E5%96%9D%E7%89%9B%E5%A5%B6%E4%B8%8D-%E5%AE%9A%E8%83%BD%E9%95%B7%E9%AB%98-%E9%86%AB%E6%8F%AD%E5%BD%B1%E9%9F%BF%E8%BA%AB%E9%AB%98%E5%8E%9F%E5%9B%A0-060000287.html
世界骨质疏松日 补钙要趁早 营养师推荐护骨饮食攻略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旨在提高大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少人误以为长者才会患上骨质疏松症便掉以轻心,然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新陈代谢病症,注册营养师Vivian Chu建议30岁前尽量摄取钙质,有助把骨质密度提升,即使是30岁之后,补钙充足亦有助减慢钙质的流失,以保持骨骼有足够的强度。要保持骨质健康,Vivian特别分享补钙的饮食攻略,助大家建立良好的护骨饮食习惯。

Q︰何谓摄取足够的钙质?哪些食物可以吸收到较多的钙质?
Vivian︰成年人一日的钙质建议摄取量:

年龄          男士            女士
19-50岁    1,000毫克    1,000毫克
51-70岁    1,000毫克    1,300毫克
>70岁        1,300毫克    1,300毫克

资料来源: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ference Council, 2006

一日三餐增强钙质餐单
早餐︰一汤匙黑芝麻粉(220毫克),加六汤匙麦皮,配一杯高钙豆浆(300毫克) 
午餐︰茄汁沙甸鱼长通粉(240毫克)+ 一碗西兰花 (63毫克)
下午茶︰低脂乳酪1杯 (200毫克) 
晚餐︰1/2砖硬豆腐(150毫克)煮肉碎,一碗芥兰(100毫克),一碗糙米饭
总钙质︰约1,273毫克*
*钙质含量只供参考

5大高钙食物推荐
1. 高钙低脂牛奶(1杯250毫升)–300毫克
2. 深绿色蔬菜(1碗熟芥兰)–100毫克
3. 罐头沙甸鱼(连骨)–1罐300毫克
4. 硬豆腐100克–320毫克
5. 芝麻粉3茶匙–220毫克

资料来源:食物安全中心

 Q︰相反,哪些饮食习惯或食物会阻碍钙质的吸收呢?
Vivian︰都市人经常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含用咖啡因的饮品,若然与钙质一同进食会令钙质较难吸收,影响钙质吸收。另外,高钠质食物例如经加工或腌制食品、即食面、酱料及零食等,会加快骨质的钙质流失。吸收适量的蛋白质亦有助骨骼健康,但过量蛋白质会增加体内钙质流失,经尿液排出体外。

Q︰挑选钙片或其他补钙奶粉时,有什么需要留意的地方?
Vivian︰建议先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质,因为食物中的钙质最易被人体吸收,同时亦含有其他营养素。在购买钙质补充剂前,可先了解钙质补充剂产品细项及标签并咨询注册营养师或医生意见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至于在购买奶粉产品时也须留意其有否添加糖分,应留意成分标签,尽量避免选购含有玉米糖浆固体、蔗糖、葡萄糖浆等成分的奶粉,并留意每日饮用分量,以免因摄入过多糖分而增加蛀牙机会及影响健康。

如正在服用抗生素、甲状腺素等药物的人士,应尽量分隔服药及饮用长者奶粉的时间,大概半小时至6小时不等,以减少相互作用的影响。

资源来自:
https://hk.news.yahoo.com/%E4%B8%96%E7%95%8C%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6 %97%A5-%E8%A3%9C%E9%88%A3%E8%A6%81%E8%B6%81%E6%97%A9-%E7%87%9F%E9%A4%8A%E5 %B8%AB%E6%8E%A8%E8%96%A6%E8%AD%B7%E9%AA%A8%E9%A3%B2%E9%A3%9F%E6%94%BB%E7%95 %A5-203055250.html
腰骨剧痛或骨折警号骨质疏松症可大可小 及早治疗免失活动能力5个应对贴士
腰骨剧痛或骨折警号骨质疏松症可大可小 及早治疗免失活动能力5个应对贴士
08/11/2023

长者经常觉得腰酸骨痛,或会以为只是年纪大引致的退化问题,然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同样有机会感到腰部、臀部疼痛,一旦忽视问题令病情恶化,有可能直至出现骨塌或椎骨骨折而引致剧痛才能发现。有骨科专科医生提醒,长者不应忍痛待骨骼自然复原,因为他们的骨骼不易愈合,有可能因为椎骨变形而挤压神经线,届时才接受治疗,活动能力仍有机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长者应定期接受骨质密度检查,如发现骨质疏松应及早求医治疗。怎样应对骨质疏松症呢?医生提供了以下5个贴士。


骨质疏松症患者初期未必有任何不适,但有机会感到腰部、臀部疼痛,一旦忽视问题令病情恶化,有可能直至出现骨塌或椎骨骨折而引致剧痛才能发现,故切勿掉以轻心。

骨质疏松症患者大力咳嗽或喷嚏 或致脊椎骨裂、骨折
养和医院骨科专科医生高天佑医生解释,健康的骨骼组织如水松木般紧密,而骨质疏松症会令患者的骨质持续流失,令骨骼只剩「外壳」。患者日常未必有任何不适,惟一旦大力咳嗽或打喷嚏,有机会造成脊椎骨裂,甚至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的髋骨甚至会同时出现裂痕。


椎骨骨折令患者不欲活动 照顾者提高警觉
高医生指出,一旦出现椎骨骨折,患者在起床及躺下床时,每当伸展到腰部便会感到特别剧痛,因此不少患者在坐下或躺卧后便不欲活动。他建议长者及其照顾者应多留意上述警号,若发现长者很抗拒活动便应安排作进一步检查,因为长者出现这类骨折相当危险,延误治疗有机会引致瘫痪。

腰骨剧痛或骨折警号骨质疏松症可大可小 及早治疗免失活动能力5个应对贴士

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机会感到腰部、臀部疼痛,切勿掉以轻心。
骨水泥注射手术 毋须开刀
他表示,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引致的骨塌或椎骨骨折,可接受骨水泥注射手术,医生会透过X光引导,以打针方式注入骨水泥至扁塌的椎骨,等待约20分钟后便会凝固,能撑起及固定椎骨,整个治疗过程毋须开刀,病人康复后便能重拾活动能力。

惟病人必须注意,骨水泥注射手术只适用于刚发生的骨塌或骨折,若已出现骨折一段时间,治疗会变得相对复杂。高医生解释,椎骨组织会随时间而流失,直至仅剩空囊,届时不但无法自然愈合,更可能会变形而压迫神经线。此时骨科专科医生或需考虑透过镶嵌螺丝来固定椎骨,但由于年纪大的患者,其骨骼可能已很松软,未必可钉上螺丝,有需要时更可能会为病人植骨。若病人拖延病情至无法走路的阶段,即使接受手术后仍有机会失去活动能力。

应对骨质疏松症5个贴士
高医生表示,要预防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致的严重后果,首要是减缓骨质流失,如果出现相关征状,应及早求医。长者日常可留意以下5个贴士,减低患上骨质疏松症和引致骨折的机会:

1.摄取足够钙质及维他命D3,有助强化骨骼
2.恒常运动有助减少骨质流失,降低日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3.适时接受骨质检测,评估有否骨质疏松症
4.留意征状,如出现非创伤性骨折或任何不适,及早求医
5.确认患上骨质疏松症后应及早接受针对性治疗,例如使用抗骨质流失药物,医生亦会按需要处方刺激骨质生长药物

资料:
https://health.mingpao.com/%e8%85%b0%e9%aa%a8%e5%8a%87%e7%97%9b%e6%88%96%e9%aa%a8%e6%8a %98%e8%ad%a6%e8%99%9f%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e6%87% 89%e5%b0%8d%e8%b2%bc%e5%a3%ab/
78岁老妇力抗大肠癌却因背痛受挫 一检查竟是骨松作祟
78岁老妇力抗大肠癌却因背痛受挫 一检查竟是骨松作祟
2023-12-29  健康医疗网/记者张慈恩报导
  

吴长晋医师表示,人类骨密度最高峰约在30岁,随着年纪增长,骨质就开始慢慢流失,因此年纪是骨质疏松关键因子,女性在停经后,或女性高于65岁、男性高于70岁,都是骨松高风险族群

1名78岁罹患大肠癌老奶奶,想保护生命力抗癌症,但时不时感觉到背部剧痛,用止痛药改善也有限,常让情绪大受打击,因此接受进一步检查,发现不但身体多处压迫性骨折,也有髋部骨折,骨密度仅有T值-5.2,立刻使用药物与手术治疗,仅数月后状况大幅改善,甚至能够远渡美国探亲。

骨密度最高峰约在30岁之后开始下滑 高龄者体态有异小心骨松缠身
行天宫医疗志业医疗财团法人恩主公医院外科部部长吴长晋表示,人类骨密度最高峰约在30岁,随着年纪增长,骨质就开始慢慢流失,因此年纪是骨质疏松关键因子,女性在停经后,或女性高于65岁、男性高于70岁,都是骨松高风险族群,另外身体若有特定疾病,需要长期使用特定药物,也会影响钙质吸收,导致骨质流失加快。

骨松就像无声杀手悄悄接近病患,没有发生骨折前,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但在体态改变上能够发现端倪,如果身高比以前矮3到4公分,或靠墙站立后脑勺无法贴到墙壁,就是骨松常见矮与驼征兆,如果再加上经常感到下背部疼痛,很可能已有压迫性骨折,须立刻前往检查治疗。

DXA骨密度检测T值小于-2.5确诊骨松 两种类药物协助提升骨质
目前检查骨质健康,会利用DXA骨密度检测,以20至30岁女性骨质量做为基准,如果检测T值在-1.0至-2.5,就已骨质缺乏,假使T值小于-2.5,就确诊罹患骨松,78岁个案治疗前T值只有-5.2,属于严重性骨质疏松,须马上接受治疗,目前有两大类药物,能帮助骨松病患提升骨密度。

人体凭借两种机制,维持骨头新成代谢,蚀骨细胞破坏老旧不佳骨头,造骨细胞制造出健康新骨质,原则上蚀骨与造骨速度应维持平衡,但骨松患者蚀骨作用太快,造骨速度跟不上,导致骨密度减少,因此治疗上有「减少骨质流失」及「促进骨质生成」两大类药物,协助病患提升骨质。

骨松治疗先促进骨质生成澳洲已实施 降低骨折手术复杂度加快复原
减少骨质流失药物能减缓蚀骨细胞作用,就像水库减少出水量,等待造骨细胞慢慢长出骨质,目前健保以减少骨质流失药物,作为第一线用药,促进骨质生成药物则是加快造骨细胞作用,让骨密度能快速提升,目前促进骨质生成药物,健保规划为第二线用药,但国际治疗骨松方针已有改变。

澳洲医疗系统已考虑将促进骨质生成药物,作为治疗骨松第一线用药,骨松病人一旦发生骨折,会因骨密度太低,增加手术复杂,例如使用钢钉或钢板,可能就要配合骨水泥固定,以免未来钢钉钢板松脱,手术后如果需要石膏或背架稳固骨折处,也会比其他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拆除。

抉择第一线用药与医师充分讨论 治疗骨松也要小心肌少症
假如骨质疏松太严重,或骨折后要赶快恢复,在经济条件许可下,可短期先自费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等到骨质状况改善,再回到健保第一线给付的减少骨质流失药物,有助于快速减少骨折的生命危害,78岁老奶奶个案确认骨折后,先自费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骨密度快速回升至-3.2。

临床治疗常会发现,骨松时间一久常伴随肌少症,因此除了摄取充足钙质与维生素D外,最好也要充份补充蛋白质,也要有适量运动训练,借着身体活动稳固骨质与肌肉,恩主公医院成立骨微创暨骨质疏松照护中心,就是希望不仅医疗支持病患,也能在生活中协助病人远离骨折危害。

原文网址: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0415
骨质疏松|或因副甲状腺亢进引起!医生拆解副甲状腺亢进成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或因副甲状腺亢进引起!医生拆解副甲状腺亢进成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编辑: Fion
日期: 2024-01-11

年约70多岁叶太本身患有三高,到公立医院求诊时,被医生察觉存在缺钙情况,在公立医院进行详细身体检查后,始知有副甲状腺功能异常。在确诊前后,叶太身体并没有太大感觉,亦没有任何明显的病征。只是在随后的骨质密度检查中,被诊断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或因副甲状腺亢进引起!医生拆解副甲状腺亢进成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确诊后,叶太需每天饮用1.5至2公升的清水,以免令病情转差。由于大量喝水的缘故,她需频繁小便,影响生活。最近,她接受了副甲状腺手术治疗,康复情况理想,能迅速重回正常生活。

骨质疏松|认识副甲状腺亢进常见原因
骨质疏松使不同类型骨折更易出现,包括髋骨骨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过往30年间,香港人的髋骨骨折率增加三倍。许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只是与饮食习惯或年龄渐长有关,可是,原来亦可能与副甲状腺有关。

香港港安医院—司徒拔道外科顾问医生关添乐表示,除了年龄因素外,副甲状腺亢进亦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副甲状腺是身体内分泌系统,位于颈部甲状腺的后面,气管的侧面,由三至五粒豆般大的腺体组成,与甲状腺是相同器官,但两者没有关系,且功能亦有明显分别。副甲状腺则分泌副甲状腺素,维持身体钙质及体内磷质平衡。

据研究显示,副甲状腺亢进患者,会增加51%髋骨骨折的风险,骨折患者中,亦有三成被诊断有副甲状腺亢进。骨折可谓与副甲状腺环环相扣,既是骨折成因,亦是造成骨折的风险因素。一旦出现骨折,女性骨折患者的死亡风险较正常人增加1.5倍,男性更高达2.2倍。除了骨折外,副甲状腺亢进亦会提升罹患血管钙化、心瓣钙化、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风险。因此,关添乐医生督促患者必须及早处理副甲状腺亢进,以免影响存活率。

骨质疏松|副甲状腺亢进诊断及治疗方法
由于副甲状腺亢进症状易混淆,且有时十分轻微,甚至可以没有症状,因此副甲状腺亢进经常难被诊断。关添乐医生称,诊断副甲状腺亢进,可以利用血液检查、骨质密度检查及检查维他命D水平。副甲状腺亢进会使血钙水平过高、骨质密度下降及维他命D水平低。因此,透过上述检查,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副甲状腺功能异常。一旦发现问题,患者便须马上展开治疗。
眼睛干

一般而言,目前常见的副甲状腺亢进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及手术治疗。关添乐医生指出,通常若病情轻微,医生大多会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处方双磷酸盐药物、抗骨质吸收剂及运用荷尔蒙替代疗法;至于患者诊断为病情严重的话,则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他续解释,手术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切除出现异常的副甲状腺,医生会根据病情,为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或双边颈部探查手术。微创手术较常应用于只有一个副甲状腺出现异常的患者,较具针对性;若患者被诊断多于一个副甲状腺出现异常,此时医生会采用双边颈部探查手术,医生会先查看患者所有的甲状腺,然后找出异常的部分进行切除


原文网址: https://www.healthyd.com/articles/body/%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6%88%96%E5% 9B%A0%E5%89%AF%E7%94%B2%E7%8B%80%E8%85%BA%E4%BA%A2%E9%80%B2%E5%BC%95%E8%B5% B7-%E6%88%90%E5%9B%A0-%E8%A8%BA%E6%96%B7-%E6%B2%BB%E7%99%82
骨质疏松症|骨头顾得好,年老跌倒不烦恼
骨质疏松症|骨头顾得好,年老跌倒不烦恼
2024-02-15 18:30:09

「骨本是要用一辈子的,只要年轻时存得多,到老了就能用得久!」台北神经医学中心院长蒋永孝直指,骨质疏松是老化必然现象,要顾好骨头,就要 从年轻时开始,积极补充营养、多运动,等到老年骨质流失速度变快时,也还能保存骨本。 他也提醒,如今骨质疏松药物多元,透过治疗也能减缓骨质流失,降低因跌倒而发生的骨折风险。

年长者共病多,若发生骨折事件易危及生命
什么是骨本? 蒋永孝院长进一步说明,当年龄愈长、骨骼出现退化后,就会面临跌倒风险,而跌倒就容易骨折,「只要让骨本够好、够强,年长时即使不小心跌倒,也比较耐摔 不易骨折,就不会产生后续问题。」

因为骨松而造成的骨松性骨折部位多为脊椎骨折、髋关节骨折。 以脊椎骨折为例,「脊椎是支撑身体活动的关键,一旦骨折就会影响活动,连坐或站都很困难,也会产生极度的疼痛,而造成生活上的困难。」

由于骨松性的脊椎骨折与其他骨折状况不同,是从骨小梁开始破坏,是渐进式的、不会立刻裂开,一开始病患只会觉得疼痛,但当骨小梁破坏持续进行, 疼痛感就会日渐加剧,最终会卧床而导致行动受限。 当卧床时间愈长、影响的范围就会愈滚愈大,终至健康出现危机。


当年龄愈长、骨骼出现退化后,就会面临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可以治疗,要尽早筛检并及早治疗
蒋永孝感慨,临床经常会遇到因骨松性骨折很长一段时间才接受治疗的个案,甚至有患者因长期吃止痛药而造成胃出血,「这类病患因年长、又有共病, 严重时可能危及性命。」他形容,诊间因脊椎骨折的病患,大多是坐轮椅或被推着病床进来,且面露极度痛苦的表情,相当辛苦。

由于现代人寿命愈来愈长,他建议平日就应该有意识地补充钙及维他命D,「但这只是补充每天流失的骨质量而已。」对高危险族群而言,还可透过「减少骨质流失 」及「促进骨质生成」等药物治疗让骨质恢复正常,才能帮助预防因跌倒而导致的骨折事件。

蒋永孝提醒,骨质疏松是健康议题,除了要在年轻时保存骨本、年长时也要多训练肌肉力量,让身体能够平稳支撑而不容易跌倒;更呼吁停经后的妇女要寻求骨科、神经外科 或家医科定期检查骨质密度,且同时要检验血液中的维他命D含量,以了解自己的骨骼状况,才能在老年时仍能保有行动力与生活品质。

原文网址: https://www.am730.com.hk/%E5%81%A5%E5%BA%B7/%E9%AA%A8%E8%B3%AA%E7%96%8F%E9%AC %86%E7%97%87-%E9%AA%A8%E9%A0%AD%E9%A1%A7%E5%BE%97%E5%A5%BD-%E5%B9%B4%E8%80 %81%E8%B7%8C%E5%80%92%E4%B8%8D%E7%85%A9%E6%83%B1/429788
骨质疏松|70岁因1饮食习惯严重骨松 补钙都冇用! 332自我检测法
骨质疏松|70岁因1饮食习惯严重骨松 补钙都冇用! 332自我检测法

撰文:中天新闻网出版:2024-01-07 12:02更新:2024-01-07 12:02赞好28280000

一名患者因家族三高病史,饮食清淡甚至肉类也不碰,做骨密度检查发现「严重骨质疏松」。 医师表示,烹煮青菜时,长期仅用水煮,会导致许多营养摄取不足。

台湾复健科医师陈昭蓉在《健康好生活》节目中分享,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发现时通常是因为骨折了。 为了预防疾病,许多人在饮食上也会特别留意,但随意自行调配并不代表是正确习惯。


陈昭蓉提到,先前台湾一名70岁病人因为家族有三高病史,所有食物的料理方式都十分清淡,甚至肉也不吃。 后来做了骨质密度检查,数值是-3,已是非常严重的骨质疏松。 但病人不解,钙和D3都有补充,为什么还有骨松问题。 医师细问病人的饮食后,提及「烫青菜」其实是双失,不只没吃到水溶性维他命,未使用油拌炒,也导致脂溶性维他命吃不到。

陈昭蓉说明,维他命K主要来源包括猪肝、青瓜、橄榄油、椰菜花、蛋黄、菠菜和红萝卜等。 医师表示,当骨头成型时,维他命D3是将肠子吸收的钙,辅助放进血管;而维他命K则是扮演着,让钙质可成功在骨头沉积的角色,因此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不过,陈昭蓉提醒,有些心律不整者,医师用药时会使用抗凝血剂,避免产生血栓,维他命K刚好是相反作用;若长期吃抗凝血剂,在吃深色蔬菜也要留意避开抵 销作用。

相关文章:补钙迷思|猪骨汤补钙好? 奶咖啡齐饮阻吸收?

陈昭蓉分享「简易自测骨松」方式,也就是「332」口诀。 第一个3是「身高矮了3公分以上。」第二个3则是「身体靠墙,后脑杓与墙距离3公分以上。」这也代表有驼背迹象;至于最后一个2是「肋骨下 缘与骨盆间距2公分以下。」若出现上述情况时,也意味着骨松机率较高。

原文网址: 骨质疏松|70岁因1饮食习惯严重骨松 补钙都冇用! 332自我检测法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804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骨质疏松|港大预料人口老化致骨折个案增加 专家教路预防 把握「储骨」黄金期|港医讲医
骨质疏松|港大预料人口老化致骨折个案增加 专家教路预防 把握「储骨」黄金期|港医讲医
更新时间:11:45 2024-03-26
发布时间:11:45 2024-03-26     


最近香港大学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进行了一项全球骨折调查及预测,发现近10多年来,虽然世界很多地区的骨折风险有下降趋势,然而随着人口老化问题渐趋严重,预计到了2050 年,全球的髋骨骨折数目不仅会反弹,更会直线上升——数字将会是2018年的2倍,这些如「海啸」般上升的骨折病例将迎面而来,其中更以男士的增长较 女士明显。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是女性「专有」疾病,但其实男士也会患上骨质疏松,只是风险较女性低而已。 如果有留意新闻,就会知道近几年不少知名男艺人也不幸患有骨折。

香港大学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近期进行了一项全球骨折调查及预测。 港大预料,全球的髋骨骨折个案会反弹。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是女性获有,但其实男士也会患上此症。 骨质疏松像是无声无息的杀手。

无声杀手 影响身心
骨质疏松像是无声无息的杀手,发生时可以完全没有病征。 很多人患上骨质疏松,自己却懵然不知。 但当稍一不慎跌倒,出现髋骨骨折,那么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便可高达五分之一。 对某些人来说,死亡并非最可怕,更可怕的是活着但不能自理。 很多髋骨骨折病人,因骨折而活动力大减,甚至需要在轮椅或床上度过余生。 大约四分之一的髋骨骨折病人因此需要入住安老院舍。 还记得在一个公开健康讲座,有位坐在轮椅的患者说自己以前非常喜欢跳舞,但因为髋骨骨折,现在每天都非常疼痛,需要服用止痛药,连站起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谈跳舞 了。 因此,骨折除了影响生理,亦会影响心理健康。


它不止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福问题:香港是人口老化的城市,一般安老院舍的轮候时间往往可达数年,其间若骨折患者需特别照顾,家人就要分担,然而 照顾者的情绪与压力,亦足以构成严重的个人及社会健康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现时公立医院的骨折管理一般只能着重「次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即集中治疗及管理已有骨折的病人。 而「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方面,公立医院实在没有太多资源为那些只患有骨质疏松、但未出现骨折的病人作出合适的治疗及管理。 对于这一群病人,我们又该如何照顾?


初级预防的重要
近年政府大力推广基层医疗,目的就是在社区管理一些常见及简单疾病。 例如简单的骨质疏松,便可由社区家庭医生处理。 而比较复杂的骨质疏松,例如伴有并发症的,则可向专科医生求诊。

另外,教育对于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对于长者来说,很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是避无可避、也无法医治,但其实骨质疏松是既「可防」,亦「可治」的。 预防方面,我们可以多做负重运动,在饮食中多摄取钙质,每日在清晨或黄昏晒15分钟太阳,减少吸烟及饮酒,都可增强骨骼及减少骨折风险。 由于骨质密度有如银行储蓄一样,年轻时储多点,退休便可安枕无忧。 因此,年轻人别以为骨质疏松与自己无关,或等到年老才补救。 若能及早「储骨」,年长时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降低。

治疗方面,很多人以为钙片能治疗骨质疏松,但其实它只能轻微提升骨质密度,而无法医治骨质疏松。 现在市面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口服药外,亦有针剂治疗,医生及药剂师会对不同病人作出不同建议。

「可防」亦「可治」
虽然骨质疏松就像计时炸弹般不动声息,但其实可及早发现。 双能量X光骨质密度检查是临床上对骨质疏松诊断的黄金标准。 但一般在公立医院排队,至少要等半年或一年以上。 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研究团队最近就研发了一个华人骨质疏松筛查问卷,只需回答3条简单问题,便可预测你的骨质疏松风险。 如发现骨质疏松风险偏高,我们会建议进一步接受双能量X光骨质密度检查。 如不幸确诊骨质疏松,则建议患者立即到家庭科医生求诊及接受治疗。

请谨记「骨折影响你身心,及早食药打支针。」如有任何疑问,可向你的家庭医生查询。


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张正龙 

原文网址: https://www.stheadline.com/knowledge/3329387/%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6%B8%AF%E5% A4%A7%E9%A0%90%E6%96%99%E4%BA%BA%E5%8F%A3%E8%80%81%E5%8C%96%E8%87%B4%E9%AA% A8%E6%8A%98%E5%80%8B%E6%A1%88%E5%A2%9E%E5%8A%A0-%E5%B0%88%E5%AE%B6%E6%95%99 %E8%B7%AF%E9%A0%90%E9%98%B2-%E6%8A%8A%E6%8F%A1%E5%84%B2%E9%AA%A8%E9%BB%83% E9%87%91%E6%9C%9F%E6%B8%AF%E9%86%AB%E8%AC%9B%E9%86%AB
骨质疏松|跌倒恐致严重骨折! 60岁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预防及治疗?
骨质疏松|跌倒恐致严重骨折! 60岁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预防及治疗?

撰文:Heho健康出版:2023-08-11 10:02

当进入超高龄社会,代表需要更加重视长者的健康问题,以往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罹患代谢性疾病,也就是三高慢性病的部分比较需要注意,但近年医师发现,需要长期治疗的骨质疏松, 也渐渐被关注。 虽然骨松不会造成疼痛,但跌倒恐导致严重骨折,不可不慎。
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

年长者有骨质疏松的风险高,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骨科主治医师赵顗绚指出,普遍来说民众大约进入60岁时,会开始有骨质疏松现象。 而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机率会比男性来得高,需特别注意。 不过在了解骨质疏松该如何预防前,应先厘清是两个容易混淆的词汇,分别是骨质疏松和关节退化。

赵顗绚说明,骨质疏松属于硬骨的疾病,关节退化则是属于软骨关节的疾病。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但关节退化会合并软骨磨损、发炎、长骨刺,则会使人感到疼痛。 也就是说,如果是为了关节疼痛就诊,背后原因多半不是骨质疏松。

虽然骨质疏松不会造成疼痛,但不代表该疾病就不需要治疗或预防。 赵顗绚解释,骨质疏松的骨头禁不起碰撞,一旦跌倒可能造成脊椎骨折或髋关节骨折,对生活将造成相当大的负担。 至于该如何预防或治疗,他则提供4个解方,如下:

解方一:预防跌倒
预防跌倒是预防重大骨折的第一步。 在室内可以改善灯光、清理走道、加装防滑垫或扶手。 参与户外活动时,避免穿过度磨损的鞋子,必要时携带拐杖或登山杖辅助行走。 若从自身健康着手,则可尽量改善视力或治疗晕眩,来减少跌倒的风险因子。

解方二: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骨质生长,特别是有负重或震动刺激的运动,对骨质增加的效果更好。 现在网路便利,可在搜寻骨松运动或骨松健身操,跟着示范影片的步骤一起运动。 若能走出户外更好,如果能在户外进行运动、走路或健身操等,可促进身体生成维他命D,对骨质疏松改善有直接帮助。

解方三:营养补充
若想治疗轻度骨质疏松,首先一定是补充钙质和维他命D3。 坊间有许多钙质补充的选择,无论是颗粒、粉末或液体,只要服用方便,没有副作用,挑选哪一种皆可。 至于维他命D3,无论是单独购买服用,或是和钙质制作在同一个包装内服用,也都没有限制。

解方四:药物治疗
近年来有很多药物的选择,从用药的频率来看,目前台湾有7种治疗的选择,包括每天吃药、每天打针、一周吃一颗、一个月打一针、三个月打一针、 半年打一针、或是最长到一年打一针。 当然,最适合的药物由每人的体质决定,因此一定得先与医师讨论再做决定。

赵顗绚说,近几年各国都已经发展出很明确的骨质疏松治疗指引,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可以减少未来发生骨折的机会,提高生活品质。 他也提醒,年过60后可能就会出现骨松迹象,尤其女性族群须更加小心和预防。

原文网址: 骨质疏松|跌倒恐致严重骨折! 60岁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预防及治疗?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935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撰文:Heho健康出版:2023-08-11 10:02

当进入超高龄社会,代表需要更加重视长者的健康问题,以往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罹患代谢性疾病,也就是三高慢性病的部分比较需要注意,但近年医师发现,需要长期治疗的骨质疏松, 也渐渐被关注。 虽然骨松不会造成疼痛,但跌倒恐导致严重骨折,不可不慎。
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

年长者有骨质疏松的风险高,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骨科主治医师赵顗绚指出,普遍来说民众大约进入60岁时,会开始有骨质疏松现象。 而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机率会比男性来得高,需特别注意。 不过在了解骨质疏松该如何预防前,应先厘清是两个容易混淆的词汇,分别是骨质疏松和关节退化。

赵顗绚说明,骨质疏松属于硬骨的疾病,关节退化则是属于软骨关节的疾病。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但关节退化会合并软骨磨损、发炎、长骨刺,则会使人感到疼痛。 也就是说,如果是为了关节疼痛就诊,背后原因多半不是骨质疏松。

虽然骨质疏松不会造成疼痛,但不代表该疾病就不需要治疗或预防。 赵顗绚解释,骨质疏松的骨头禁不起碰撞,一旦跌倒可能造成脊椎骨折或髋关节骨折,对生活将造成相当大的负担。 至于该如何预防或治疗,他则提供4个解方,如下:

解方一:预防跌倒
预防跌倒是预防重大骨折的第一步。 在室内可以改善灯光、清理走道、加装防滑垫或扶手。 参与户外活动时,避免穿过度磨损的鞋子,必要时携带拐杖或登山杖辅助行走。 若从自身健康着手,则可尽量改善视力或治疗晕眩,来减少跌倒的风险因子。

解方二: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骨质生长,特别是有负重或震动刺激的运动,对骨质增加的效果更好。 现在网路便利,可在搜寻骨松运动或骨松健身操,跟着示范影片的步骤一起运动。 若能走出户外更好,如果能在户外进行运动、走路或健身操等,可促进身体生成维他命D,对骨质疏松改善有直接帮助。

解方三:营养补充
若想治疗轻度骨质疏松,首先一定是补充钙质和维他命D3。 坊间有许多钙质补充的选择,无论是颗粒、粉末或液体,只要服用方便,没有副作用,挑选哪一种皆可。 至于维他命D3,无论是单独购买服用,或是和钙质制作在同一个包装内服用,也都没有限制。

解方四:药物治疗
近年来有很多药物的选择,从用药的频率来看,目前台湾有7种治疗的选择,包括每天吃药、每天打针、一周吃一颗、一个月打一针、三个月打一针、 半年打一针、或是最长到一年打一针。 当然,最适合的药物由每人的体质决定,因此一定得先与医师讨论再做决定。

赵顗绚说,近几年各国都已经发展出很明确的骨质疏松治疗指引,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可以减少未来发生骨折的机会,提高生活品质。 他也提醒,年过60后可能就会出现骨松迹象,尤其女性族群须更加小心和预防。

原文网址: 骨质疏松|跌倒恐致严重骨折! 60岁以上高危族群如何预防及治疗?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935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骨质疏松|35岁女子拍蚊后手指肿胀剧痛 揭太用力致食指骨折
骨质疏松|35岁女子拍蚊后手指肿胀剧痛 揭太用力致食指骨折

拍蚊拍到骨折?内地一名35岁女子日前因左手食指发痛求医,随后证实食指骨折,怀疑因曾用力挥手拍蚊所致。由于她曾因患癌长期服药,骨质疏松以致只是拍蚊的小动作,也有可能导致骨折。

综合内媒报道,长沙一名35岁的李女士1个月前因左手食指肿胀、疼痛不已到医院检查,证实是食指中节指骨撕脱性脆性骨折。为她做检查的放射影像科医生询问她近期有否受伤,李女起初否认,后来仔细回想前一晚因不堪蚊虫叮咬,曾用力挥手拍打蚊子却扑空,未有成功打到蚊子,反而在用力挥手后手指出现剧痛。
医生进一步询问得知,李女曾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术后长期服用优甲乐,经进一步骨密度检查后,显示李女存在骨量减少的问题,令骨骼脆性增加,即使只是拍蚊这样寻常不过的小动作,也有可能导致骨折。

甲状腺癌患者易有骨质疏松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副甲状腺是调节钙、磷平衡的重要激素,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时可能会伤及副甲状腺,使副甲状腺腺素分泌减少,造成体内钙磷代谢失调,令骨质大量流失出现骨质疏松,骨骼会变得越加脆弱,增加骨折风险。医生为李女的食指中节进行夹板外固定处理后,建议她服用钙片、增加日晒等进行补钙治疗。
医生指出,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停经后女性。而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即使是年轻人,也有罹患骨质疏松的可能。因此这类病人应定期检查,在医生指引下补充钙;如发现自己日渐驼背、脊椎伸展受限、出现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甚至发生过脊椎、腕部、髋部骨折等,建议尽早求医查明病因。

原文网址: https://hk.ulifestyle.com.hk/topic/detail/20036528
【槟紫云阁骨质疏松症医疗讲座】每3秒1骨质疏松骨折案 黄子良吁勿掉以轻心
【槟紫云阁骨质疏松症医疗讲座】每3秒1骨质疏松骨折案 黄子良吁勿掉以轻心
2024-08-18

 槟城德教会紫云阁捐赠16台轮椅给16名行动不便的贫困病人。后排左七起为叶谋通、林嘉水、黄智绪、沉雅财、黄赐兴、赖创汉及李松昌。
(槟城18日讯)骨科矫形外科医生黄子良指出,全球每3秒钟就发生一宗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案例,民众不能掉以轻心。

黄子良今日应邀在槟城德教会紫云阁主办的“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及治疗”医疗讲座上提醒,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将逐渐提高,人通常到了35岁,骨质密度每年将下降约1%,骨骼越渐脆弱。

“女性的骨质密度通常低于男性,因此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高。根据统计,每3名5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一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在同龄的男性中,则是每5人中有一人受到影响。”

他解释,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骼脆弱,易于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缺乏钙和维生素D等,特别是在女性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他强调,骨质疏松症若能及早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能针对不同症状的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然而,某些药物只能短期使用,以避免引发罹患癌症的风险。


中医师陈芠琛博士说,在中医学中,骨质疏松症一般被归类为“骨痿”,其主要原因包括肾虚、气血不足及肝脾胃虚弱等。

他指出,中医治疗“骨痿”讲究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对症下药、针灸和运动疗法。

他补充,中医强调养生之道,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起居有节,作息有常,避免过度劳累,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原文网址:https://guangming.com.my/%E3%80%90%E6%AA%B3%E7%B4%AB%E9%9B%B2%E9%96%A3%E9%AA%A8% E8%B3%AA%E7%96%8F%E9%AC%86%E7%97%87%E9%86%AB%E7%99%82%E8%AC%9B%E5%BA%A7%E3% 80%91%E6%AF%8F3%E7%A7%921%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9%AA%A8
脆性骨折个案14年内急升一半 骨质疏松学会倡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
脆性骨折个案14年内急升一半 骨质疏松学会倡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

撰文:韦景全
出版:2024-09-03

由于骨质密度过低引发的香港脆性骨折个案,在14年内急升一半,当中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香港主要癌症杀手的死亡率相若。香港骨质疏松学会建议为全港适龄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预计此举可减少未来10年5,234宗髋部骨折个案,以减轻香港医疗系统的负担。

香港脆性骨折个案由2004年的5,596宗,飙升至2018年的8,465宗,14年间大幅增加51.2%;当中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髋部骨折个案,亦由4,002宗增至5,241宗,增幅达30.9 %。随着人口老化,有研究更预计,香港髋部骨折个案更将于2050年增至27,468宗。

香港骨质疏松学会会长张正龙教授引述最新香港大学的研究,指出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香港主要癌症杀手的死亡率相若。男士髋部骨折的死亡率高于前列腺癌,与大肠癌相若;女士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则高于甲状腺癌及乳癌。

「脆性骨折」可导致一连串严重及广泛的并发症,甚至增加患上其他严重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和肺炎等。张教授认为需加强公众教育,令市民明白脆性骨折尤如骨衰竭,从而鼓励他们主动进行筛检、并按个人的风险级别与医生保持密切合作,持续监测和接受针对性的管理或治疗。

为应对当前的挑战,香港骨质疏松学会的跨学科骨质疏松临床指引工作小组发布了2024年最新临床管理指引,包括建议医护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高低程度,处方抗骨吸收药物或成骨药物,从而预防骨折发生。

香港骨质疏松学会又建议,采用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仪(DXA)为全港70岁或以上的男士,以及65岁或以上的女士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预计此举可减少未来10年5,234宗髋部骨折个案,大大减轻患者、照顾者及香港医疗系统的负担。

原文网址: 脆性骨折个案14年内急升一半 骨质疏松学会倡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188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妇人拿雨伞当手杖跌倒骨折 对抗骨松「保密防跌」看过来
妇人拿雨伞当手杖跌倒骨折 对抗骨松「保密防跌」看过来

中广新闻网
2024年10月15日 周二 下午12:20
严可伦医师表示,10月初他在值班时,短短1天内就遇到4起髋关节骨折的案例,且皆因骨质疏松而不自知。

75岁的王姓妇人拿来当手杖的雨伞插入松软的土中,为了用力拔出雨伞,结果重心不稳跌倒,髋关节因此骨折,就医后才发现自己的T值为-4.2,低于骨松认定的-2.5,为严重的骨质疏松。光田综合医院骨科医师严可伦表示,10月初他在值班时,短短1天内就遇到4起髋关节骨折的案例,且皆因骨质疏松而不自知。严医师呼吁,面对骨松要「保密防跌」,即维持骨质密度,并预防跌倒,才能将骨松带来的危险减到最低。

对于王姓妇人的状况,严可伦医师说,长辈如有使用手杖的习惯,记得一定要挑选安全性、稳定性高的专业手杖,不建议拿雨伞充当手杖。他解释因为雨伞的前端是尖型,没有稳定跟抓地的效果,只要地上湿滑,就容易跌倒,如果患者有骨松问题,一个小小的跌倒就会造成骨折。严可伦医师补充,虽然这名患者手术顺利,但仍需积极复健,并搭配骨松用药,才能回归正常生活。

严可伦医师认为,骨松在后续治疗上,无论是人工关节的置换,或是打骨钉等手术,至少要花3个月到5个月,才能逐渐复能,而且手术复健后也不一定能恢复回骨折前的水准,更有不少长辈就因此卧床失能,因此面对骨松,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运动、饮食、用药等角度,提早防止骨质疏松这个隐形杀手。

光田综合医院营养室林淑雯主任则提醒,已开始用药的骨松患者,其药物成份多以双磷酸盐类为主,吸收效果易受食物、钙片、铁剂、咖啡、茶类、柳橙汁影响,因此要特别留意,另外她也提醒患者还是要摄取足够的维他命D,才能协助人体有效吸收钙质。

而对于想预防骨质疏松的民众来说,除了维他命D之外,多摄含钙量高、具促进成骨作用的蛋白质是必要的,其次像豆类、深绿色蔬菜、芝麻、金针、海带、小鱼干、坚果类,也都是很好的钙质来源,不过林淑雯主任也提醒,除了摄取钙含量高的食品,会使骨质流失的饮食习惯也该避免,如高钠饮食会导致钙质流失,因此在饮食上就要降低钠含量的摄取,让骨质「保密」不流失。

今年光田综合医院的骨质疏松照护中心,为配合「世界骨松日」,提早在16日沙鹿总院一楼大厅门诊处,早上8点至12点举办「活力不骨松,乐龄更清松」活动,现场除了有医师举行讲座外,更有骨松检测,以及相关的卫教咨询,现场也有趣味问答小游戏,有兴趣的民众可以前往参加。 (张文禄报导)



原文网址: https://tw.news.yahoo.com/%E5%A9%A6%E4%BA%BA%E6%8B%BF%E9%9B%A8%E5%82%98%E7%95% B6%E6%89%8B%E6%9D%96%E8%B7%8C%E5%80%92%E9%AA%A8%E6%8A%98-%E5%B0%8D%E6%8A%97 %E9%AA%A8%E9%AC%86-%E4%BF%9D%E5%AF%86%E9%98%B2%E8%B7%8C-%E7%9C%8B%E9%81%8E %E4%BE%86-042017668.html
老妇浴室滑倒跌断骨才知做这些事会骨松 医劝更年期就该检查
老妇浴室滑倒跌断骨才知做这些事会骨松 医劝更年期就该检查
2024年11月26日 周二 上午8:00

一名75岁老妇人在浴室滑倒,跌断右侧髋关节,就医时才惊觉自己有骨质疏松,医师询问后发现,老妇有天天抽烟、喝酒的习惯,正具备多重骨质疏松因子,因此容易骨折。医师提醒,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骨质疏松标准各不相同,尤其高危险群更应该及早筛检。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潘立昕指出,这位奶奶在住院开刀治疗骨折的右侧髋关节后,院方为她检查了左侧髋关节,密度已达骨质疏松程度,由于她45岁就停经,而且烟龄长达40年以上,每天至少抽1包烟、喝1杯250c.c.的高粱酒,具备多重骨质疏松风险因子,所幸术后伤口愈合稳定,搭配戒烟、戒酒、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没再发生骨折。


DAX检测骨松 准确度比测脚踝更准
潘立昕指出,是否有骨质疏松,可透过骨密度筛检的结果和个人年龄等条件判定,是否有骨质疏松如果只是在脚踝部位做简易的检测,可能和实际结果有极大差距,如果希望更精密的检测,可以用双光子能量仪(DAX)检测腰椎骨、两侧髋关节、非惯用手的前臂前1/3处,也就是全身骨质密度最低的3个部位,只要其中之一未达标准,就是骨质疏松。


而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DAX检测的骨质疏松的标准也不同:

停经过渡期、停经后、50岁以上:T值≦-2.5。
未满50岁、有糖尿病、甲状腺亢进等易造成骨质疏松的疾病、服用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的药物:Z值≦-2.0。
看更多:喝牛奶能降低糖尿病风险!研究证实「这款」最有效 医曝最佳摄取量



骨松高危险群 更需检查
潘立昕指出,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都应该定期做骨密度筛检,而即将停经或停经后的女性,以及年龄介于50~70岁的男性,假如有骨质疏松因子,更应该尽早检查。



骨质疏松因子包括:
体重过轻(BMI<18.5)
重度抽烟或饮酒
服用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的药物
罹患容易骨质疏松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状腺亢进等)

潘立昕说,骨质疏松属于骨骼代谢方面的问题,应该看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科或骨科,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以提供骨松专科医师地图,呼吁民众可透过地图选择医师,咨询相关疑问或接受检测。
「跌倒就骨折?」骨质疏松防治全攻略:从检测到治疗,守护骨骼健康!
「跌倒就骨折?」骨质疏松防治全攻略:从检测到治疗,守护骨骼健康!
careonline ・2025/01/03 ・

本文转载自 Care Online 照护线上《骨松性骨折增加死亡风险!极高骨折风险族群,建议遵照医嘱考虑优先提升骨质密度,骨科医师图文懒人包》

「曾经有位50 多岁的女士,在走路时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结果就痛到站不起来。送急诊室后,发现是髋部骨折。」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骨外科病房主任林圣杰医师表示,「患者很懊恼,认为骨折是因为运气不好,但是经过双能量X 光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才晓得自己有骨质疏松症,后续也开始接受治疗。如果能够早一点发现、早一点治疗,应该有机会避免骨折发生。」

骨松性骨折会造成疼痛、影响生活品质、增加医疗花费,还可能导致失能,甚至增加死亡风险。林圣杰医师指出,根据研究,髋关节骨折患者一年死亡率大约 20%,如果是第二次髋关节骨折,死亡率又会更高!

台湾 50 岁以上民众,骨质疏松症的盛行率相当高,女性约占38.3%,男性约占 23.9%。林圣杰医师说,在骨科患者中,可能有三分之一是与骨质疏松有关的髋关节骨折、脊椎压迫性骨折、手腕的桡骨骨折等。

过去,民众大多认为骨折是因为跌倒、年龄大、运气不好所造成,并不清楚骨质疏松可能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因素。而且即使患者知道有骨质疏松的状况,却认为骨质疏松无法治疗。林圣杰医师说,我们希望透过持续不断的宣导,让大家能够理解骨质疏松症不仅仅是老化的结果,而是一种疾病,也可以透过治疗来改善。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子包括高龄、女性、家族病史、体重过轻、缺乏运动、抽烟、喝酒、长期使用类固醇、钙质与维生素 D 摄取不足等。林圣杰医师说,民众须留意驼、矮、痛等警讯,「驼」是驼背,腰背无法挺直;「矮」是身高变矮,与年轻时相比下降4 公分以上;「痛」是经常感到腰酸背痛。

大家可以在家自我检测,站直贴墙检查背部贴合度,若头部与墙壁距离超过 3 公分,代表有驼背的状况。林圣杰医师再指出,在正常情况下,肋骨下缘与骨盆之间可放入四指宽度,若此间距小于 2 公分,可能有严重驼背。发现相关警讯时,请尽快就医检查。

关于骨质密度的检查,常见的有:超音波骨密仪(QUS)和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林圣杰医师表示, QUS 目前只能作为初步筛检工具,并不建议做为追踪治疗的检查工具。 DXA 是利用两种不同能量之 X 光照射腰椎及髋骨,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检查。

DXA 检查报告会标示 T 值(T-Score),T 值是与健康成年人骨质密度做比较所计算出来的值。当T 值大于或等于-1.0 时属于「骨质正常」;当T值介于-1.0 至-2.5 之间称为「骨质缺乏(osteopenia)」;当T 值等于或小于-2.5 时,称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根据2023 台湾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之共识及指引[2],若符合以下其中一项,应考虑为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像是骨密度T 值非常低(低于-3.0)、最近12 个月内发生骨松性骨折、接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仍发生骨折、有多处部位骨松性骨折、服用对骨骼损伤药物发生骨折(如长期接受类固醇治疗)、跌倒风险高、或有伤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FRAX 骨折风险超高的患者(如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30%,髋关节骨折>4.5%)。

先增加骨质生成,接续减少骨质流失
骨质疏松症患者一定要积极接受治疗,对于骨密度极低的高风险患者,建议遵照医嘱考虑采「先行增加骨密度,巩固骨骼」的治疗策略,透过先增加骨质密度,巩固骨骼结构。林圣杰医师解释,在骨质密度过低的情况下,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可以先提升骨质密度,有助于降低骨折风险。后续则可使用减少骨质流失药物,发挥长期保护的效果。

除了使用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相当重要。林圣杰医师说,饮食方面请补充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健康。钙质摄取量建议达每日1200毫克,维生素D摄取量建议达每日800 IU,无论是年轻人、老年人都要摄取充足营养。

适量运动对骨骼健康非常有帮助,根据患者的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运动处方,患者可与医师详细讨论。另外也要戒烟、戒酒,减少骨质的流失!

原文网址: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78152
【女性健康/更年期饮食】更年期后小心三高/骨质疏松 多吃鱼防中风 医生解构40岁以上女性常见疾病/保健重点
【女性健康/更年期饮食】更年期后小心三高/骨质疏松 多吃鱼防中风 医生解构40岁以上女性常见疾病/保健重点
2025年03月10日 06:00


40-50岁女性有何常见疾病?医生解构保健重点



40-50岁女性保健重点:
进入此阶段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开始失去雌激素的保护,更年期的警号亦逐渐显现,需留意的保健重点包括:

心血管健康与代谢管理: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易致血脂异常,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及胆固醇。
骨质密度维护:更年期后,骨质流失加速,骨骼开始变薄,令女性面临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建议补充钙及维他命D。
40-50岁女性的日常生活和饮食重点:

处于此阶段的女性在日常饮食方面需作出针对性调整:
增加进食大豆、亚麻籽、鹰嘴豆等富含植物雌激素食物,以缓解更年期症状。
摄取深海鱼、奇亚籽、核桃等富含Omega-3的食物,有助于抗炎及保护心血管。
多食粗粮、蔬菜及水果,促进肠道健康。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控制总热量,预防肥胖及慢性疾病。
40-50岁女性建议进行哪些体检项目?

在选择体检项目时,建议可在以前基础上增加以下项目: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监控心脏血管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
骨质密度检测(DEXA扫瞄):测试骨骼强度及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
50岁以上女性有何常见疾病?应如何保健?


50岁以上女保健重点:
心脑血管疾病与认知衰退预防:罹患高血压及中风风险随年龄倍增,注意监测脑血管的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与关节健康:本港65岁以上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位居亚洲前列,需每年检测骨质密度,并评估跌倒风险(如居家防滑措施)。
50岁以上女性常见健康风险或疾病:
在此阶段,女性大多步入更年期或绝经期,乳腺癌、大肠癌、肺癌等癌症风险增加。
此外,雌激素水平下降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升,关节与肌肉功能或有机会出现异常,神经退化性疾病、慢性病及并发症亦在潜伏威胁。
50岁以上女性的日常生活和饮食重点:


此阶段的女性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的精准补充,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量。
适当补充维他命B群、维他命D、钙及铁,预防贫血及骨质疏松。
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50岁以上女性建议进行哪些体检?

此阶段女性在挑选体检项目之际,可考虑额外加入以下检查项目:
肠胃内窥镜检查:随着年龄增长,肠胃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透过肠胃内窥镜检查,可及早发现病变,采取治疗措施。
脑部磁力共振扫瞄:能够帮助评估脑血管健康状况,预防中风等严重并发症,亦可及早发现脑血管病变等问题,有助于及时干预与治疗。


原文网址: https://www.singtao.ca/7077889/2025-03-10/news-%E6%9B%B4%E5%B9%B4%E6%9C%9F%E5%BE%8C%E5%B0%8F%E5%BF%83%E4%B8%89%E9%AB%98%2F%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5%A4%9A%E5%90%83%E9%AD%9A%E9%98% B2%E4%B8%AD%E9%A2%A8+%E9%86%AB%E7%94%9F%E8%A7%A3%E6%A7%8B40%E6%AD%B2%E4%BB%A5%E4%B8%8A%E5%A5%B3%E6%80%A7%E5%B8%B8%E8%A6%8B%E7%96%BE%E7%97%85%2F%E4%BF%9D%E5%81%A5%E9%87%8D%E9%BB%9E/?variant=zh-hk
27岁男腰痛 患严重骨质疏松! 4大坏习惯酿祸 医生教6招预防
27岁男腰痛 患严重骨质疏松! 4大坏习惯酿祸 医生教6招预防
文: 马熙婕2025.06.02

一名27岁的年轻男子饱受腰痛困扰一年多,求医后竟发现患上严重骨质疏松,情况比七旬老人更糟。医生指出,这与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你,又是否正在默默地伤害你的骨骼健康?

27岁腰痛男状况比七旬老人差
根据内地媒体报导,重庆一名27岁的男子因长期腰痛求医,他曾尝试各种针灸和物理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后来前往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检查中发现他的腰椎棘上、棘间和椎旁都有明显的压痛,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腰椎小关节出现了水肿。主治医生涂玲玲认为情况异常,因此安排进行骨密度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骨密度达到了严重骨质疏松的程度,甚至不如70多岁的老人,令人非常惊讶。

不良生活习惯致骨质疏松
涂医生进一步询问后发现,这位年轻、身型消瘦的男病人有多个不良的生活习惯。他每天吸食大量的香烟,把碳酸饮料当水喝,经常熬夜到凌晨,而且几乎从不参加户外运动。这些不良习惯正是导致他骨质疏松的元凶。而且,骨质疏松症本身可能没有明显病征,但一旦出现痛楚,往往已是骨折所致。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能受到影响。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包括容易疲劳、多处疼痛、身高下降或驼背,以及骨骼容易骨折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除了不良生活习惯,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例如年龄增长、女性、亚裔或白种人、体重过轻、家族史等。此外,长期服用类固醇等药物,以及一些疾病也会增加风险。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医生教你六招
涂医生建议,预防骨质疏松要从生活习惯入手,以下六点值得注意:
1. 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和维他命D
2. 适量摄取蛋白质: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
3. 适量运动:运动能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沉积
4. 适量晒太阳:帮助身体合成维他命D
5.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的摄取
6. 避免长期熬夜:规律作息有利骨骼健康

原文网址: https://hk.ulifestyle.com.hk/topic/detail/20066309/%E6%AD%B2%E7%94%B7%E8%85%B0%E7%97%9B%E6%8F%AD%E7%A4%BA%E5%9A%B4%E9%87%8D%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5%A3%9E%E7%BF%92%E6%85%A3%E9%87%80%E7%A6%8D/3
骨质疏松最怕骨折 早补钙与负重运动助强健骨骼
骨质疏松最怕骨折 早补钙与负重运动助强健骨骼
2025.07.27 15:17
#骨质疏松 #骨折 #骨骼

骨质疏松症最令人担心的就是骨折。临床经验指出,年长者若罹患骨质疏松,稍有跌倒或轻微碰撞就可能骨折,尤其是脊椎和髋部骨折最为常见。髋部骨折不仅严重影响活动能力,需长期卧床,甚至提高死亡风险。因此,呼吁民众从年轻时期就开始养成补钙及强化骨骼的好习惯。

年轻时期补钙 老年持续保养都重要
骨骼密度在20岁时达到巅峰,30岁后开始逐渐流失。趁骨骼成长旺盛期多补充钙质,可累积较多骨本,为未来打下基础。不过,过了这个时期补钙依然有效,虽然吸收与骨骼转化能力不如年轻时,但任何年龄开始补钙都能对骨骼健康有正面帮助,绝对不嫌晚。

负重运动刺激骨细胞活化
建议选择「负重式运动」来促进骨质生成。负重运动指的是让身体脊椎承受自身重量的运动,例如跑步、跳绳、走路、快走等,能有效刺激骨细胞生长,强化骨骼。相对而言,游泳或骑脚踏车因缺乏脊椎负重效果,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帮助较有限。

总结来说,无论年龄大小,持续补钙和做适合的负重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关键。越早开始越能累积健康骨本,守护行动力与生活品质。

(图片来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原文网址:  https://news.ttv.com.tw/news/11407270001200W

返回

立即測試骨質疏鬆風險

完成測試後,有機會獲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DEXA) 乙次骨質密度檢查優惠券乙張

閣下資料將會用作此推廣活動聯絡用途,如因資料有誤而未能聯絡閣下,本公司一概不負上任何責任。

action success
×

web design by Inspirr